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黎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系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血细胞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化学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细胞
  • 1篇显微结构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功能
  • 1篇壳色
  • 1篇化学特征
  • 1篇黑鲈
  • 1篇福寿螺
  • 1篇大口黑鲈

机构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2篇杨淞
  • 2篇赵柳兰
  • 2篇杨黎
  • 1篇严太明
  • 1篇章家恩
  • 1篇赵金全
  • 1篇刘巧
  • 1篇杜宗君
  • 1篇李胜杰
  • 1篇王艳

传媒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两种壳色福寿螺免疫功能的比较研究
2014年
为了解黑壳和黄壳福寿螺免疫功能的差异,本实验研究了氯硝柳胺对两种壳色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对四川地区黑壳福寿螺和黄壳福寿螺血细胞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POX)、中性红(NRD)、脂类(PAS)和糖原(SBB)细胞化学染色的观察及中性红试验(NRRT)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黑壳福寿螺对氯硝柳胺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77 mg/L和0.46 mg/L,均高于黄壳福寿螺。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阳性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且颗粒细胞中的颗粒物质呈强烈阳性;黑壳福寿螺ACP、AKP、POX阳性比例均大于黄壳福寿螺,且前者AKP和POX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大于后者,NRD和SBB着染程度和阳性比例均无显著差异,黑壳福寿螺PAS着染程度更为强烈。NRRT实验发现,黑壳福寿螺血细胞的中性红滞留时间(9.15 min)是黄壳福寿螺的1.8倍。研究表明,黑壳福寿螺对氯硝柳胺死亡率及血细胞AKP、POX、糖原成分及中性红滞留时间是影响其与黄壳福寿螺免疫功能差异的重要因素。
赵柳兰蒲粟杨淞杨黎刘巧赵金全严太明章家恩
关键词:福寿螺血细胞免疫功能壳色细胞化学
大口黑鲈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细胞化学特征及吞噬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对大口黑鲈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及细胞化学染色特征和吞噬作用的研究,为大口黑鲈免疫学研究积累资料。Wright's染色表明:大口黑鲈外周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其中粒细胞又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外周血中成熟红细胞最多,占血细胞总数的98.12%,其次为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占白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60.92%和22.99%;单核细胞最大,大小为(9.89±0.70)μm×(8.72±0.68)μm;小淋巴细胞最小,大小为(3.88±0.46)μm×(3.48±0.40)μm。大口黑鲈外周血细胞的免疫相关酶ACP、AKP、PO、POX及细胞成分PAS反应、SBB染色的结果表明,所有红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阴性,不同白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特征存在差异。其中所有白细胞的AKP、POX染色均呈阴性,PAS反应均呈阳性,除Ⅱ型粒细胞外所有白细胞的PO、ACP染色均呈阳性,除单核细胞外所有白细胞的SBB染色均呈阳性。大口黑鲈外周血细胞吞噬酵母菌的实验表明,红细胞能够吞噬酵母菌,其吞噬率为(15.70±1.07)%,也观察到部分白细胞吞噬酵母的现象。PO和ACP及脂类和糖类可能是大口黑鲈外周血细胞吞噬作用的重要酶类和能量来源。
赵柳兰蒲粟杨淞杨黎李胜杰王艳杜宗君
关键词:大口黑鲈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细胞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