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盛良
- 作品数:5 被引量:8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集团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特征被引量:5
- 2002年
- 对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中下扬子区及滇黔桂地区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成藏系统特征进行了讨论,据此总结出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系统的诸要素与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史密切相关,具有以下特征:原型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控制主力烃源岩的类型与分布;受原型盆地构造演化旋回控制形成三类有效生储盖组合;后期构造作用控制残留盆地晚期生烃中心;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形成的继承性大型古隆起是主要油气运移指向区;古生界生烃区的生烃高峰期与圈闭形成期必须形成有机的配置;后期构造改造适中,既要有适当挤压隆升,形成必要的储集空间、圈闭和运移动力,使油气富集,又要不破坏油气藏;在经历后期构造改造后,盆地的晚期生烃及晚期油气运移受改造后的构造格局控制。
- 周荔青杨盛良张淮
- 关键词:油气成藏系统
- 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有效成藏组合类型
- 2002年
- 经历了复杂构造演化历史的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具备了盆地油气成藏的最基本条件,诸如烃源岩、油源、输导系统、储集层、封盖层、圈闭等以及成藏动力学条件。海相残留盆地中,当有效烃源岩、有效储集体、有效封盖层系形成“三位一体”的有机配置时,即形成有效成藏组合。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中国主要海相残留盆地发育有加里东期风化壳上下组合、海西—印支期海陆交互相互层组合、中—古生界与陆相中—新生界“下生上储”组合等三类有效成藏组合。决定这些盆地成藏组合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还包括油气成藏组合的封盖系统、成藏系统的构造分割性等。由此,不同海相残留盆地油气富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 周荔青张淮杨盛良
- 关键词:海相盆地残留盆地油气成藏烃源岩储集体
- 下扬子区中生界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被引量:16
- 1997年
- 下扬子区中生界包括海相和陆相沉积,中生代演化分为6个地质阶段:①早、中三叠世稳定沉积;②晚三叠世推覆运动;③早、中侏罗世前陆盆地;④晚侏罗世走滑作用;⑤早白垩世挤叠盆地;⑥晚白垩世拗陷盆地。下扬子区中生代发育的陆相叠合盆地中,存在多层系生储盖组合,具有一定油气远景。上古生界和下三叠统烃源岩是下扬子区最有利的烃源岩,浦口组沉积后处于晚期大量生烃阶段,生成的烃类可被中生界圈闭捕获成藏。构造运动对该区油气的影响利大于弊。印支末期的推覆运动使局部地区烃源岩堆叠加厚,形成独立的生烃中心;区内北北东向走滑断裂在晚侏罗世再次明显活动,控制了火山岩的喷发,火山岩既可加速烃源岩热演化,又可作为储集岩,断裂自身则可成为烃类纵向运移的通道。
- 杨盛良
- 关键词:中生代盆地油气远景
- 苏北新生代盆地断陷和坳陷的形成机理被引量:38
- 2001年
- 苏北新生代盆地是由众多的断陷和坳陷组合而成的 ,它们发育在中、古生界逆冲推覆体上 ,其结构、规模和区域分布受逆冲推覆体的控制。断陷的形成是区域拉张背景下逆冲推覆带后缘断片回滑的结果 ,构成逆冲推覆体的“后缘凹陷”。苏北盆地不仅存在不同时期纵向上的断 坳转化 ,而且在同一时期横向上兼有断、坳并存。
- 练铭祥薛冰杨盛良
- 关键词:断陷苏北盆地油气地质
- 下扬子地区海相盆地演化及油气勘探选区评价被引量:27
- 2001年
- 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 ,下扬子地区沉积了三套巨厚的海相烃源岩系 (Z2 -O3 、C -P、T1)。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 ,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 (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 ) ;上古生界烃源岩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 ;三叠系大部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阶段 ,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区内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两次成油过程 ,即加里东运动前的盆地沉降阶段和加里东运动后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阶段。海相油气储盖条件发育 ,配置有利 ,经多年油气勘探证实 ,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应立足于苏北地区 ;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除苏北地区外 ,尚有皖南与浙西地区。中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集中在几个发育较好的中生代盆地 ,如常州、句容、无为、望江等盆地。
- 杨方之闫吉柱苏树桉杨盛良黄敏郭念法王武元
- 关键词:海相沉积烃源岩热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