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湄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胞移植在皮瓣缺血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皮瓣移植后不能及时重建血运而造成的缺血坏死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果能在术前实现皮瓣的早期血管化,将有效提高皮瓣移植的成活率.血管化有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2种机制,此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各种因子的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氧分压等.细胞移植作为再生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在皮瓣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经开展,我们就其在皮瓣缺血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 盛玲玲杨湄李青峰
- 关键词:皮瓣缺血细胞移植常见并发症缺血坏死重建血运
- 模拟低氧促进缺血皮瓣血管化的研究
- 目的低氧是启动缺血组织血管化的最初信号。然而,临床中缺血组织的血管化速度常常不及组织缺血坏死的速度。模拟低氧预置可能成为解决缺血组织血管化的新方法。本实验即研究低氧模拟剂去铁胺对缺血皮瓣血管化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裸鼠18...
- 翁瑞李青峰杨湄李华盛玲玲
- 关键词:缺血皮瓣去铁胺
- 文献传递
- 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作用的比较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比较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作用上的差异,探讨EPCs移植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的可行性。方法分离雄性Wistar大鼠(45只)一侧股血管束,转位植入腹部皮下,建立预构皮瓣实验模型。将体外诱导分化的EPCs(组Ⅰ,n=15)和VEGF(组Ⅱ,n=15)分别注射于皮瓣局部,对照组仅注射PBS溶液(组Ⅲ,n=15)。4周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原位缝合;术后7d对皮瓣存活率、血管密度计数进行检测。结果组Ⅰ、组Ⅱ、组Ⅲ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87.26±10.13)%、(66.13±9.9)%、(55.59±13.06)%,组1分别与组Ⅱ和组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8.67±9.52)个/mm^2、(25.83±6.33)个/mm^2、(26.5±5.61)个/mm^2(P〈0.05)。结论EPCs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的作用优于VEGF,局部应用骨髓来源的EPCs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
- 昝涛董继英李华翁瑞杨湄谢芸李青峰
- 关键词:血管内皮祖细胞外科皮瓣新生血管化
- 补体C3在周围神经再生条件液中的存在及其神经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鉴定分析神经再生条件液(Nerver egeneration conditioned fluid,NRCF)中相对分子质量为(232~440)×103区域的蛋白条带,并探索NRCF中补体C3可能的促神经再生作用。方法采用Shotgun蛋白质组学策略、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对相对分子质量为(232~440)×103区域的蛋白条带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在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补体C3蛋白和神经生长因子,以Neurolucida神经元分析软件采集各实验组每个大脑皮层神经元最长突起长度。结果NRCF中相对分子质量在(232~440)×103的蛋白条带共鉴定到54种蛋白质,其中包括补体C3α链,补体C3α链和神经突起导向因子Netrins结构中都含有一个共同功能域NTR组件。培养液加入特定浓度补体C3(0.5~5μg/mL)后培养96h的神经元突起长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长(P<0.05)。结论补体C3存在于NRCF中,特定浓度补体C3对神经元突起有明显促进生长作用。
- 孟繁君李青峰李玉萍谢峰昝涛郑丹宁翁瑞杨湄李华
- 关键词:神经再生补体C3
-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干细胞体内示踪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活体生物发光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成像技术.是利用荧光素酶在活体内的可检测性、可视性和持续表达性,以暗视野CCDm(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偶联设备)相机系统为基础的一种成像技术,它能有效地对报告基因标记的实验对象进行实时、原位的观测,可在完整的体内环境中快速获得时间、空间的信息。生物发光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可以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减少动物个体差异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 杜子婧杨湄昝涛李青峰
- 关键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体内示踪干细胞成像技术基因标记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性损伤治疗中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5
- 2009年
- 缺血是一种重要的病理过程,血供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转运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同时体内一螳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而对于缺血性损伤的组织器官经恢复血流灌注后,不但不能使其功能和结构恢复,反而加重其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是密切相连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上主要见于脑梗死、心肌梗死、休克、手术创伤、肝门阻断术及皮瓣移植和器官再造过程中。如何能促进缺血组织血管化,减少损伤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 杨湄李青峰
- 关键词:缺血性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过程器官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