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广育

作品数:28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单克隆
  • 11篇肿瘤
  • 11篇抗体
  • 11篇克隆
  • 10篇单克隆抗体
  • 10篇抗原
  • 9篇胃癌
  • 6篇免疫
  • 5篇胃肿瘤
  • 5篇细胞
  • 5篇癌胚抗原
  • 4篇血型
  • 4篇人胃癌
  • 4篇决定簇
  • 3篇腺癌
  • 3篇免疫组化
  • 3篇抗原决定簇
  • 3篇肺腺癌
  • 3篇肺肿瘤
  • 2篇单抗

机构

  • 24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武警辽宁总队...

作者

  • 28篇杨广育
  • 13篇刘晓东
  • 12篇张荫昌
  • 3篇李玉
  • 3篇董明
  • 3篇张忠彪
  • 3篇张文范
  • 3篇宫伟
  • 2篇王舒宝
  • 2篇金锋
  • 2篇曹学松
  • 2篇杨志山
  • 2篇徐迈
  • 2篇李厚文
  • 1篇吴烨秋
  • 1篇师恩袆
  • 1篇王兆元
  • 1篇陈峻青
  • 1篇刘宝东
  • 1篇刘晓东

传媒

  • 16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沈阳部队医药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5
  • 7篇1993
  • 6篇1992
  • 4篇1991
  • 3篇1990
  • 3篇198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胃肠粘液骨架蛋白单抗和裸鼠移植人胃癌体内示踪定位分布研究
1993年
应用人工合成人胃肠粘液骨架蛋白之序列七肽片段,评价系列抗胃肠癌单抗之抗原决定簇。结果,首次发现一个抗人胃肠粘液的单克隆抗体,其抗原决定簇为富含苏氨酸的粘液分子骨架蛋白的七肽片段ITTTTTV。并进一步采用两株组织类型不同的移植人胃癌组织裸鼠模型,经体外扫描方法,追踪观察了^(131)I标记该单抗GL-013在荷瘤裸鼠体内定位移植瘤能力。经腹腔注入^(131)I标记GL-013后第3天开始,两株移植瘤即能被清晰地显示出来,且在72h取出鼠内脏后的扫描图中仍可见扫描图中的高放射性浓聚区,而注入^(131)I标记正常鼠γ球蛋白,移植瘤则未被显示;第9天时两株荷瘤裸鼠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T/NT值均呈明显差异。表明抗胃肠粘液之单抗GL-013在荷瘤裸鼠体内是定位于两株人胃癌移植瘤组织的。提示GL-013单抗可能适于对不同组织类型胃癌的放射免疫显像。
杨广育曹学松刘晓东张荫昌
关键词:粘液肠肿瘤
微量酶化学法检测早期胃癌血型前体T抗原与早期筛查方法研究
1993年
血型前体β-D-Gal(1→3)-D-GalNAc配基,可被半乳糖苷氧化酶修饰后,与Schiff试剂呈色,据此,建立了一种酶化学法检测该肿瘤相关血型前体T抗原技术。31例早期胃癌的组织学水平检测表明,癌细胞表达该抗原阳性率为64.8%,再生细胞及不典型增生细胞极高频率表达该抗原。微量胃液涂膜酶化学法检测该抗原,筛查胃癌结果表明:该法诊断胃病的阳性率为胃癌92.99%,胃十二指肠溃疡20%,胃糜烂再生68.8%,胃粘膜炎症12.5%。其诊断胃癌的敏感度92.9%;特异度78.3%;阳性预测值53.1%;阴性预测值97.6%,准确度81.3%,提示该方法适宜于筛查早期胃癌。
杨广育刘晓东金峰张荫昌
关键词:T抗原胃肿瘤
一九九二年度卫生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胃癌特殊结构五种标志物的基础与实验应用研究
1993年
本项成果是采用先进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单克隆抗体和酶化学检测技术,针对我国最高发的胃癌,系统地研究与其相关的五种生物标志。其意义在于,探索其生物学本质,为其早诊、早治提供新途径。该项成果分为两方面,其一采用单抗技术,分析和鉴定了与胃癌相关的4种特殊结构标志物,
杨广育张荫昌刘晓东曹学松宫伟
关键词:医药卫生胃癌特殊结构标志物生物学生物工程
介绍一种用细胞包被酶标板的新方法——细胞培养包被法被引量:3
1989年
应用细胞性抗原包被酶标板进行ELISA检测,要求细胞稳固、均匀地分布于酶标板上。目前多采取将分离后的细胞悬液加入酶标板,离心后加固定液的方法包被,不易使细胞均匀分布于板上。我们通过实践,摸索出一种新的细胞培养包被法,现介绍如下:
董明徐迈曹学松杨广育张荫昌
关键词:细胞培养酶标板
与胃肠粘液核心多肽骨架反应的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GL-013被引量:3
1992年
抗人胃肠癌大分子糖蛋白抗原的单抗GL-013(IgG_1),其所识别抗原决定簇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与CEA、NCA、血型前体y配基和大肠癌组织次氯酸提取物及全脂成分提取物均无反应;然而,GL-013单抗与人胃肠粘液核心多肽骨架的人工合成肽链序列有较强的反应,并发现其是目前唯一一个识别富含苏氨酸的七肽决定簇的人胃肠粘液核心多肽骨架的单抗。免疫组化证实,其抗原表达于胃肠粘膜杯状细胞中,免疫电镜定位于细胞的粘液泡中。本文对此单抗在胃肠癌诊治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杨广育刘晓东袁媛张荫昌M.R.Price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肺腺癌表型标志、生物功能分型和早诊方法研究
杨广育
消化性胃溃疡与幽门螺旋菌感染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选3组不同病理取材的消化性胃溃疡病例,经HE、碱性复红及W-S染色,回顾性检查幽门螺旋菌。检出率分别为:粘膜活检组65.0%;胃切除常规组84.6%;胃切除粘膜席卷组100%。其结果说明HP与消化性胃溃疡的发生有关。
王梅先吴烨秋林慧芝张荫昌杨广育
关键词:胃溃疡幽门螺旋菌
血清CEA、AFP术前术后水平测定对胃癌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作者应用McAbCEA—EIA和McAbAFP—RIA检测了34例进行期胃癌的术前二天和术后二周的血清CEA、AFP含量。结果表明: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EA浓度可以发生变化。动态观察血清CEA浓度变化可以评价胃癌根治术后的近期效果及判断预后。进行期胃癌血清CEA浓度的这种变化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浆膜类型和远处转移程度有关。动态观察这种变化,可以从总体上判断术后转移的淋巴结、周围组织浸润是否彻底清除;术后血清CEA浓度降低者多提示已彻底清除,升高者多提示清除不彻底;变化不显著者应继续观察。
金锋杨广育刘晓东王舒宝齐春莲张文范
关键词:胃肿瘤CEAAFP围手术期
与人胃癌反应的单克隆抗体GL-013
1989年
应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以胃癌转移淋巴结中的癌细胞为免疫原,经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筛选,研制出一种鼠单克隆抗体GL-013。免疫亲和层析纯化抗原,Western Blot鉴定抗原分子量约大于200kd的糖蛋白,抗原对1%过碘酸处理敏感,与CEA、NCA和血型前体Lewisy抗原不相关。免疫组化研究表明抗体与胃癌有较高的特异性,抗原的表达与转移相关。
杨广育董明宫伟吕化仙MR Price川崎宏张荫昌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胃癌
单克隆抗体识别的癌胚抗原决定簇及其生化特性
1989年
本文应用系列抗CEA及相关抗原的单抗系列,探测了其抗原决定簇、生化特性及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并以物理、化学因素处理、鉴定了抗原的化学稳定性及相关结构。以亚细胞膜结合-微量固相放免分析试验,分析了此系列单抗与结直肠癌组织细胞反应的限定性。
杨广育Michael.R.price张荫昌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癌胚抗原抗原决定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