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 作品数:18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雷达和闪电资料的雷电临近预警对比分析
- 雷电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对地面建筑物、电力电子设备、通信等会造成很大的破坏,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除了在重要场所采取全面的雷电防护措施以外,利用多种资料进行雷电活动的监测和临近预警也是十分必要的...
- 秦微杨宁陈媛苏建峰刘涛
- 关键词:雷达回波闪电定位外推
- 文献传递
- 土壤色散效应对架空线雷电感应过电压的影响
- 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雷电对人类活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采用架空传输线形式的电力系统的影响更加突出,架空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电网的稳定和供电的可靠。而雷电造成的架空配电线路故障是影响配电网安全...
- 陈媛杨宁秦微苏建峰刘涛姜苏
- 关键词:感应过电压
- 文献传递
- 考虑上行先导情况下的建筑物闪击距离和吸引半径
- 现在使用广泛的建筑物雷电防护标准大都是基于电气几何模型(EGM)来考虑避雷效果,而电气几何模型在得到等效结果的同时却忽略了真实的闪击物理过程,仅将闪击距离与回击电流强度简单做了函数化处理。这些方法绝大部分是基于实验室长间...
- 杨宁张其林侯文豪陈媛秦微
- 文献传递
- 考虑上行先导情况下建筑物闪击距离和吸引半径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现国内外的建筑物雷电防护标准广泛采用电气几何模型(EGM)来考虑防护效果,电气几何模型(EGM)主要是基于长间隙放电实验和若干半经验公式得出的,在得到等效结果的同时却未能从物理过程方面进行详尽的描述。而先导发展模型充分考虑了闪击放电过程,从微观物理机制方面描述了闪击的发展过程,是一种比电气几何模型描述更加精确的闪电物理模型。使用先导发展模型通过对多种情况的模拟,得到了不同电流强度下建筑物闪击距离和吸引半径与建筑物高度三者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后发现在充分考虑上行先导情况的先导发展模型中,当建筑物高度较低且电流强度较小时,得到的闪击距离和吸引半径小于传统电器几何模型(EGM)结果。模型得到的结果表明了对于高大建筑物以及发生大电流闪击时,仅通过防护标准中得到的结果已不能充分满足保护需要。研究结果可为建筑物雷电防护设计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参考依据。
- 杨宁张其林侯文豪陈媛
- 关键词:雷电防护
- 西太平洋台风最大风速与闪电活动特征被引量:8
- 2012年
- 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World Wide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WWLLN)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所提供的台风路径数据,统计分析了2005—2010年在西太平洋洋面上发生的55次台风过程中闪电活动特征及闪电频数与最大风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西太平洋地区台风系统中发生的闪电大致有3个高发区,分别位于距台风中心20~40km的云墙区、280~340km与440~580km的外云带中。台风中心出现最大风速的时刻往往滞后于闪电频数峰值出现时刻,滞后时间一般在0~24h内,平均滞后时间为26.6h。因此,台风中闪电活动的频繁程度对24h内的台风强度发展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杨宁张其林
- 关键词:台风闪电频数滞后时间
- 基于k-近邻法的雷暴预报
- 本文将模式识别方法中的k-近邻法应用在南京地区雷暴预报中,为雷暴预报提供新的预报方法。k- 近邻法目前已应用在了对降水、云量和温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k-近邻法的基本思想是,大量历史样本集中的每个样本都...
- 田琨郭凤霞杨宁
- 关键词:模式识别K-近邻法雷暴预报
- 风机尖端正先导始发及其闪击过程的模拟研究
-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观测结果表明,物体遭受雷击次数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增长。随着风力发电机高度及数量的增长,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免受雷击损害,从而保证电网平稳运行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
- 杨宁
- 关键词:有限元方法风力发电
- 文献传递
- 基于运动感知和时间梯度特征的视频预测方法研究
- 杨宁
- 一种基于图像表征的多模态恶意软件动态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表征的多模态恶意软件动态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可执行文件上传到沙盒中获取获取的可执行文件数据集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2)利用三种不同的嵌入方法P‑Mean、WTP、FastText提取...
- 陈治国杨宁
- 环境因素对正极性流光-先导转化过程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在地闪连接过程中,正极性连接先导的始发和传播是决定建筑物是否遭受雷击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已有的正先导始发模型都是基于垂直于地面且形状规则的孤立接闪杆(避雷针),并不适用于形状各异的高大建筑物。因此,基于Gallimberti提出的流光-先导转化的热动力学模型,对已有的正先导始发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推广到任意形状的高大建筑物,分析了周围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强和湿度)对建筑物拐角位置处的正先导始发(或称为流光-正先导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标准大气条件下,建筑物(长50 m、宽50 m、高100 m)拐角处流光-正先导转化所需要的最小电晕电荷量为0.522μC,转化时间为4.26μs,电晕电荷量越小,相应的流光-正先导转化的时间越长;2)当环境温度越低、湿度越大、压强越高时,流注茎-先导转化所需要的最小电晕电荷量越大,流注茎-先导的转化时间越短,其中,湿度的影响最大。
- 王梦寒张其林张其林侯文豪杨宁
- 关键词:高大建筑物热动力模型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