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宁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篇敌百虫
  • 1篇鸭跖草
  • 1篇叶点霉
  • 1篇油莎草
  • 1篇有害生物
  • 1篇有害生物综合...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灰斑病
  • 1篇玉米灰斑病菌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植物寄生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生防菌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物综合
  • 1篇蔬菜
  • 1篇气相

机构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辽宁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沈阳大学
  • 1篇沈阳化工研究...

作者

  • 5篇杨宁
  • 1篇杨春喜
  • 1篇肖淑芹
  • 1篇李婷婷
  • 1篇魏忠平
  • 1篇李丽娜
  • 1篇薄尔琳
  • 1篇谷祖敏
  • 1篇段玉玺
  • 1篇王雪冰
  • 1篇薛春生
  • 1篇陈立杰
  • 1篇曹远银
  • 1篇路媛媛
  • 1篇冯良山
  • 1篇李慧
  • 1篇李颖
  • 1篇于基成
  • 1篇纪明山
  • 1篇赵丽琨

传媒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4
  • 1篇2007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鸭跖草生防菌叶点霉F-3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主要研究影响鸭跖草生防菌叶点霉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条件。研究表明,PDA培养基和鸭跖草培养基是该菌生长的适宜培养基,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30℃;pH为6时生长最快,偏酸偏碱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在pH为10时萌发最好。F-3菌株在供试的6种碳源中生长速度相差不大,在不同氮源中差异显著,以硝酸铵为氮源生长最好。
杨春喜谷祖敏纪明山李丽娜杨宁
关键词:鸭跖草叶点霉生物学特性
超临界CO_2萃取蔬菜中敌百虫残留方法的优化被引量:4
2007年
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技术,研究了蔬菜中敌百虫残留分析的前处理过程,通过正交实验法对萃取釜温度、压力、CO2流量和出口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萃取釜温度为60℃,压力为35MPa,CO2流量为18mL·min-1和出口温度为80℃时,用GC/FPD测定敌百虫的萃取率达到95.42%~106.73%。
薄尔琳于基成杨宁王雪冰曹远银
关键词:超临界萃取敌百虫正交实验气相色谱法
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被引量:12
2006年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在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获得具有抗药性的线虫生防菌;同时,阐述了选择所兼容化学药剂的原则,客观地分析了线虫抗药性生防菌的意义及问题,并如何对其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展望。
杨宁段玉玺陈立杰
关键词: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旱地油莎草田除草剂筛选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2024年
为筛选和评价适宜旱地油莎草田的专用除草剂,以油莎草新品种‘辽油莎1号’为试材,分析评价不同类型除草剂对旱地油莎草田杂草防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后苗前施用除草剂常规剂量(从低剂量至高剂量),防除效果依次为48%仲丁灵乳油>480 g·L^(-1)氟乐灵乳油>87.5%2,4-滴异辛酯乳油。苗后除草剂常规剂量(从中剂量至高剂量),8.8%精喹禾灵乳油与10%乙羧氟草醚乳油对阔叶草30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两者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P<0.05)。480 g·L^(-1)氟乐灵乳油、48%仲丁灵乳油倍剂量处理易造成油莎草地上部产量损失。以上结果可为旱地油莎草田除草剂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李颖魏忠平魏忠平李慧李婷婷冯良山杨宁
关键词:油莎草除草剂
一种适于玉米灰斑病菌快速扩繁的方法被引量:4
2014年
介绍了一种适于玉米灰斑病菌快速扩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快速研磨灰斑病菌菌丝,制成研磨液后直接涂抹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从而达到快速扩繁的目的.结果表明,取100 μL均匀涂抹在直径为90 mm的PDA平板上,第7天菌落面积最多可达3.35×103 mm2,占培养皿面积的52.57%;采用本方法获得的灰斑病菌第3天开始产生孢子,4~6d就能够获得大量分生孢子,可达2.365×106个/mL,并且产孢时间缩短.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易行,快速高效,污染少,为玉米灰斑病菌的生物学、致病机制等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该方法可用于其他生长速度缓慢真菌的快速扩繁.
路媛媛肖淑芹赵丽琨杨宁薛春生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菌丝生长扩繁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