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剑云

作品数:27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臂丛
  • 5篇桡神经
  • 4篇神经移位
  • 4篇周围神经
  • 4篇膈神经
  • 4篇交感
  • 4篇交感神经
  • 3篇动物
  • 3篇神经损伤
  • 3篇神经再生
  • 3篇综合征
  • 3篇腕管
  • 3篇腕管综合征
  • 3篇臂丛神经
  • 2篇端侧
  • 2篇端侧缝合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职业性手外伤
  • 2篇指功能
  • 2篇神经节

机构

  • 27篇复旦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杨剑云
  • 21篇陈琳
  • 16篇虞聪
  • 8篇蔡佩琴
  • 7篇彭峰
  • 6篇王涛
  • 6篇杨蓊勃
  • 5篇吴鹏
  • 4篇顾伟
  • 4篇陈德松
  • 4篇张莉
  • 3篇顾玉东
  • 3篇吴可晚
  • 2篇黄绍敏
  • 2篇艾尔肯·热合...
  • 1篇朱艺
  • 1篇黄韶敏
  • 1篇何永华

传媒

  • 16篇中华手外科杂...
  • 3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华医学会手...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长膈神经移位恢复伸腕指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比较全长膈神经移位至上臂段桡神经前臂支不同部分恢复伸腕、指功能的效果。方法 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内侧组:开胸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背阔肌止点下缘处桡神经前臂支内侧部分。外侧组:开胸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背阔肌止点下缘处桡神经前臂支外侧部分。直接组:将桡神经前臂支于背阔肌止点下缘处切断再原位缝合,此组作为对照组。于术后4个月行大体观察、电生理和肌湿重检测。结果 内侧组和外侧组大鼠均于术后19至.23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伸腕、指动作。电生理和肌湿重检测显示,内侧组腕伸肌(尺侧腕伸肌)恢复优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伸指肌恢复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上臂段桡神经内侧部分能更全面的恢复伸腕、指功能。
杨剑云陈德松王涛蔡佩琴陈琳彭峰
关键词:膈神经神经移位桡神经动物
上肢透明细胞肉瘤的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上肢透明细胞肉瘤的疗效。方法对3例上肢透明细胞肉瘤患者采用了肿块扩大切除术进行治疗,并采用带蒂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覆盖创面。结果术后3例皮瓣全部存活,伤口I期愈合。随访时间例1为2年,例2为4年,2例患者至今存活,局部肿块无复发,无局部和远处转移;例3患者于前臂中段截肢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早期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杨剑云虞聪蔡佩琴陈琳
关键词:肉瘤透明细胞上肢预后
不同术式神经移位至桡神经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比较不同动力神经移位至桡神经不同部位疗效的差异。方法自1997年至2000年,采用肋间神经或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不同部位的桡神经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36例,平均随访时间42.39个月,用四格表法统计,计算肌力恢复的有效率。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56%(20/36);在恢复伸肘功能时,以神经移位至桡神经主干组和移位至肱三头肌肌支组的有效率高,分别为5/8、4/4;在恢复伸腕功能时,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桡神经发出肱三头肌肌支后的沟内段的有效率最高,为75%(9/12)。结论移位至桡神经主干术和至肱三头肌肌支术的伸肘功能恢复佳;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桡神经沟内段术的伸腕功能恢复最好;年龄<30岁和手术间隔时间<12个月,有利于桡神经功能恢复。
姜宗圆王涛徐祝军顾玉东杨剑云
关键词:神经移位桡神经疗效观察
供体神经端-侧缝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供体神经端.侧缝合修复臂丛神经损伤效果的差异。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切断右侧颈5、6神经根,模拟臂丛上干损伤,分别以膈神经及同侧颈7神经根作为供体神经,按照端.端和端.侧两种缝合方式修复患侧肌皮神经,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不予修复。各组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取材,作神经行为学评分、电生理及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术后3个月,以不同供体神经行端.侧缝合组均有明显神经再生现象,但效果不及对应的端.端缝合组(P〈0.05)。同侧颈,神经根端.侧缝合组,其行为学评分、肱二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肌肉和神经组织学检测为各修复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上干损伤模型中,采用不同的供体神经进行端.侧缝合效果存在差异,膈神经与同侧颈,神经相比,是端.侧缝合相对较好的供体神经;利用神经端.侧缝合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效果尚不能达到与端.端缝合相同的效果,临床使用需掌握严格的适应证。
杨蓊勃虞聪陈琳杨剑云
关键词:臂丛神经再生
职业性手外伤回归工作状况及影响因素
顾伟陈琳虞聪蔡佩琴杨剑云彭峰何永华
3D打印定制化外固定架实现骨折自动复位
目的 根据Ilizarov原理,利用计算机辅助复位技术和3D打印技术,个体化定制外固定架用于长骨干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探讨其自动复位骨折的原理和方法。
虞庆杨剑云提力满江韩栋王涛丁健蒋良福闫合德李志杰陈星隆高伟阳顾玉东
关键词:长骨干骨折
手部深部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手部深部慢性特殊感染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复习15例手部深部慢性特殊感染病史的发病特点、特征和临床治疗结果。结果15例患者经口服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3个月后,痊愈7例,8例行手术治疗。治疗后手部功能TAM系统评定优12例,良2例,可1例。结论联合应用喹诺酮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化疗对大多数手部深部组织慢性特殊感染患者有效,可避免反复清创术导致的手术创伤。
顾伟杨蓊勃杨剑云陈琳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PNST)为临床上少见的神经源性恶性肿瘤,占全身软组织肉瘤的5%-10%.该疾病可发生于任何有神经纤维分布的组织和器官,上下肢近端和躯干为好发部位,其罕见性、缺乏标准诊断模式及高侵袭性、高复发率、高转移率往往造成诊断及治疗困难,预后多不佳.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全方位进步,对该疾病的了解正在逐步完善.该文就MPNST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贾潇天杨剑云虞聪
关键词: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职业性手外伤回归工作状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调查我国职业性手外伤患者一般状况,分析影响职业性手外伤回归工作的因素。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华山医院急诊、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共216名职业性手外伤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队列分析,了解其基本特征、受伤状况、心理学特征、经济及社会支持情况及回归工作状况,分析回归工作结局与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约71.7%的患者在离开医院8个月内成功返回工作,缺勤时间中位数为24d。临床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及心理学特征均影响回归工作结局。结论影响职业性手外伤患者回归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未来应建立跨学科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工人工伤后回归工作。
顾伟陈琳虞聪蔡佩琴杨剑云何永华彭峰
关键词:疾病影响状态调查手损伤
颈交感神经在臂丛神经慢性卡压伤中的作用
2013年
目的研究颈交感神经在臂丛神经慢性卡压伤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8只。A组:臂丛神经下干慢性卡压模型;B组:臂丛神经下干慢性卡压模型,加颈中交感神经节切除;C组:对照组。3个月后,各组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第一骨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记录其波幅和潜伏期;切取臂丛神经下干卡压远侧3min神经干和C组臂丛神经下干,行甲苯胺蓝染色,半薄横切片,计数有髓神经纤维;切取C8、Tl背根神经节,用RT-PCR方法检测背根节中P物质(SP)mRNA。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测CMAP波幅:A组(2.2±1.1)mV,B组(3.9±1.1)mV,C组(8.6±2.0)mV;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潜伏期:A组(4.8±0.9)ms,B组(3.9±0.5)rns,C组(2.8±0.2)ms;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髓神经纤维总数:A组(3583.0±540.0),B组(5098.0±742.0),C组(7934.0±868.0);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物质mRNA表达水平:A组(3.6±0.8)×10-2,B组(2.2±0.7)×10-2,C组(1.2-±O.3)×10-2;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交感神经作用下,臂丛神经慢性卡压伤的损伤程度加重,背根神经节中疼痛介质P物质表达增强,去交感神经有利于减轻臂丛神经慢性卡压伤损伤程度,有利于减轻因卡压引起的疼痛。交感神经激惹可能是臂丛神经慢性卡压性疾病发展的一个协同因素。
吴可晚陈琳杨剑云
关键词:臂丛神经卡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