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超群

作品数:72 被引量:239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2篇日本落叶松
  • 22篇落叶松
  • 13篇湿地松
  • 12篇杉木
  • 10篇人工林
  • 8篇扦插
  • 7篇针叶
  • 6篇育种
  • 6篇栽培
  • 6篇造林
  • 6篇水培
  • 6篇无性系
  • 5篇性状
  • 5篇日本落叶松人...
  • 5篇杉木人工林
  • 5篇落叶松人工
  • 5篇落叶松人工林
  • 4篇种子园
  • 4篇倍体
  • 3篇短周期

机构

  • 66篇湖北省林业科...
  • 8篇长江大学
  • 6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湖北大学
  • 2篇黄冈师范学院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湖南省林业厅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生态工程...
  • 1篇湖北省林业科...

作者

  • 71篇杜超群
  • 50篇许业洲
  • 11篇黄国伟
  • 8篇刘星
  • 7篇孙晓梅
  • 6篇陈华超
  • 5篇吴楚
  • 4篇陈冬玲
  • 4篇宋兆建
  • 4篇胡兴宜
  • 4篇张亚东
  • 4篇蔡得田
  • 4篇许秀环
  • 3篇李婷婷
  • 3篇陈柏如
  • 3篇杨代贵
  • 3篇沈宝仙
  • 3篇李玲
  • 3篇赵虎
  • 2篇何玉池

传媒

  • 23篇湖北林业科技
  • 8篇森林与环境学...
  • 6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林业科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森林工程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湖北省植物生...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10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带扦插花泥的水培湿地松针叶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扦插花泥的水培湿地松针叶苗,在育苗穴盘的穴孔中安放花泥,花泥上扦插按常规方法处理过的针叶束,再将带扦插花泥的水培湿地松针叶水培成苗。其特征在于:所述花泥为高度≥20mm、直径≥12mm的圆柱体,也可以...
许业洲杜超群刘星
文献传递
湖北咸宁杉木短周期栽培模式密度效应试验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造林试验中林木生长差异和直径结构分布规律,为杉木短周期经营模式合理密度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北咸宁4~6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A(2 500株/hm^(2))、B(3 333株/hm^(2))、C(4 444株/hm^(2))和D(6 666株/hm^(2))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及直径结构分布规律及其差异。【结果】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及其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均随密度增大依次递减,总生长量的递减幅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而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无差异,对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各生长量的影响也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及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密度增大依次增大,且不同种植密度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B、C、D密度比A密度大30.5%~128.0%,但其增幅随着林龄增大而递减;林分直径结构分布均呈单峰右偏曲线、总体上尖削度较大,较高密度林分≥8 cm径级的立木株数比例较低密度林分略小,但立木株数均显著高于低密度林分(P <0.01),其中6年生D密度林分≥8 cm径阶的立木株数是A密度林分的两倍。【结论】造林密度对中幼林林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影响不显著,而较高密度林分的单位面积蓄积及≥8 cm径阶立木株数显著增加,即较高密度可能收获较多的木材收益。
韩武孝袁慧杜超群王起富许业洲邓湘雯
关键词:杉木生长量短周期林分直径结构
日本落叶松优良无性系扦插生根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以建始县高岩子林场日本落叶松优良无性系采穗圃为材料,对穗条产量和质量进行比较,并对不同基质、不同激素处理扦插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之间穗条数量和粗度存在极显著差异,穗条长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无性系之间扦插生根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基质、不同激素处理扦插效果差异显著,IBA50mg/L处理穗条的轻基质容器扦插方式生根效果最好。
苏尚敏段升炅杜超群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优良无性系扦插
罗田垂枝杉不同材料扦插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索罗田垂枝杉的无性繁殖,以大树侧枝和基部萌条及采穗圃穗条为试验材料进行扦插,分析不同材料、不同系号及不同激素处理生根差异。结果表明:20 a以上的大树Ⅱ级侧枝的扦插生根率较低,为48.11%,而Ⅰ级侧枝的扦插生根率可达65%以上;萌条扦插生根率(88.86%)要远高于优树侧枝扦插生根率(48.01%),两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黄化未木质化穗条扦插生根率仅为6.67%,远低于其他萌条86.94%-91.67%的生根水平,不同系号间萌条生根率从51.57%-98.77%不等;激素处理的采穗圃穗条生根率都在91.57%以上,粉剂1处理后生根数量最多,与其余三种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可见侧枝扦插要显著差于萌条扦插,而激素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扦插生根率。
黄国伟杜超群陈华超徐向阳晏绍良许业洲
关键词:激素扦插萌条侧枝
鄂西亚高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雪灾调查被引量:23
2008年
以建始县国营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普查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林木受灾程度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立地因子、林分结构特征和林木生长特性与受灾程度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程度,为预防雪灾和提高雪灾抵御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海拔对受害程度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海拔1800m为区分线,上下区域受灾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高海拔区域受灾程度是低海拔区域的2倍;不同坡向和不同坡向类型的受灾程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东坡受灾程度最为严重,而半阴半阳坡>阳坡>阴坡;林分抵御雪灾的能力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强,25年以上的林分的受灾程度明显较轻;密度超过2000株.hm-2的林分受灾程度极为严重,是密度1000株.hm-2以下的林分的近3倍;倾伏木与未受损木间有显著差异,高径比小的林木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主要侧根数量较多、平均粗度较粗、根系生物量大的林木的抗倒伏能力明显较强。适地适树、合理密度控制、促进根系发育是提高林木抵御雪灾能力的有效途径。
许业洲孙晓梅宋丛文杜超群陈柏如章定清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雪灾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大龄母树去顶修枝试验初报被引量:7
2012年
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大龄母树为研究对象,开展去顶及修枝试验,结果表明:去顶修枝对促进日本落叶松母树新生枝条萌发的效果显著,不同修剪强度之间萌条数量和质量差异显著,修剪强度越大新生萌条数量和质量越好;修剪后第4、5年雌雄球花数量均很少,与对照相当或少于对照,去顶修枝对促进花芽分化作用不明显。
杜超群许业洲全永寿胡罗旋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种子园
湖北省杉木栽培区划及气候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通过收集湖北省杉木人工林地理信息和温、湿度相关气候因子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对湖北省杉木栽培区域进行划分,并找出影响杉木栽培的主要气候因子以及适宜栽培的区域,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布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湖北省杉木气候区划可以分为3个等级: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其中最适宜区面积为1.86×10~6 hm^2,较适宜区面积为3.23×10~6 hm^2,适宜区域主要为鄂西山区和鄂东南低山丘陵区;2)模型ROC曲线检测AUC值为0.916,利用二类清查人工林信息验证准确率达到96.22%,说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3)刀切法分析对预测贡献率较大的主要为反应水分条件及水热同步的指标,排名前4位的因子分别为最湿季平均温度、最湿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和最湿月降水量。
杜超群王起富曾勇谭勋桃刘星许业洲
关键词:杉木栽培区划气候特征
湿地松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笔者对湖北荆门彭场林场3种造林密度14 a生湿地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树高影响不大,对胸径和单株材积具有较大影响,不同密度间差异显著。
李丽文杜超群张维刘纯良李蔚
关键词:湿地松造林密度
湖北省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研究旨在建立湖北省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系统,为湖北省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营林造林提供理论指导。以湖北省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测定80块具有代表性的日本落叶松标准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数量化理论Ⅰ对研究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土层厚度、坡位、坡度、坡向5个立地因子为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累积贡献率所包含的信息占总体信息的84.803%。数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5个主导立地因子与基准变量拟合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7362,中坡度、厚土层、中海拔、阳坡、中坡位立地条件更有利于日本落叶松的生长。结合因子贡献率对研究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共划分为16个立地类型,并对16个立地类型按照优、良、中、差4个立地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有90%的样地立地质量处于中上水平,较适宜日本落叶松的发展。
李斌成许业洲袁慧侯义梅李双龙宋慧丽杜超群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
两个具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的多倍体水稻品系的选育被引量:21
2007年
多倍体化是植物进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的粮棉油作物大都是多倍体,它们在倍性增加的同时,带来产量成倍增长.在自然进化启示下,“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是一个新途径.但结实率低是一个制约多倍体水稻育种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据蔡得田等人提出的育种战略,把研究重点放在类Ph基因材料选育上.通过几年的籼粳杂交和回交选择与检测,选育出2个具有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polyploid meiosis stability,PMeS)的多倍体水稻品系PMeS-1,PMeS-2.其选育过程包括亲本选择、杂交或复合杂交、连续回交、染色体加倍、多倍体鉴定、结实性选择、自交稳定成品系等7个步骤.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的特性则通过减数分裂行为观察和高结实性杂交测定来确定.PMeS-1和PMeS-2都为粳型品系.它们具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自身结实率较高,超过65%;二是与许多籼稻、粳稻多倍体品种杂交产生结实率高(>70%)、优势强的杂交后代;三是表现出减数分裂稳定性,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主要以二价体和四价体配对,极少出现高价体、单价体和三价体,中期很少出现落后染色体,后期和末期未见微核.而对照品系Dure-4X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表现异常,前期较高频率出现高价体、单价体和三价体,中期高频率出现落后染色体,后期和末期有微核出现.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多倍体水稻选育的基本体系,PMeS品系选育方法与一般二倍体品系比较有三点不同,即染色体加倍、多倍体检测和高结实性检验.利用PMeS品系基本上解决了多倍体水稻结实率低这个长期困扰多倍体水稻育种的难题,为广大育种学家利用这种基因材料选育多倍体水稻新品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蔡得田陈建国陈冬玲戴兵成张维宋兆建杨之帆杜超群唐志强何玉池张道生何光存朱英国
关键词:水稻多倍体籼粳杂交结实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