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虹
-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省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的96例MDR-TB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评价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调查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R-TB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MDR-TB患者中51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3.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慢性病、失眠、焦虑抑郁、家庭功能障碍均是MDR-TB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DR-TB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高,受年龄、合并慢性病、睡眠状况、心理状况、家庭功能等因素影响,可针对上述因素制订护理方案,如睡眠指导、心理支持、家庭干预等,以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
- 杨慧琼李静虹周燕红
- 关键词:肺结核耐多药营养不良影响因素
- 一种检测抗结核药物过敏患者的致敏原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抗结核药物过敏患者的致敏原试剂盒,包括:RPMI 1640培养液、IL‑2、植物血凝素PHA、细胞终溶液、无菌1×PBS缓冲液、标记抗体试剂、底物显色溶液;其中,所述IL‑2浓度为50IU/ml;所述...
- 吴于青刘㑇肖莉李静虹杨建芬
- 含贝达喹啉全口服短程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含贝达喹啉全口服短程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WHO长疗程方案)50例和观察组(含贝达喹啉全口服短程方案)50例。比较两组患者痰培养阴转率、治愈率,并行胸部CT检查,观察病灶及空洞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4周阴转率为84.00%(41/50)高于对照组74.00%(27/50),观察组36周时病灶吸收及空洞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终点治愈率76.00%(38/50)高于对照组治愈率52.00%(26/50)(P<0.05)。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共出现不良反应84例次,观察组共出现不良反应69例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贝达喹啉全口服短程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程短、治愈率高、安全性良好。
- 李静虹刘红莲宗凯仁周燕红钟诚
-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短程化疗
- 中医定向透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7
- 2019年
-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极易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限于抗生素及激素类等药物,患者不良反应较大且容易耐药。目的评估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在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于江西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止喘治疗,并贴敷安慰剂贴膏(外观模糊,与治疗组透化贴重量相等)治疗。治疗组常规抗感染、止喘治疗同对照组,并贴敷透化贴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试验(6MW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将治疗组患者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标准进行分级,比较不同GOLD分级患者治疗前后CRP、PCT、EOS。结果对照组患者试验过程中脱落6例,最终完成治疗74例。治疗组患者试验过程中脱落8例,最终完成治疗72例。治疗组患者按GOLD标准进行分级,其中GOLD A级12例,GOLD B级20例,GOLD C级22例,GOLD D级18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EV1/FVC高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PCO2、CRP、PCT、EO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O2、FEV1/FVC高于同组治疗前,6MWT长于同组治疗前,PCO2、CRP、PCT、EOS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O2、FEV1/FVC高于同组治疗前,6MWT长于同组治疗前,PCO2、CRP、PCT、EOS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191,P<0.05)。在治疗组中,GOLD A、B、C、D级患者治疗后CRP均低于治疗前(t配对值分别为12.38、53.79、63.38、65.40,P值均<0.05);GOLD C、D级患者�
- 李杰左露孔欣怡熊颖李娟李静虹廖鹏
-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中医学
- 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5例M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贝达喹啉治疗。连续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恢复情况、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治疗期间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痰培养转阴率及病灶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A、IgM以及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QT间期延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达喹啉治疗MDR-TB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痰培养转阴,促进病灶吸收,同时提高机体免疫水平,但用药时需注意密切观察患者心功能变化。
- 李静虹吴于青
-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病疗效安全性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和治疗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临床明确诊断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HIV阴性单纯肺结核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热发生率为90.63%,对照组发热发生率为56.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质量减轻发生率为100.00%,对照组为28.1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咳嗽、咯血和贫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粟粒样改变、浸润灶等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合并空洞、合并胸腔积液和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PD反应阳性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具有典型性,临床应对其早期筛查工作给予重视。
- 孙春枝邓爱花刘阳熊玉红肖小灏刘兰贞李静虹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结核病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比较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人同单纯结核病人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是否存在差异;比较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及28例单纯结核病人血清中利福平,异烟肼及吡嗪酰胺血药浓度,比较两组病人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是否存在差异。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CD4+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其与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组病人利福平血药浓度低于单纯结核病人(t=-6.563,P=0.000)。两组病人异烟肼血药浓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0.675,P=0.506)。两组病人吡嗪酰胺血药浓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0.063,P=0.951)。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血清中利福平浓度无相关性(r=0.38,P=0.099),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血清中异烟肼浓度无相关性(r=0.081,P=0.681),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血清中吡嗪酰胺浓度无相关性(r=0.125,P=0.527)。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利福平血药浓度低于单纯结核病人。两组病人异烟肼及吡嗪酰胺血药浓度无差异。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血清中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血药浓度无相关性。
- 李静虹钭方芳邓爱花颜小明叶云邱春玲
- 关键词: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抗结核药
- 初治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后研究被引量:14
- 2021年
- 背景我国既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又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大国,结核病合并乙肝很常见。从理论上来说,对于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HBV治疗或优化抗结核方案均可能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及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西省胸科医院、南丰县人民医院、都昌县第二人民医院、共青城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记为肝损伤组),并根据性别、年龄、来源按1∶1匹配同期于四家医院完成抗结核治疗且未出现肝损伤的230例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肝损伤组患者分为死亡亚组和好转亚组,分析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出现肝损伤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受教育水平、酗酒史、乙肝e抗原(HBeAg)、HBV-DNA水平、预防性抗HBV治疗情况、抗结核治疗方案、预防性护肝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HBV治疗〔OR=1.88,95%CI(1.55,3.04)〕、抗结核治疗方案〔OR=5.16,95%CI(1.90,14.02)〕是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30例初治肺结核并HBV携带者中好转214例,死亡16例。两亚组患者合并感染情况、肝损伤发生时血清白蛋白水平、预防性抗HBV治疗情况、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HBV治疗〔OR=1.61,95%CI(1.13,2.28)〕、从出现消化道症状到停结核药物的间隔时间〔OR=3.07,95%CI(1.45,6.49)�
- 李静虹吴于青廖永美刘㑇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抗结核药预后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李静虹钭方芳
-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病HIV/TB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PSM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6例AIDS合并PS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血真菌培养发现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其中25例患者为江西籍。结果 AIDS合并PSM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咳痰、肝脾肿大、皮疹为主,特征性坏死性丘疹具有一定诊断意义。26例患者中,发热24例(92.3%),皮疹17例(65.3%);20例出现肺部CT检查异常,但无特征性。多数患者(90.6%)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1。26例患者中抗真菌治疗24例:氟康唑治疗4例中,2例死亡,1例(25.0%)治疗12d后体温下降好转出院,1例病情无缓解更换为两性霉素B(AMB)后好转出院;伊曲康唑治疗4例中,3例(75.0%)治愈或好转,1例因严重肝功能损伤更换为AMB以15mg.d-1维持2周后好转;AMB治疗16例中,14例(87.5%)治愈或好转,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马尔尼菲青霉病是江西籍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主要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50个.μL-1的患者。特征性坏死性丘疹是PSM的特征性表现,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治疗上首选AMB。
- 李静虹
-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病马尔尼菲青霉真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