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影像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超声
  • 2篇影像学
  • 2篇纤维化
  • 2篇骨折
  • 2篇腹膜
  • 2篇腹膜后
  • 2篇腹膜后纤维化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梗阻
  • 1篇胆道梗阻性疾...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胆囊肿瘤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扫描
  • 1篇多层螺旋CT

机构

  • 8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作者

  • 8篇李青松
  • 4篇刘岳峰
  • 3篇周秀云
  • 1篇刘占东
  • 1篇黄一宁
  • 1篇张春秋
  • 1篇肖江喜
  • 1篇张志军
  • 1篇董馨
  • 1篇马二奎
  • 1篇谢晟
  • 1篇任全刚
  • 1篇蔡晓松
  • 1篇苏建勋
  • 1篇李辉

传媒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及预防措施
<正>参加优秀论文评选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我院经临床证实老年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40例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常易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X线...
田星宇刘月峰李青松苏建勋张春秋蔡晓松
关键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文献传递
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07年
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罕见的结缔组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也有人认为是血管炎、系统性胶原病及免疫机制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州。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40~60岁为发病高峰期。由于腹膜后纤维化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临床工作中对本病认识不够,常导致漏诊或误诊,而待到发现时往往已经出现严重肾功能损害。所以,对腹膜后纤维化的正确诊断关系到病人能否得到及时治疗和获得良好预后。
李青松刘岳峰张志军刘占东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附52例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超声、CT和MRI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超声、CT和MRI资料。结果:52例胆囊癌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3.1%(38/52),CT诊断符合率为75%(39/52),MRI符合率为83.3%(15/18)。其中合并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21例(40.4%)。影像表现为4种类型:胆囊壁增厚型(16例),乳头结节型(15例),混合型(壁厚和结节8例),实体型(13例)。结论:超声、CT和MRI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合理的应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术后疗效观察。
李青松周秀云
关键词:胆囊肿瘤超声磁共振成像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被引量:27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及其应用价值。方法56例经CT扫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胰腺炎,就超声表现、分型和诊断价值加以分析。结果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超声诊断为急性胰腺炎42例(75%),急性水肿型31例(73.8%),超声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界清晰,实质回声减低。急性出血坏死型11例(26.2%),超声表现为胰腺增大,边缘模糊,回声减低且不均匀,漏诊14例(25%)。结论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较高,并能做出分型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秀云李青松任全刚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超声
超声、CT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评价超声、CT对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肝内、外恶性胆道梗阻的超声、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超声、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及临床结果对照。结果本组58例患者恶性胆道梗阻超声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5%,定性诊断率为90%;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1%,定性诊断率为83%。结论超声对恶性胆道梗阻定性、定位诊断正确率优于CT,是一种有效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周秀云李青松
关键词:恶性胆道梗阻超声CT超声定位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正确率
腹膜后纤维化影像诊断中值得注意的问题(附11例报告)被引量:3
2006年
刘岳峰李青松李辉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磁共振成像
血管性痴呆的脑白质异常信号MR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MR图像上的脑白质异常信号(WMH)进行体积定量测量的临床分析,并与无痴呆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比较。方法:对18例临床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和15例脑血管病对照患者间隔一年先后进行两次头颅MRI检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动体积测量软件测量每位患者的初始WMH体积以及随访结束时的WMH体积变化,然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血管性痴呆组和对照组的初始WMH体积和WMH体积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血管性痴呆组初始WMH体积为28269±28124mm3,WMH体积变化为4374±4242mm3。对照组的初始WMH体积为11865±10052mm3,WMH体积变化为1913±2574mm3。两组之间的初始WMH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4,P=0.031),而WMH体积变化则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的趋势(t=1.963,P=0.059)。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比普通的脑血管病患者存在更加严重的白质病变,并且进展加快。WMH的增加可能认知功能的下降有关。
刘岳峰李青松肖江喜谢晟黄一宁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磁共振成像
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最佳低剂量扫描参数的选择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最佳参数。方法将3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00 mA、50 mA及25 mA,扫描后行薄层及VR、MPR重建,由三位不同年资医师分别进行影像分析,并进行不同管电流组间统计学秩和检验(Kruskal Wallis检验),选取最佳低剂量扫描参数。再选择10例肋骨骨折患者利用最佳扫描参数进行检查以判断其对于诊断肋骨骨折的可靠性。结果统计学表明,χ2=18.921,P=0.000,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0 mA、50 mA扫描及重建影像显示肋骨结构清晰、完整,噪音小,无伪影,均能达到诊断目的。25 mA由于噪声及伪影的影响,影像不能完全达到诊断目的。50 mA肋骨骨折患者低剂量螺旋CT扫描后处理影像能完整显示肋骨骨折。结论 50mA管电流是肋骨骨折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最佳参数。
刘岳峰马二奎李青松董馨靳心昱
关键词: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低剂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