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雅男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原发性
  • 2篇动脉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中层...
  • 2篇心病
  • 2篇血压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中层厚度
  • 2篇沙坦
  • 2篇内膜
  • 2篇内膜中层厚度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内
  • 2篇颈动脉内膜
  • 2篇颈动脉内膜中...
  • 2篇高血压
  • 2篇冠心病
  • 2篇IMT
  • 1篇低分

机构

  • 6篇青岛大学

作者

  • 6篇李雅男
  • 4篇林培林
  • 3篇王涛
  • 1篇张新利
  • 1篇姜少燕
  • 1篇曹广智

传媒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凝血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调脂同时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患者 35例为血脂紊乱组 ,口服阿托伐他汀 10mg·qd ,12周 ,血脂正常者 35例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对血脂紊乱组治疗前及 12周后两组进行血脂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IM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检查。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血脂紊乱组治疗 12周后的TC、TG、LDL C、FIB均有显著降低 (P均 <0 0 1) ,HDL -C显著升高 (P <0 0 5 ) ,颈动脉IMT显著变薄 (P <0 0 5 ) ,TT、APTT均有显著延长 (P均 <0 0 1)。PT显著升高 (P <0 0 5 )。TC、TG、LDL C、HDL C、IMT、FIB、PT均接近血脂正常组各指标 ,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TT、APTT均超出血脂正常组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非调脂作用 ,逆转或延迟颈动脉IMT的进程 ,并改善凝血系统。
林培林王涛李雅男曹广智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IMT凝血系统高脂血症血脂紊乱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伴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伴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34例,对照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34例,2组治疗均为12周。对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及冠心病的临床指标进行监测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24h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TIB),都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胶囊协同降压对于伴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低,安全性好。
李晓红李雅男
关键词:卡维地洛缬沙坦胶囊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
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短暂性心肌缺血的关系被引量:2
2003年
①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特点。②方法 对 5 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与 4 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 (HRV )各指标进行检测分析。③结果 冠心病组SDNN、SDANN、RMSSD、PNN5 0、HF显著低于对照组 (t=3.175~ 4 .5 12 ,P <0 .0 1) ,LF/HF显著高于对照组 (t =3.2 6 8,P <0 .0 1)。心肌缺血发作时HF显著低于ST段压低后 1h(t =3.375 ,P <0 .0 1) ,LF、LF/HF显著高于ST段压低后 1h(t =3.2 10、3.92 5 ,P <0 .0 1)。④结论 冠心病病人的自主神经活动受损 ,迷走神经张力减弱 ,而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 ,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
张新利姜少燕李雅男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冠心病心脏自主神经活动心电描记术
缬沙坦联合螺内酯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缬沙坦联合螺内酯与单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4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基础降压治疗后,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螺内酯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 ̄160mg,螺内酯40mg;缬沙坦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 ̄160mg。观察9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左房内径大小与房颤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左房内径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 ̄9个月后房颤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缬沙坦联合螺内酯组更为有效(P<0.01)。结论应用缬沙坦可延缓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房扩大,防止房颤发作,联合螺内酯预防房颤发作效果更明显。
王涛林培林李雅男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螺内酯
氯沙坦与雷米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雷米普利降压治疗同时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按WHO/ISH1999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选择84例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氯沙坦50mg^100mgQd(A组)及雷米普利2.5mg^5mgQd(B组)治疗16周。治疗前、后超声测定IMT、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和血脂、心电图。结果治疗2周后血压已显著下降(P<0.01),16周后血压趋于稳定,A组由(20.69±1.53)KPa/(13.56±0.49)KPa[(155.6±11.5)mmHg/(102.0±3.7)mmHg]下降至(16.98±1.30)KPa/(10.65±0.61)KPa[(127.7±9.8)mmHg/(80.1±4.6)mmHg];B组由(20.59±1.26)KPa/(13.47±0.51)KPa[(154.8±9.5)mmHg/(101.3±3.8)mmHg]下降至(17.38±1.44)KPa/(10.72±0.82)KPa[(130.7±10.8)mmHg/(80.6±6.2)mmHg],两组降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2.5%(P>0.05)。治疗4周后两组IMT已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16周后A组由0.920mm降至0.655mm,B组由0.915mm降至0.701mm,(P均<0.01),组间比较P>0.05。结论氯沙坦与雷米普利降压疗效相当,同时可逆转颈动脉IMT,且氯沙坦似优于雷米普利。
李雅男林培林
关键词:氯沙坦雷米普利IMT原发性逆转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被引量:2
2001年
①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②方法选择50例UAP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③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 92%,与对照组 6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X2=5.71,P<0.05) ;心绞痛消失时间、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14.78,42=4.50,5.75,P<0.05)。④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林培林王涛李雅男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分子质量肝素药物治疗UA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