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田

作品数:60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重点人才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5篇基因
  • 19篇肿瘤
  • 15篇突变
  • 15篇肠癌
  • 13篇错配修复
  • 12篇发病
  • 11篇修复基因
  • 11篇错配修复基因
  • 10篇大肠
  • 9篇大肠癌
  • 8篇多态
  • 8篇胃癌
  • 8篇HMLH1基...
  • 8篇错义突变
  • 7篇直肠
  • 6篇多态性
  • 6篇结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中国人
  • 5篇族性

机构

  • 37篇江苏省肿瘤防...
  • 30篇江苏省肿瘤医...
  • 4篇南京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波恩大学
  • 2篇浜松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市口腔医...

作者

  • 60篇李金田
  • 27篇张晓梅
  • 27篇陈森清
  • 24篇马国建
  • 23篇王亚平
  • 21篇朱明
  • 16篇周建农
  • 15篇张元颖
  • 12篇吴晓柳
  • 10篇李忠佑
  • 9篇王建东
  • 9篇张军妮
  • 6篇刘晓蓉
  • 6篇高萍
  • 4篇何侠
  • 4篇沈宗丽
  • 3篇文旭
  • 3篇朱月清
  • 3篇高长明
  • 3篇吴剑秋

传媒

  • 8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癌变.畸变....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肿瘤外科...
  • 2篇国际感染病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遗传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8篇2003
  • 1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6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内淋巴细胞微核试验在肺、肠癌患者术前检测中的意义
目的: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寻找简便合适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在患者治疗前了解或预测病情的恶性程度,将对肿瘤的后续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组研究随机抽取了两组肺、大肠癌手术前或手术后未经任何治疗的患者,采...
马国建陈森清李金田许林刘蓉
关键词:微核试验肿瘤恶性程度
文献传递
胃癌患者血清中MACC-1抗体和胃泌素G17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中MACC-1抗体和胃泌素G17表达。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42例胃癌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中MACC-1抗体和胃泌素G17的表达水平,同时评估其临床意义。结果MACC-1和G17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腺癌组织分化、淋巴转移、PTNM分级有关,胃癌组织中MACC-1和G17表达的相关性呈正相关关系(r=0.466,P<0.05)。结论血清中MACC-1和G17可作为检测胃癌患者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樊华吕敏李金田吴晓柳朱明俞军
关键词:胃癌酶联免疫法
定量多重PCR-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缺失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建立一种以多重 PCR-高效液相色谱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 C)分析为基础的错配修复基因 DNA大片段缺失检测技术。 方法 设计合成 35对引物 ,分 8个多重PCR反应扩增 MSH2和 ML H1基因的 35个外显子 ,PCR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半定量分析 ,确定各外显子拷贝数。 (1)双盲法分析阴性和阳性对照样本 ,完成方法学可靠性检验。 (2 )分析 14例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 DNA和 13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细胞 DNA样本 ,筛查 MSH2和 ML H1基因DNA大片段缺失。 结果  (1)稳定检出阳性对照样本的 DNA大片段缺失 ;(2 )在筛查样本检出 2例新的MSH2基因 DNA大片段缺失 ,分别为 MSH2基因外显子 7遗传性缺失和 MSH2基因外显子 1~ 6体细胞性缺失。 结论 多重 PCR- HPL C分析系统可以作为突变基因分析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 ,在基因 DNA大片段缺失检测中发挥作用。
王亚平朱明孙孟红李金田张军妮张晓梅刘晓蓉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基因修复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大肠癌
鼻咽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突变的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p16基因缺失突变在鼻咽癌中的发生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重PCR分析法,对157例鼻咽癌标本及47例治疗后病理阴性组织标本P16基因突变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P16基因第2外显子的缺失率高于疗后病理阴性组织,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性(P<0.000),P16基因第2外显子的缺失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性别、年龄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726、0.582、0.196,P>0.05),P16基因第2外显子的缺失率不足3年生存组高于超过3年生存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性(χ2=14.12,P<0.000)。结论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与临床分期、性别、年龄无关,可作为预后评价指标。
宋丹何侠陈森清李金田郑必惠
关键词:鼻咽癌P16多重PCR突变
胃癌手术前后血循环miR-2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前后外周血循环miR-21表达对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42例原发胃癌手术当日及术后1周抽取外周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U6为内参照基因,检测血浆miR-21相对表达。结果患者胃癌术后血浆miR-21表达与术前相比明显下调(P<0.01),总体相对表达量平均下降了28.2倍;并且发现,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术后miR-21表达上调,而无家族史的胃癌患者术后比术前血浆miR-21表达平均下降22倍(P<0.05);实验结果还发现,随着患者分化程度由高向低的变化,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逐步上升,同时术后平均miR-21表达由低向高转变,表现出miR-21相对表达倍数在高、中、中低和低4个分化区上的分布,分别与淋巴结转移率在4个分化区上的分布呈相关性。结论循环外周血miR-21检测对胃癌早期辅助诊断及术后恶性程度判断有临床意义。
顾荣民朱明文旭陈森清李金田马国建
关键词:外周血胃癌
p16基因缺失与鼻咽癌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p16基因缺失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重PCR分析法,对157例鼻咽癌标本p16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p16基因第2外显子的缺失率为35.0%(55/157)。p16基因第2外显子的缺失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性别、年龄无显著性相关,但生存期<3年者的p16基因第2外显子的缺失率高于生存期>3年者(69.57%vs.29.10%,χ2=14.12,P=0.000)。[结论]p16基因第2外显子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何侠宋丹陈森清李金田郑必惠
关键词:鼻咽肿瘤预后多重PCR
错配修复基因hMLH1错义突变Val384Asp与四种肿瘤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了解中国人hMLH1基因Va1384Asp错义突变在四种肿瘤中的存在状况。方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分别提取233例大肠癌患者、273例胃癌患者、111例乳腺癌患者、90例食管癌患者和268名健康人外周血细胞的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MLH1基因第12外显子的部分DNA片段(217bp),变性高效相色谱检测,DNA测序验证,比较分析Val384Asp基因型在四种肿瘤中的分布。结果 6.34%正常人群携带Val384Asp,在大肠癌患者和胃癌患者中Val384Asp的检出率与正常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45岁的大肠癌患者和<50岁的胃癌患者中,Val384Asp的检出率与正常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乳腺癌患者和食管癌患者中Val384Asp的检出率与正常人的相同或相近。结论 Val384Asp错义突变作为中国人hMLH1基因上的一个多态位点,是大肠癌和胃癌遗传易感因素,可作为中国人胃肠道肿瘤,尤其是低龄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筛选的候选指标。
张晓梅李金田朱明吴晓柳高萍周平王亚平
关键词:肿瘤错义突变HMLH1基因DNA片段DNA测序
基因大片段、单拷贝缺失检测芯片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因大片段、单拷贝缺失检测芯片及其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受技术方法或样本通量限制而难以临床常规开展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大片段缺失检测的不足和相关基因检出率不高的缺点,提供一种样本能量高、基因捡出率高的基因大片...
王亚平张晓梅李金田吴晓柳朱明张元颖
文献传递
细胞裂解法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及两种抗凝剂对其结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朱玉蓉李金田张晓梅
关键词:枸橼酸钠DNA提取
p53基因治疗晚期肝癌的初步生物学监测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晚期肝癌患者动脉灌注人重组腺病毒p53介入治疗前后的生物学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人体内微核实验检测介入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突变型p53表达及自发微核形成的改变。结果经p53基因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后,患者突变型p53平均表达率明显下降,和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前平均23.74%,治疗后平均1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微核率(MNF)与治疗前的比较(0.144%vs 0.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灌注人重组腺病毒p53介入治疗晚期肝癌中的生物学研究对治疗剂量的选择、治疗效果的判断有积极的指导和监测作用。
马国建沈宗丽陈森清徐卫东李金田陈世晞
关键词:肝癌P53基因治疗生物学监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