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蜀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模式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沉积物酶活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现场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法及基质脱氢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4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池塘的水质、沉积物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末期,凡纳滨对虾淡水混养和海水混养池塘水质较好,海水集约化池塘水质最差;其中海水集约化池塘沉积物基质中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都很高,真菌、G+菌的相对含量则很低。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与脲酶、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性、总PLFA、B/F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而与Gram+/Gram-、pH、18:1ω9C/T、单不饱和/支链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第二主成分主要与脱氢酶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8),四种池塘在PCA图中分散开,说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环境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 李越蜀郑忠明翟海佳华建权周朝生陈辉煌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沉积物酶活性PLFA微生物群落结构
- 凡纳滨对虾覆膜养殖池塘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于2010年7—10月,选择浙江省宁波市3个凡纳滨对虾覆膜养殖池塘进行水质、沉积物理化因子的研究,并采用磷脂脂肪酸谱图(PLFA)法研究了沉积微生物在不同养殖阶段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凡纳滨对虾养殖期间,沉积物PLFAs组成以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真菌生物量伴随着养殖的进行都明显增加。虽然沉积物微生物是以细菌为主体,但真菌更适应沉积物的环境,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比值在不断降低。G+细菌与G-细菌的比值表现在养殖后期比中期有所下降,但在末期变化不明显。冗余分析(RDA)表明,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真菌生物量与总氮(TN)正相关性最为显著,G+细菌生物量和G-细菌生物量与NO2--N、NO3--N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微生物群落结构因子全部和透明度(SD)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 翟海佳郑忠明金中文陆开宏孙芳汪洋李越蜀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
- 南美白对虾生态综合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研究
- 本实验在我国浙江省宁波市咸淡水南美白对虾生态综合养殖场进行。该地区的对虾养殖技术较成熟,形成了规模化、规范化、集中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且养殖模式多样,以综合养殖为主,生态健康的养殖方式已经成为该地区今后的主导方向。
...
- 李越蜀
- 关键词:底泥细菌群落结构
- 文献传递
- 夏季混养鳙和银鲫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养殖池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基于2011年6—8月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凡纳滨对虾低盐(2—3.2)养殖塘调查取得的数据,分析了混养鳙和银鲫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养殖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藻类5门32属48种,其中蓝藻门16种,绿藻门20种,硅藻门5种,裸藻门5种,隐藻门2种,主要优势种为螺旋藻(Spirulina sp.)、湖泊鞘丝藻(Planktolyngbya limnetica)和湖生卵囊藻(Oocystis lacustris)等。(2)混养鳙和银鲫的虾塘浮游藻类平均生物量(22.7 mg·L-1)要低于仅混养银鲫的(32.6 mg·L-1)和单养对虾的(34.0 mg·L-1),其中混养鳙和银鲫与仅混养银鲫的蓝藻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46.4%与45.1%,要低于对虾单养池塘的68.1%。(3)混养鳙和银鲫的虾塘浮游藻类群落相似度在中、后期较高,而仅混养银鲫的虾塘在后期相似度变化较大。因此,混养适当密度的鳙和鲫能够改善虾塘藻相,防止蓝藻过度增长,促进养殖期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陈辉煌陆开宏郑忠明华建权李越蜀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混养低盐浮游藻类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