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华
- 作品数:31 被引量:94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知识创新资助项目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被引量:566
- 2002年
- 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 ,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标志 ,因此 ,狭义的乡村旅游 ,是指在乡村地区 ,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如果对这个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 ,这既不利于构建乡村旅游研究的理论体系 ,也可能会降低乡村旅游的丰富性。
- 何景明李立华
-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性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 大渡河流域城镇化时空演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 2016年
- 为探寻大渡河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并为发展新型城镇化提供指导,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GIS地学空间分析技术、演化树模型等方法,测度城镇化水平和细分城镇化驱动因子模式,总结不同发展模式下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演化格局.研究表明:大渡河流域各地区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有较大差异,差距随时间推移不断扩大;演化过程分析显示,城镇化驱动因子不同成为上下游地区城镇化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总结了各类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特征,拟为大渡河流域城镇化水平提升提供分类指导.
- 何长娟李立华周厚强黄盼杨正刚
- 关键词:大渡河流域
-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采用BOT方式的对策被引量:2
- 2003年
- 介绍了BOT方式,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BOT方式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 周灵艾南山李立华
-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BOT方式
- 山区现代化与文化旅游发展初步研究--以川中丘陵区为例被引量:3
- 2008年
-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加速山区的边缘化趋势,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的全球性快速增长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山区提供发展机会。以川中丘陵区为研究区,探讨了现代化与文化旅游的作用关系。川中丘陵区在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地方生产总值保持14.8%的高年均增长速度,而现代化水平依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起步期;与人口稀疏山区相比,人口稠密的川中丘陵区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优势更为突出,文化旅游的优先地位更为明显,但是研究区的实践表明,山区文化旅游发展并没有显现发达社会的理想状态。研究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文化旅游的高端特征并不明显,总体处于旅游发展的初期,对地区现代化进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影响非常有限,对文化旅游特点和规律认识不足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全球化趋势为山区文化旅游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文化旅游发展提出挑战。为此,简要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 黄晓庆李立华
-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
- 中国旅游业合理布局探讨被引量:3
- 1994年
- 东部重于西部,城市重于乡村,以观光旅游为土的格局体系是中国旅游业布局的基本特征。未来合理布局方向和战略要点是:(1)旅游业重心东进西移:东进沿海地带既要突出各景区特色,更应加强景区间的联系与协调;西移地带的开发建设应面向国际市场,突出重点,逐步开发。(2)发展大城市短途旅游:更新旅游形式;开发建设城乡边缘地带。(3)促进旅游区域性协作:加速边境地区旅游景点开辟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内陆边境地区与邻近地区、国家的旅游协作;加强旅游区内部旅游形式的协作;减少地方部门行政干预,加强企业自主权,促进行政边缘地带旅游协作;加强纬向旅游线路的建设和西引、东连,促进东、中、西区旅游业协调发展。
- 李立华
- 关键词:短途旅游旅游形式旅游协作
-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0
- 2000年
- 生态旅游作为解决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承盾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了资源退化情况。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从系统角度,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 徐期勇艾南山李立华
- 关键词:生态学原理生态旅游
- 城市地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初探被引量:7
- 1990年
- 提出了城市地貌系统的定义和空间范围.认为,该系统具有开放性、有序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等特点.详细论述了城市地貌系统各子系统及诸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网络结构关系.认为,环境功能,经济功能和景观美学功能是该系统的基本功能.最后分析了城市地貌系统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与结构、功能的关系.
- 李立华刘淑珍
- 关键词:网络结构
- 生态文明视角的九寨沟景观资源美学认识被引量:2
- 2021年
- 生态文明建设凸显了深化景观资源美学认识的需求,重新认识九寨沟景观资源美学价值对于其震后恢复重建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与景观资源美学价值相关的美学哲学认识,以及基于神经美学中美学科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以在中文旅游网站爬取的九寨沟游记和旅游评论作为文本语料,利用文本挖掘对九寨沟景观资源的美学特征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评价。结果发现:(1)九寨沟景观具有三大美学特征,分别为景观美学要素的多样性特征、景观美学地点的代表性特性和景观美学机制的丰富性特征;(2)景观美学要素多样性特征既体现在湖水、瀑布、海子、色彩、阳光等自然要素,也体现在栈道、栈桥等人工要素;(3)景观美学地点代表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五花海、珍珠滩瀑布、火花海;(4)景观美学机制的丰富性特征体既体现在美学法则机制,包括颜色美学类、对称美学类、隐喻美学类、整体观与贝叶斯美学类,又体现在美学空间机制,包括近距离的漂亮美学、远距离的崇高美学、近中距离的画面美学。据此,文章最后从美学视角,对九寨沟景区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出部分对策与建议,并特别建议最大自然化地按照原样恢复重建震毁的火花海景点。
- 李立华雷若然杜杰王浩
- 关键词:生态文明景观美学
- 从长江流域水污染规律看四川省水环境保护战略被引量:1
- 1997年
- 用流域系统联系的观点,从长江流域水污染特点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四川省水环境保护在长江流域的地位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最后简要讨论四川水环境保护应采取的宏观战略。
- 李立华
- 关键词:水环境保护长江流域水污染
- 成都市特殊人为地貌的处理和利用被引量:1
- 1990年
- 论述了成都市人为堆积地貌——垃圾丘陵及人为挖蚀地貌——制砖取土空坑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提出采用正负地貌补偿夷平作用方法处理这两种特殊人为地貌的建议,即利用废弃的制砖取土空坑,采用科学、卫生的埋填方法,填埋城市垃圾,解决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废弃制砖取土坑的再利用问题,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 刘淑珍李立华
- 关键词:垃圾污染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