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强

作品数:77 被引量:1,176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土壤
  • 36篇沙地
  • 34篇科尔沁沙地
  • 16篇沙漠化
  • 13篇土壤呼吸
  • 11篇草地
  • 9篇沙丘
  • 8篇沙质草地
  • 7篇植物
  • 7篇生态系统
  • 7篇物量
  • 6篇沙漠化过程
  • 5篇有机碳
  • 5篇生物量
  • 5篇农田
  • 5篇流动沙丘
  • 4篇樟子松
  • 4篇群落
  • 4篇微生物
  • 4篇环境因素

机构

  • 73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兰州交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鲁东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西...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济南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兰州石化职业...

作者

  • 77篇李玉强
  • 43篇赵学勇
  • 29篇赵哈林
  • 23篇张铜会
  • 23篇左小安
  • 20篇罗永清
  • 18篇陈银萍
  • 17篇刘新平
  • 17篇王少昆
  • 14篇李玉霖
  • 11篇云建英
  • 10篇移小勇
  • 8篇连杰
  • 8篇黄文达
  • 7篇尚雯
  • 6篇曲浩
  • 6篇苏娜
  • 6篇韩娟娟
  • 5篇周瑞莲
  • 5篇郭轶瑞

传媒

  • 10篇水土保持学报
  • 9篇中国沙漠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干旱区地理
  • 3篇生态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中国科学数据...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11篇2006
  • 4篇2005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生境梯度下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种群ITS基因的序列分析
以科尔沁沙地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为研究对象,以中亚草原蒿(Artemisia depauperata)为外类群,研究不同生境梯度下差不嘎蒿种群核糖体DNA的ITS序列间差异.结果表明:排...
黄文达赵学勇左小安李玉强连杰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差不嘎蒿ITS
文献传递
土壤温度和水分对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58
2006年
通过实验室土壤培养试验,测定了不同土壤温度(8,18,28,38℃)和含水量对科尔沁退化沙质草地不同生境(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38℃范围内,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在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WFC)的5%~65%范围内,3种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当超过该范围时,流动沙丘的土壤呼吸速率仍呈上升趋势,而38℃培养条件下的半固定沙丘和18-38℃下的固定沙丘的土壤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作用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不同类型沙化土壤呼吸作用强弱存在显著差异。温度系数Q10值随含水量的变化为:流动沙丘L90~2.15,半固定沙丘1.80~2.13,固定沙丘1.82~2.16。
李玉强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移小勇
关键词:土壤温度土壤呼吸速率科尔沁沙地
樟子松固沙林土壤碳截存及土壤呼吸对干湿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4
2011年
在科尔沁沙地测定分析了流动沙丘栽植樟子松林23 a后的土壤碳截存作用,以及林地和流动沙丘土壤呼吸对干湿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流动沙丘造林后土壤容重减小,土壤颗粒中极细沙和黏粉粒含量显著增加;②樟子松林地0~5 cm和5~15 cm层土壤有机碳截存量分别为221.8 g.m-2和113.9 g.m-2,截存速率分别为9.64 g.m-2.a-1和4.95 g.m-2.a-1;CaCO3-C截存量分别为4.0 g.m-2和2.5 g.m-2,截存速率分别为0.17 g.m-2.a-1和0.11 g.m-2.a-1;③干旱条件下土壤呼吸随气温的升高呈现指数减小;无论是干旱还是降雨后,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均显著高于流动沙丘;④降雨刺激后土壤呼吸显著增加,林地增加的幅度显著高于流动沙丘;林地地表凋落物去除后土壤呼吸速率下降,并且在降雨后下降更为明显。
李玉强赵学勇刘新平尚雯冯静苏娜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科尔沁沙地
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土壤呼吸、碳平衡与碳储量被引量:58
2006年
通过测定科尔沁不同强度放牧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的土壤呼吸、碳平衡和碳储量,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轻牧后恢复草地(CO2-C 0.737 g/m2.d)>无牧后恢复草地(CO2-C 0.704 g/m2.d)>中牧后恢复草地(CO2-C 0.641 g/m2.d)>重牧后恢复草地(CO2-C 0.576 g/m2.d);无牧和重牧后恢复草地的碳素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轻牧和中牧后恢复草地的碳素输入显著高于输出,净截存碳分别为84.89和76.51g/m2;植物-土壤系统的碳储量大小为轻牧后恢复草地(1 785.39 g/m2)>中牧后恢复草地(1 494.69 g/m2)>无牧后恢复草地(1 483.61 g/m2)>重牧后恢复草地(1 323.39 g/m2)。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放牧后的退化沙质草地在采取围封恢复措施以后,有益于大气CO2的截存,而适度(轻度和中度)放牧后的恢复更有利于增强沙质草地的碳汇作用。
李玉强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陈银萍
关键词:沙质草地土壤呼吸碳平衡碳储量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造林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变化被引量:17
2011年
以流动沙丘为对照,研究了科尔沁沙地25年生和35年生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表层土壤(0~15cm)有机碳(SOC)和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的变化.结果表明:流动沙丘造林后,粗沙含量明显降低,土壤极细沙和粘粉粒含量显著增加;SOC和LFOC含量均显著增加,但随土层加深趋于减少;流动沙丘造林显著增加了表层土壤的SOC和LFOC储量,且林龄越长,SOC和LFOC储量越高.人工林地0~15cm层LFOC储量的增幅远高于SOC储量,说明流动沙丘造林对表层土壤LFOC的影响大于SOC.
尚雯李玉强王少昆冯静苏娜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人工造林轻组有机碳樟子松
科尔沁不同类型沙地土壤水分在降水后的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35
2006年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受轻度干扰的沙质草场、禁牧半流动沙地和受重度干扰的丘间低地在降水后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变异幅度是丘间低地>半流动沙地>沙质草场。半流动沙地和丘间低地的表层与亚表层土壤水分空间结构差异较小,但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都要高于沙质草场表层。沙质草场表层与亚表层空间结构差异明显,两层土壤含水量变程分别为181.80 m4、.55 m,分维数为1.91、1.99,表层变异性小,亚表层变异性大。半流动沙地表层、亚表层的土壤含水量由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分别占各自总空间变异性的50%和48%,主要表现在1 m以下的小尺度范围内。丘间洼地两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特征差异较小,空间变异性大,土壤水分空间格局图表现出由洼地中心向四周递减的分布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尺度范围。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着沙地植被、地形小尺度分布格局在大尺度上的配置格局,降水后的沙地土壤水分格局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地形状况、植被条件和小尺度的人为局部干扰在该变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赵学勇左小安赵哈林张铜会李玉强移小勇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土壤水分地统计学
围封对流动沙丘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以流动沙丘为对照,研究不同围封年限(14年和26年)下科尔沁退化沙质草地表层(0-15cm)土壤有机碳、全氮及活性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围封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轻组有机碳(LF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14年和26年围封样地SOC、TN、LFOC和MBC含量均随围封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0-5cm层增幅高于5-15cm层。14年和26年围封样地土壤碳氮比显著高于流动沙丘,但2个围封样地之间差异不显著。流动沙丘围封也显著增加了表层SOC、TN、LFOC和MBC储量,0-15cm土层SOC、TN、LFOC和MBC储量均表现为26年围封地>14年围封地>流动沙丘。相关分析表明,LFOC、MBC均与SOC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LFOC和MBC均可作为衡量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
尚雯李玉强韩娟娟赵学勇张铜会罗永清王少昆
关键词:围封流动沙丘全氮轻组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科尔沁沙地不同生境土壤凝结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2007年8月采用称量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4种生境(流动沙地、固定沙地、农田和樟子松林)土壤凝结水形成的时间以及凝结水的数量.结果表明:20:00—22:00间,研究区土壤凝结水开始逐渐形成,22:00—4:00时段的土壤凝结水波动增大,4:00之后土壤凝结水开始逐渐蒸发损失;科尔沁沙地4种生境0~9cm土层是土壤凝结水的主要形成层,其中,0~3cm土层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凝结水量的40%,9~30cm土层仍有凝结水形成,但凝结水量较少;4种生境0~3cm土层的凝结水量在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0~3cm土层日均凝结水量大小依次为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农田>樟子松林,说明植被条件较好的生境反而不利于土壤凝结水的形成;0~30cm土层日均凝结水量以固定沙地最多(约0.172mm),以农田最少(为0.110mm),流动沙地和樟子松林地分别为0.120和0.128mm.
刘新平何玉惠赵学勇李玉霖李玉强李衍青李世民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生境凝结水
奈曼旗几种主要土地类型土壤碳氮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在野外采样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奈曼旗几种主要土地类型(农田、杨树林地、草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土壤的容重、粒级组成、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储量。结果表明:这几种土地类型土壤容重、粒级组成、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储量存在明显差异,但其显著程度不尽相同。这几种土地类型土壤100cm深有机碳储量依次为:农田(7701.6g·m-2)>杨树林地(3726.2g·m-2)>草地(2306.0g·m-2)>固定沙丘(1014.3g·m-2)>半固定沙丘(724.7g·m-2)>流动沙丘(613.8g·m-2),全氮储量依次为:农田(785.4g·m-2)>林地(416.3g·m-2)>草地(265.8g·m-2)>固定沙丘(111.2g·m-2)>半固定沙丘(96.2g·m-2)>流动沙丘(73.9g·m-2)。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土地类型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
韩娟娟李玉强王少昆罗永清连杰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土壤质量
内蒙古东部两大沙地土壤理化特性沙漠化演变规律的比较被引量:13
2011年
为了了解不同地带沙地土壤理化特性沙漠化演变规律的差异及其机制,研究比较了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土壤理化特性的沙漠化演变特征,得到以下结论:沙漠化过程中,2个沙地的土壤黏粉粒含量均大幅度下降,沙粒含量明显增加,但科尔沁沙地土壤机械组成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呼伦贝尔沙地,而且前者黏粉粒主要释放期早于后者;科尔沁沙地土壤温度趋于下降,呼伦贝尔沙地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土壤含水量均略有增加;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碳/氮均显著下降,其中科尔沁沙地下降幅度大于呼伦贝尔沙地;表层土壤pH值均显著下降,下层土壤pH值值变化不显著;导致两沙地土壤理化特性变化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背景土壤质地和土壤粗化速率不同。
赵哈林李玉强周瑞莲赵学勇张铜会王进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沙质草地土壤特性沙漠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