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正玮

作品数:24 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大麦
  • 8篇小麦
  • 5篇性状
  • 4篇育性
  • 3篇杂交
  • 3篇三系配套
  • 3篇配合力
  • 3篇种质
  • 3篇种质资源
  • 3篇小麦C49S
  • 2篇早熟
  • 2篇生理
  • 2篇品种间
  • 2篇品种间杂交
  • 2篇种间
  • 2篇种间杂交
  • 2篇聚类分析
  • 2篇光温
  • 2篇光温反应
  • 2篇发育生理

机构

  • 21篇西南农业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 1篇《学报》编辑...

作者

  • 24篇李正玮
  • 19篇何立人
  • 6篇杜春光
  • 5篇高东迎
  • 4篇余建桥
  • 3篇张建奎
  • 3篇杨安贵
  • 2篇王三根
  • 2篇张泽
  • 2篇侯磊
  • 2篇钟代彬
  • 1篇左源瑞
  • 1篇柴友荣
  • 1篇郭丽华
  • 1篇杨长寿
  • 1篇刘发敏
  • 1篇李来胜
  • 1篇李来胜

传媒

  • 11篇西南农业大学...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河南职业技术...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种业导刊

年份

  • 3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3
  • 2篇1992
  • 5篇1991
  • 2篇1990
  • 3篇198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效唑对大麦抗倒高产的效应及综合栽培数学模型
1993年
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多效唑(MET)、施氮量和基本苗数对大麦产量、倒伏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每公顷产2625~3750kg,倒伏指数.(LI)12~13的高产、抗倒农艺措施为:MET 浓度为250~272mg/kg。施氮量84.3~98.4kg/ha。基本苗168.45~199.65万株/ha。生理拔节期喷施250mg/kg MET,能减轻倒伏,增加产量;还具有降低株高,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明显增加大维管束直径、茎组织厚度、茎的直径,以及促进茎秆物质积累的效应。
曾金国何立人李正玮杜春光卢吉昌余建桥
关键词:大麦数学模型
大麦生育期部分双列杂交分析
1993年
以50个大麦品种(系)为试材,用 kempthorne 部分双列杂交法分析各生育期性状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是成熟期、灌浆期、孕穗期、出苗期、抽穗期、单株产量。各品种(系)间的5个生育期和单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
何立人杨安贵李正玮余建桥
关键词:大麦育种双列杂交配合力
大麦种质资源的酯酶同工酶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在李正玮等对100份有代表性的大麦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的78份材料进行了酯酶同工酶(EST酶)的研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其结果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相似。大麦按二棱或多棱等自然类型分类和按原产地的生态型分类既有紧密联系,又不完全相同。同一类群,其形态特征相近,酶谱也相似,表明其亲缘较近,原产地较近。EST酶聚类分析表明典型的亚洲类型和典型的欧洲类型分别属于不同类群。一些产地属亚洲,但酶谱特征与欧洲类型相似的品种其形态特征也与欧洲类型一致。亚洲二棱与多棱的酶谱差异极大,他们分属不同的类型。大多数欧洲二棱与多棱酶谱完全不同,部分界线不明显。酯酶同工酶的分析可以作为选配亲本的依据。
邱敦莲李正玮
关键词:大麦种质资源酯酶同功酶
长日和春化条件下大麦幼穗分化与外部形态的对应关系被引量:4
1995年
研究了100个不同类型的大麦品种在不同季节经过长日(16h-18h)、春化(0℃-3℃,20天)处理后,幼穗分化进程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麦品种的对应关系不同,春性品种在小花原基分化期节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基本与药隔期同步;冬性品种在三联期节间开始伸长,拔节期处于雌雄蕊分化期,长日与短日(对照)结果基本一致。长日对春性品种叶龄与穗分化对应关系影响较大,而对冬性品种影响较小.春播穗分化各期的叶龄均表现为比秋播大,说明温度对出叶有促进作用。长日对冬性品种有促进分蘖的作用,短日则有抑制分蘖的作用;而春性品种正好相反。
钟代彬李正玮
关键词:大麦生长发育春化
大麦倒伏机理及大麦、小麦抗倒伏性能的比较被引量:16
1990年
本试验以14个倒伏程度不同的大麦品种及小麦品种绵阳15为材料,从植株形态、解剖、生理三方面研究后认为,大麦抗倒能力与株高、茎直径、茎组织厚度、维管束面积关系密切,节间组织充实程度、茎杆木质化、纤维化程度是影响大麦抗倒能力的重要因素。小麦品种茎组织厚度、大维管束数、茎杆木质化、纤维化程度及节间组织充实程度明显大于大麦品种,是其抗倒伏性能优于大麦的主要原因。
曾金国何立人李正玮
关键词:大麦小麦倒伏
大麦种质资源的数量分类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以品种主成分欧氏距离为基础,对100份大麦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等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初步划分为5大类群,并对其基本特征进行了讨论。
李正玮何立人张泽任天芳左源瑞
关键词:大麦种质资源数量性状聚类分析
大麦湿害机理研究被引量:12
1993年
对不同大麦品种各生育阶段分别进行湿害处理,以研究其生理机理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麦受湿害后,蒸腾强度迅速上升,根系活力和地上部含水量均下降;细胞结构破坏,叶片丙二醛含量及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及光合能力降低。节间可溶总糖和叶片脯氨酸含量升高,是植株调节适应的体现.生理代谢的破坏,导致大麦各器官功能下降,生长发育受阻,植株早衰.干物质积累降低。湿害主要影响正在形成和生长最快的器官以及产量因素。大麦生育后期比前期对湿害敏感,早期湿害解除后恢复力较强.孕穗期是大麦湿害的生理敏感期,减产最重.水分胁迫的临界点以灌浆期最低。
柴友荣何立人李正玮曾金国管健余建桥
关键词:大麦
大麦若干经济性状的遗传特性分析被引量:3
1991年
按Hayman方法对8×8完全双列杂交F_1的6个性状进行基因效应分析与模型检验,株高、穗长、实粒数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株高、实粒数为部分显性,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显著,基因的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更重要;穗长为超显性,显性基因效应比加性基因效应更重要.对杂交F_1、F_2进行配合力效应值分析表明,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对所研究性状均重要,多数性状为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亲本85G63、81-18、82-14为最佳配合者,其主要经济性状一般配合力好.杂交F_1各性状均有明显杂种优势,组合间和性状间的优势具有显著差异,以单株籽粒产量优势最强,其余依次为实粒数、穗长、株高、小穗粒数和千粒重.
杜春光李正玮何立人何丽玫杜连仲
关键词:大麦经济性状配合力
大麦早熟发育生理的研究
1990年
1985~1988年在重庆进行了不同类型大麦、小麦周年播种及不同生态型大麦品种春、秋播种。试验表明,大麦早熟优势是最小营养生长期(播种—伸长)短,积温少,叶龄小,类型间差异小。二棱—三棱是大麦低温春化敏感期。春化反应弱的品种天数N与均温T呈负指数关系;强春化反应品种则相反。三联期是大麦通过春化阶段,幼穗分化开始的形态指标;而小麦是二棱期。三联—药隔是光照反应敏感期。但日长反应弱于小麦,类型间差异小。拔节后生育阶段基本受制于温度,但品种间差异较大,用相对温度效率可较好地反映这一差异。
何立人李正玮李来胜
关键词:大麦生理
温光型雄不育小麦C49S育性与花药SOD活性的关系被引量:9
1997年
】温光型雄不育小麦C49S不育和可育花药SOD活性随发育进程而下降,后期稍有升高,不育花药SOD活性比可育花药下降更为剧烈,特别是在减数分裂到小孢子时期,不育花药SOD活性下降百分率是可育花药的4.35倍。减数分裂期不育花药的SOD活性高于可育花药,但3核期低于可育花药。此外,不育花药发育早期MDA含量高于可育花药,表明不育花药的膜脂过氧化更为剧烈。C49S花药败育与花药中SOD活性的急剧下降以及膜脂过氧化的加剧有关。而且。
张建奎何立人李正玮高东迎王三根管健余国东谭昌华
关键词: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花药三系配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