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树军

作品数:36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种子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5篇玉米
  • 6篇选育
  • 6篇育种
  • 5篇杂交
  • 5篇高产
  • 4篇单倍体
  • 4篇玉米粒
  • 4篇玉米新品种
  • 4篇栽培
  • 4篇栽培技术
  • 4篇自交
  • 4篇自交系
  • 4篇萌发
  • 4篇萌发期
  • 4篇米粒
  • 4篇倍体
  • 3篇玉米品种
  • 3篇玉米育种
  • 3篇杂交种
  • 3篇水分

机构

  • 35篇黑龙江省农业...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36篇李树军
  • 28篇张建国
  • 24篇蔡泉
  • 24篇曹靖生
  • 17篇郭晓明
  • 17篇史桂荣
  • 15篇赵伟
  • 15篇殷跃
  • 10篇于滔
  • 10篇李昕
  • 8篇李云龙
  • 5篇孙岩
  • 3篇杨耿斌
  • 2篇郭小明
  • 2篇金玲
  • 2篇曹士亮
  • 2篇王振华
  • 1篇张建国
  • 1篇邢宝辉

传媒

  • 14篇黑龙江农业科...
  • 5篇玉米科学
  • 3篇现代化农业
  • 1篇中国糖料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质、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龙单7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6年
龙单7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06年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4年初审定推广,原代号为龙209。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2006年以H263为母本、龙系329为父本杂交育成。2007-2008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进行品种观察、比较试验,两年院内试验平均产量11 220.2kg·hm^-2,比对照品种兴垦3号平均增产13.3%;
李树军曹靖生史桂荣张建国郭晓明赵伟蔡泉殷跃
关键词:栽培技术高产稳产性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龙单38的选育与推广
曹靖生史桂荣张建国郭晓明赵伟李树军蔡泉
优质、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龙单38选育与推广是属于农业科学领域的作物育种技术。龙单38选育与推广过程:龙单38(龙334)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1999年以自育自交系龙系95为母本、自育自交系龙系284为父本杂...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密度对龙青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对不同密度下专用型青贮玉米龙青1号的生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各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秃尖的长短,其次是千粒重和茎秆粗细,而对株高、行粒数、穗长及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密度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因素。通过试验证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哈尔滨地区龙青1号青贮玉米密度不宜超过7.4万株.hm^-2,最佳经济生产密度为6.2万-7.4万株.hm^-2。
李树军孙太靖金玲
关键词:青贮玉米产量构成因素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及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与利用
曹靖生史桂荣郭小明张建国赵伟李树军邢宝辉
研究方法:(1)高逆境胁迫条件下开展玉米育种素材的创新、改良。(2)类群内改良、类群间测交。根据我们划分的东北早熟春玉米种质类群划分结果和杂优模式,并结合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的实际情况,玉米育种材料的创新、改良在同一类群间进...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育种技术
不同杂种优势模式下玉米苞叶和籽粒表型可塑性差异分析
2021年
分析不同杂优模式下玉米杂交种在黑龙江省3个不同地区环境的苞叶及籽粒可塑性的差异,明确苞叶及籽粒性状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关系,为玉米不同杂优模式下的育种实践提供参考。根据基因分型,将69份常用自交系分为母本群(A)与父本群(B)2个大群和6个亚群(C、E、G、D、F、H),按3种杂优模式Ⅰ(C×D)、模式Ⅱ(E×F)、模式Ⅲ(G×H)共组配杂交种60份(每个模式20份)。结果表明,60份杂交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存在广泛变异,产量及苞叶、籽粒的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除籽粒深度与苞叶层数呈负相关外,其它性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产量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相关性(0.668)最高,苞叶长度、籽粒深度与收获期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0.453、0.560)。3种模式下,苞叶长度与收获期含水量相关性关系为模式Ⅲ(0.675)>模式Ⅱ(0.613)>模式Ⅰ(0.481),籽粒深度与收获期含水量相关性关系为模式Ⅲ(0.660)>模式Ⅱ(0.587)>模式Ⅰ(0.452)。苞叶长度的变异系数为模式Ⅱ>模式Ⅰ>模式Ⅲ,籽粒宽度的变异系数为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Ⅰ。结论,苞叶长度与籽粒深度的育种改良有利于控制籽粒收获期的含水量,但苞叶长度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差异;对比3种杂优模式,模式Ⅰ与模式Ⅲ相对于模式Ⅱ在收获期更容易获得高产量、低含水量的新品种。
李昕蔡泉郭晓明李树军李云龙李思楠殷跃王港庆张建国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模式苞叶籽粒表型可塑性
不同来源国内外玉米自交系耐低温评价利用研究
2019年
2016~2017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克山、黑河对160份美国玉米自交系和63份国内玉米自交系及15份欧洲玉米自交系进行不同播种期的耐低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点、不同播种期的出苗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238份材料当地正常播种期平均出苗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材料间早发性差异显著,其中,6份耐低温突出的材料在3个地点表现一致。3个地点当地正常播种期播种的平均抽丝期比当地正常播种期提前10 d播种的平均抽丝期晚0.72 d,但差异不显著(P>0.05)。苗期耐低温试验筛选出耐低温强的玉米材料6份,包括IBB14、LH163、B144、MBPM、CO372和PHM49,这些材料表现为早发性好及低温环境下出苗率高。
张建国张建国王振华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李树军蔡泉殷跃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
高产耐密优质玉米新品种龙单51的选育及推广被引量:5
2011年
简述了龙单51的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并对其显著特征特性、品质及抗病性进行了详细介绍,该品种高产、耐密植,在67 500株.hm-2条件下,产量达到12 850 kg.hm-2,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张建国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赵伟李树军蔡泉
关键词:高产选育
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玉米耐旱形态分析
2016年
为进一步确定玉米的耐旱指标,有效地进行新品种的选育,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高产室选育的相对耐旱玉米新品种龙单23和相对不耐旱的龙343为试验材料,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状况差异。结果表明:较耐旱品种龙单23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的根干重、根冠比值、根长、根数等参数都明显优于相对不耐旱品种龙343。
李树军
关键词:玉米耐旱
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生长速度及植株外部形态的比较被引量:2
2005年
试验调查并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温度条件———田间正常温度和玻璃温室内温度,对玉米的生长速度及其外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玉米的叶片宽度、叶片增长速度及出苗时间影响很大,而对玉米6月23日(夏至)的叶片数及植株总叶片数基本无影响。
李树军
关键词:玉米温度
黑龙江省常用玉米杂交种光周期特性的研究
2004年
选用黑龙江省的主栽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玉米的生育期间进行遮光处理,对其光周期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遮光处理的反应不同,且同一品种的不同性状反应也不同。9叶期至抽雄期的间隔时间长短是光周期的敏感性状。
史桂荣曹靖生郭小明张建国赵伟李树军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光周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