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宇

作品数:16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底栖动物
  • 10篇大型底栖动物
  • 8篇群落
  • 5篇流域
  • 5篇汉江流域
  • 4篇摇蚊
  • 4篇营养
  • 4篇蜉蝣
  • 3篇底栖动物群落
  • 3篇动物群
  • 3篇动物群落
  • 3篇优势种
  • 3篇群落结构
  • 2篇底栖动物群落...
  • 2篇动物群落结构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种群
  • 2篇种群动态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稻田

机构

  • 1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6篇李晓宇
  • 15篇闫云君
  • 4篇温芳妮
  • 4篇江晶
  • 3篇王利肖
  • 2篇苏华武
  • 2篇邱爽
  • 1篇阎金勇
  • 1篇梁彦龄
  • 1篇邓山
  • 1篇杨江科
  • 1篇叶才伟
  • 1篇刘中兰
  • 1篇柳飞
  • 1篇贺鹏

传媒

  • 6篇湖泊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竹冲河小裳蜉(Leptophlebia sp.)和蜉蝣(Ephemera sp.)周年生产量被引量:5
2006年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了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小裳蜉(Leptophlebiasp.)和蜉蝣(Ephemerasp.)的生活史均为一年两代,蜉蝣的两个代之间界限比较明显;小裳蜉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冬季,而蜉蝣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冬季。小裳蜉和蜉蝣种群的生物量和多度均出现两次峰值。采用体长频率法(size-frequency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分别为:小裳蜉,38.0362g·m-2·a-1,P/B为11.4;蜉蝣,76.0318g·m-2·a-1,P/B为11.8。
闫云君李晓宇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
汉江流域上游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生物多样性被引量:16
2007年
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对汉江流域上游支流——黑竹冲河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河流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比较复杂,河流功能状况良好.在采集到的85种大型底栖动物中,昆虫占71种;群落表现出明显的时空特点,具边缘效应的第4采样点物种最丰富,2月份物种最多,达50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周年动态显示,第1采样点的物种多样性变动最为平稳,第5采样点变动最大,其它各点居中;各微生境中共有种占据优势,物种相似性均大于60%;群落春季的多样性高于夏季,夏季高于秋季;功能摄食群则以收集者占优,共计达68种.群落密度在1月份达到最大,为1843ind/m^2;而生物量则在10月份达到最大,为228.7393 g/m^2.
闫云君李晓宇
关键词:汉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
草型湖泊和藻型湖泊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被引量:47
2005年
系统地比较了草型湖泊扁担塘与藻型湖泊后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草型湖泊扁担塘的物种种类、物种多样性、密度和生物量均较藻型湖泊后湖的为高.两湖在物种组成和功能摄食群上存在极大差异,相似性系数为0.3左右,草型湖泊的大型底栖动物主要以刮食者数量为多,而藻型湖泊主要以收集者的为多.这说明水生高等植物对于维持湖泊生态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和功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闫云君李晓宇梁彦龄
关键词:草型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空间异质性
胡家溪摇蚊优势种的生产量动态和物质通量
2011年
2006年4月-2007年3月间,对长江支流清江二级支流--胡家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产量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优势摇蚊Conchapelopia sp.的生活史为一年两代,波特真开氏摇蚊(Eukiefferiella potthasti)为一年一代;Conchapelopia sp.的年均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05ind·m-2、0.1g·m-2,波特真开氏摇蚊为280ind·m-2、0.3g·m-2。采用龄期频率法测算的周年生产量(g·m-2湿重)和生产量/生物量(P/B),Conchapelopia sp.分别为1.2g·m-2、2.3,波特真开氏摇蚊为1.4g·m-2、2.5。2种摇蚊的生产量时间重叠比例相似系数为0.7,重叠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营养基础分析发现,无形态碎屑为2种摇蚊的主要食物,占其组成的84%以上,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0.1%、68.6%。2个优势种的年均物质通量分别为7.2和7.1g·m-2。
江晶温芳妮邱爽王利肖李晓宇闫云君
关键词:摇蚊
长江流域清江胡家溪四种蜉蝣优势种的周年生产量及其动态被引量:1
2013年
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对长江支流清江二级支流———胡家溪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产量进行为期一周年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蜉蝣优势种小裳蜉(Leptophlebia sp.)、扁蜉(Electrogena sp.)、四节蜉(Indobaetis sp.)的生活史为一年三代,细蜉(Caenis sp.)为一年两代;小裳蜉的年均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07 ind./m2、1.00 g/m2;扁蜉为150 ind./m2、0.37 g/m2,四节蜉为232 ind./m2、0.30 g/m2,细蜉为91 ind./m2、0.17 g/m2.采用龄期频率法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和P/B分别为:小裳蜉为441.42 g/m2(WW),14.3;扁蜉为434.88 g/m2(WW),7.6;四节蜉为747.21 g/m2(WW),15.0;细蜉为40.52 g/m2(WW),7.2.四种蜉蝣生产量的时间重叠比例相似系数较高,均大于0.55,这可能与四种蜉蝣的生境及食物资源较为相似有关.
江晶温芳妮王利肖邱爽李晓宇闫云君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蜉蝣
黑竹冲河两种蜉蝣种群动态、生活史、生产量及营养基础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蜉蝣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二级河流——黑竹冲河蜉蝣优势种类的生产力及其营养基础进行了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小裳蜉(Leptophlebiasp.)和蜉蝣(Ephemerasp.)的生活史均为一年两代,两世代之间界限比较明显;小裳蜉的羽化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冬季,而蜉蝣的羽化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冬季。小裳蜉和蜉蝣种群的生物量和多度均出现两次峰值。采用体长频率法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分别为:小裳蜉,38.0362g/m2.a,P/B为11.4;蜉蝣,76.0318g/m2.a,P/B为11.8。两种蜉蝣的主要食物为无形态碎屑和硅藻,其中:无形态碎屑分别占小裳蜉和蜉蝣食物组成的81.7%和94.6%,对其生产量的贡献率为59.2%和84.9%;硅藻占小裳蜉和蜉蝣食物组成的16.8%和1.5%,对其生产量的贡献率为36.4%和4.1%。
李晓宇闫云君
关键词:蜉蝣
汉江流域黑竹冲河杂色特维摇蚊和波特真开氏摇蚊的生产量动态及营养基础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1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杂色特维摇蚊(T veten ia d iscolorip es G oet-ghebuer)和波特真开氏摇蚊(E uk ieff eriella p otthasti L ehm ann)的生活史均为1年1代。杂色特维摇蚊种群现存量在1年中出现1次峰值,波特真开氏摇蚊则出现3次。采用龄期频率法(instar-frequency m 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分别为:杂色特维摇蚊,120.3058g/(m2.a),P/B为10.5;波特真开氏摇蚊,17.7554g/(m2.a),P/B为11.4。两种摇蚊的生产量动态在时间上重叠程度较大,比例相似性系数达0.63,重叠现象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杂色特维摇蚊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真菌和硅藻所占平均比例为95.81%,0.52%和3.67%;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7.56%,2.38%和10.06%;波特真开氏摇蚊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真菌和硅藻所占比例分别为93.48%,0.68%和5.84%,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1.71%,2.97%和15.32%。
闫云君李晓宇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胜利河连续系统中蜉蝣优势种的生产量动态和营养基础被引量:1
2012年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间对长江中游支流巴河流域的胜利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1周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蜉蝣优势种扁蜉一种、等蜉一种和红斑蜉的生活史为3代/a、3代/a和2代/a。现存量呈现出1—3级河流增加、4级又较3级有所下降的趋势。采用体长频率法(实则size-frequency 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分别为:扁蜉,200.13 g.m-.2a-1,P/B为23.69;等蜉,82.06 g.m-.2a-1,P/B为18.12;红斑蜉,12.30 g.m-.2a-1,P/B为8.78。3种蜉蝣生产量时间动态与现存量较一致,但彼此各不相同;扁蜉日均产量于2009年3月在二级河流中达到最大(363.56 mg.m-.2d-1),等蜉于2010年3月在三级河流中到达最大(282.76 mg.m-.2d-1),而红斑蜉于2009年3月在一级河流中到达最大(33.36 mg.m-2.d-1)。生产量的营养基础分析结果表明,3种蜉蝣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均占最大比例(41.14%—74.37%),其对生产量的贡献率也最大(46.67%—77.15%),其它食物类型均相对较小,且总体上与作者在黑竹冲和叹气沟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这些溪流自身环境和地区分布有关。
邓山叶才伟王利肖李晓宇闫云君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蜉蝣优势种
黑竹冲河蚋的周年生产量及其营养基础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一周年的调查研究,并对其生产量的营养基础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蚋(Simuliumsp.)的生活史为一年一代,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冬季;种群生物量和多度在12月到峰值,分别为115ind..m-2,250.9mg.m-2;采用龄期频率分布法(size-frequency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为3.9216g.m-2.a-1,P/B为4.6。在其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真菌和硅藻所占比例分别为60.40%、3.91%和35.96%,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2.2%、10.4%和57.4%。
闫云君李晓宇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汉江流域黑竹冲河圆顶华溪蟹(Sinopotamon teritisum)的周年生产量及其营养基础被引量:2
2006年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对汉江流域2级河流——黑竹冲河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类的生活史和生产力进行为期一周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种圆顶华溪蟹(Sinopotamon teritisum Dai et al.)生活史周期基本为四年,每年8-10月为主要繁殖季节,衰老个体(体宽>29 mm)在每年的1~2月份死亡较多;现存量在一周年中变化较大,密度9月份达到峰值,为35ind/m2,生物量在6月达到峰值,为41.7 g/m2;采用体长频率分布法(size-frequency method)测算的周年生产量为151.3071g/(m2.a),P/B系数为1.4.在其胃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占45.4%,虾占10.9%、水生昆虫占35.6%、螺占5.7%、植物组织占8.1%,对次级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10.84%、18.21%、59,49%、9.52%和1.94%.
闫云君李晓宇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