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 作品数:13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建筑科学 更多>>
巨大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两例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一种危及中老年人生命的血管疾病,也是中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方式有两种,一... 顾继伟 王云 刘旭东 马彦敏 王亮 李晓东文献传递 腔内修复术联合抗生素治疗4例布鲁氏菌感染性动脉瘤 被引量:2 2021年 布鲁氏菌是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一个属,为人畜共患病病原体[1]。人体直接接触布鲁氏菌感染动物后可被感染而发生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感染血管壁局部可形成动脉瘤[2-3],所致主动脉瘤最常见于腹主动脉,其次为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及髂动脉。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目前治疗动脉瘤的首选方法[4]。本研究观察EVAR联合抗生素治疗4例布鲁氏菌感染性动脉瘤的效果。 王亮 王亮 李春红 王海茜 张玉京 白雷 李晓东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总结15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患者的资料,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61±5)岁。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间间隔(24±4)月,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3-6枚,左室射血分数为43%-64%,其中<50%为3例。全组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结果:全组共行动脉桥吻合13支,静脉桥33支;围术期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部感染4例,胸腔内出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日(13±4)天。结论: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或(和)冠状动脉再血管化不足的病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可使冠状动脉达到充分再血管化,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王亮 王海茜 王云 李晓东 刘旭东 顾继伟 马彦敏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心房纤颤患者血清sCD40L及hs-CRP的动态变化 2012年 目的动态观察心房纤颤(AF)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3例AF患者及20例对照,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AF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动态观察术前及术后0、12、24 h研究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射频消融术前相比,sCD40L、hs-CRP在术后0、12、24 h均明显降低(P<0.05);射频消融术后0、12、24 h 3组间相互比较,sCD40L及hs-CRP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sCD40L及hs-CRP水平低于AF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sCD40L及hs-CRP对临床AF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炎症机制可能在A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顾继伟 王云 李晓东 万荣华 渠川铮 吴继红关键词:房颤 可溶性CD40配体 射频消融术 孙氏手术与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对比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孙氏手术、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两手术方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以孙立忠教授主动脉细化分型中AC型为入选标准,选取患者24例.孙氏手术组患者1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9例,同期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Bentall术)2例,主动脉瓣成形1例.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组患者12例,单纯三分支支架术中置入3例,同期升主动脉替换8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Bentall术)1例.出院前、术后3个月、术后每年复查主动脉全程重建CT.结果 孙氏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0.00±1.60)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53.33±49.33)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141.41±27.5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9.67±10.28)min.住院死亡4例,死亡原因:多脏器衰竭2例,术后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1例.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组:平均手术时间(7.77±2.06)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8.25±32.05)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79.75±29.54)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4.33±6.53)min.住院死亡2例,死亡原因: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1例术后一直未醒,术后第5天少尿,家属放弃治疗.孙氏手术组随访(11.09±6.87)个月,无死亡及需再次手术者.联合三分支支架术中置入组随访(18.40±8.03)个月,术后死亡2例,1例术后1年胸痛发作,心脏彩超提示升主动脉明显增宽,主动脉后壁分离为两层,当即死亡;1例术后2年随访主动脉全程重建CT提示无名动脉近端内漏.结论 孙氏手术和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术是治疗大多数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作为一种崭新的技术手段,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简化了手术步骤,术后内漏是高危因素,对该种手术方式患者选取应有一定针对性,根据患者信� 李猛智 方刚 张正聪 曲成亮 王云 李晓东 王亮 张玉京 姜博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撕破口局部计算流体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索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以及临床预后评估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临床常见典型形态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断层序列,重建出三维主动脉夹层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模型,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血液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血液流经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撕破口时会对血管局部壁面产生冲击,造成动脉管壁局部压强升高,此种"冲击效应"不但会出现在近端夹层撕破口附近管腔壁面,也会出现在中间段及远端夹层撕破口附近,当入口血流压强升高时,夹层撕破口附近局部壁面压强差值也会增加。在心动周期内,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壁面剪切应力异常升高区也主要集中在撕破口区附近的动脉壁面上。结论: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而言,撕破口的位置相对于撕破口直径而言似乎更有临床意义。对B型夹层患者采用降低血压治疗,可减低局部动脉管壁上的壁面压强差值,但无法消除此壁面压强差,即主动脉夹层管壁上的局部危险区始终存在。此现象揭示主动脉夹层中远端撕破口也可能是造成夹层局部危险因素的原因,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封闭撕破口,以消除局部壁面压强增高区,降低破裂风险,可能是更理想的治疗方法。 王亮 李晓东 王晨 王志涛 景在平 王云关键词:主动脉 主动脉夹层 计算流体力学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7例(男88例,女19例,年龄283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 郭飞杰 李晓东 郭德和 刘旭东文献传递 体外支架开窗及开槽+分支支架技术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腔内治疗术中的应用 张玉京 王亮 白雷 李晓东心房纤颤患者血清sCD40L及hs-CRP的动态变化 目的动态观察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3例房颤患者及20例对照,用ELISA法检测血... 顾继伟 王云 李晓东 万荣华 渠川铮 吴继红关键词:房颤 SCD40L HS-CRP 射频消融术 文献传递 体外支架双开窗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伴迷走锁骨下动脉患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总结采用主动脉支架预开窗联合分支支架技术治疗伴有迷走锁骨下动脉(A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的经验。方法2017年至2019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在TBAD患者术前主动脉CTA检查中发现4例伴发ASA。4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47.3岁(44~52岁),均接受择期胸主动脉腔内支架预开窗联合分支支架修复术治疗,随访观察腔内修复术可行性和临床疗效。结果4例患者择期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严重脑卒中或脊髓缺血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无患者死亡,无上肢缺血、后循环缺血、脊髓缺血等情况出现。所有患者的锁骨下动脉(SA)和ASA通畅,无分支支架狭窄/闭塞。结论采用体外支架双开窗技术腔内修复治疗TBAD伴ASA可行,近中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仍需随访;建议同时重建双侧SA,以保留上肢动脉血供,更重要的是保留脊髓和椎基底动脉血供。 王亮 王亮 张玉京 白雷 杨永滨 吉林 刘江龙 刘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