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昕馨

作品数:21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沈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污染
  • 4篇多环芳烃
  • 4篇氧化酶
  • 4篇细胞
  • 4篇细胞色素
  • 4篇细胞色素P4...
  • 4篇抗氧化
  • 4篇抗氧化酶
  • 3篇毒性效应
  • 3篇植物
  • 3篇植物修复
  • 3篇色素P450
  • 3篇土壤
  • 3篇小麦
  • 3篇小麦细胞
  • 3篇过氧化物
  • 3篇过氧化物酶
  • 2篇油污染
  • 2篇生态毒理
  • 2篇生物标记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沈阳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澳大利亚迪肯...

作者

  • 20篇李昕馨
  • 10篇宋玉芳
  • 6篇张薇
  • 6篇孙铁珩
  • 5篇宋雪英
  • 5篇孙丽娜
  • 3篇吉普辉
  • 3篇陈朗
  • 3篇李卉颖
  • 2篇周启星
  • 2篇郑冬梅
  • 2篇杨道丽
  • 1篇王鑫
  • 1篇刘淼
  • 1篇王岩
  • 1篇杨晓霞
  • 1篇伦小文
  • 1篇胡晓钧
  • 1篇郑森林
  • 1篇鲍桐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皮革制作与环...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09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CytP450和抗氧化酶对土壤低浓度菲、芘胁迫的响应被引量:6
2009年
以小麦(Triticum acstivnm)为供试植物,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酶活性为指标,进行了土壤中菲、芘单一及复合胁迫响应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菲、芘胁迫引起植物体内解毒代谢和抗氧化防御酶反应。菲、芘单一胁迫浓度为1mgkg-1时对细胞色素P450产生显著诱导;4mgkg-1时P450酶含量明显被抑制,表明低浓度菲、芘单一胁迫对植物代谢解毒系统产生损伤;而菲、芘复合1mgkg-1时P450酶含量明显被抑制,说明菲、芘复合胁迫对植物的代谢解毒具有协同毒性效应。土壤中菲、芘单一胁迫未引起SOD酶活性的明显改变,复合胁迫下SOD酶活性出现微弱下降;菲、芘单一胁迫对CAT和POD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复合胁迫对CAT产生抑制作用,而POD酶活性并未对菲、芘复合产生增强毒性响应。研究从代谢解毒和抗氧化防御酶系统两方面,为土壤低浓度PAHs污染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宋玉芳李昕馨张薇David FreestoneM.Leigh Ackland陈朗吉普辉杨晓霞
关键词:土壤植物抗氧化酶
土壤低剂量荧蒽胁迫下蚯蚓的抗氧化防御反应被引量:14
2007年
以人工污染土壤为介质,荧蒽为供试化学品,以蚯蚓内脏中细胞色素P450含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进行了不同暴露时间(1、3、7和14d)下低剂量荧蒽(60、120、240、480和960μg kg-1)污染胁迫对蚯蚓(Eiseniafetida)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蚯蚓内脏中各生化酶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其中P450含量、SOD和POD活性比较敏感;而GST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荧蒽的暴露没有明显的指示作用。研究发现,低剂量污染物暴露的时间效应较剂量效应更有指示作用,并且生物体内各生化酶系对污染物暴露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而在土壤污染生态毒性诊断时,选择多时段检测和多指标联合诊断,对污染暴露指示的有效性和敏感性尤为重要。
张薇宋玉芳孙铁珩李昕馨刘淼陈朗
关键词:蚯蚓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转移酶生物标记物
植物细胞色素P450对土壤PAHs污染早期诊断研究
李昕馨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植物多环芳烃抗氧化酶系
张士灌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被引量:12
2009年
以我国典型污灌区-沈阳张士污灌区某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种类与含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PAHs的主要来源。同时,以13种牧草/草坪草为供试植物,开展PAHs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植物的筛选工作,修复周期约为80d。研究结果表明,张士灌区农田土壤受到严重污染,从土壤中分析检测到USEPA16种PAHs中的13种,含量达2294μg·kg-1(干重),远高于荷兰农业土壤的PAHs标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土壤中PAHs的去除效果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巴林(Poa pratensis L.)、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和白三叶草(Trrifolium repensL.)等植物对土壤中PAHs去除效果较好,适合用于张士灌区农田土壤的修复与治理。
宋雪英李昕馨伦小文吉普辉胡晓钧
关键词:多环芳烃污灌区植物修复
细河河水及其沿岸地下水水质的有机污染特征被引量:19
2007年
调查了沈阳市细河河水及其沿岸地下水水质中石油类和美国环保局(USEPA)"黑名单"上的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有机污染现状,评价细河污染带来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细河河水中石油类浓度和16种PAH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0.031~1.819mg.L-1和0.026~0.384μg.L-1,平均浓度分别为1.007mg.L-1和0.151μg.L-1;细河沿岸地下水中石油类浓度和16种PAH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0.020~0.987mg.L-1和0.051~0.389μg.L-1,平均浓度分别为0.364mg.L-1和0.133μg.L-1;细河河水和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严重;河水中的PAHs浓度在流经规模较大的城镇或乡镇处出现高值点,苯并(b)荧蒽和苯并(k)荧蒽在河水与地下水中的检出率较高,对水生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宋雪英孙丽娜王鑫李昕馨孙铁珩
关键词:地下水有机污染多环芳烃
根际环境锌镉镍的形态变化与植物有效性被引量:4
2007年
以抚顺西露天采场60平盘5种修复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为研究对象,运用顺序提取实验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中Zn、Cd、N i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Zn、N i在根际与非根际土中主要以硫化物态存在;而Cd在非根际土中以硫化物态为主,在根际土中以可交换态和松、紧有机态为主。与N i相比,非根际土中Zn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和Cd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可交换态比例明显偏大;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中Zn的铁锰氧化物态和硫化物态含量增加,碳酸盐态含量降低,松有机态、紧有机态和可交换态Zn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Cd的硫化物态降低,可交换态、松有机态、碳酸盐态、氧化物态和紧有机态含量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N i的紧有机态显著增加,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硫化物态明显降低,松有机态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根际Cd的碳酸盐态增加和氧化物态降低有利于植物Cd的吸收;碳酸盐态Zn的减少可促进植物Zn的增高。
孙丽娜李玉双李昕馨孙铁珩
关键词:植物有效性植物修复
一种环境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过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环境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过滤箱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该一种环境污水处理装置,通过伺服电机、传动杆、第一...
李卉颖李昕馨王岩高悦
锌冶炼不同群落生境蟋蟀汞污染被引量:6
2012年
研究了葫芦岛锌厂周围不同群落生境蟋蟀汞含量,比较了蟋蟀与其它昆虫汞含量的差异,探讨了汞在不同群落蟋蟀体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蟋蟀汞含量很高,平均值为0.081 mg.kg-1,远高于对照点群落汞含量(0.012 mg.kg-1);蟋蟀体内汞的分布特征为头>翅膀>胸≈腹>足.不同群落生境中蟋蟀汞含量差异明显,蟋蟀汞含量与距离污染源的远近、植物茎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土壤汞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蟋蟀汞含量低于生命周期较长的蝉汞含量,与生命周期较短的其它昆虫相近.
郑冬梅李昕馨罗庆
关键词:蟋蟀器官
植物CytP450和抗氧化酶对土壤菲、芘暴露的生态毒理响应被引量:10
2009年
以玉米(ZeamaysL.)为供试植物,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为指标,进行了土壤菲、芘暴露的生态毒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菲、芘暴露均能引起植物代谢解毒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胁迫响应,不同程度引发植物代谢解毒及抗氧化能力的改变.P450酶活性与低浓度菲、芘单一暴露浓度具有相关性(r=0.834,p<0.01),与菲、芘复合暴露浓度负相关,说明菲、芘复合暴露导致代谢解毒能力下降,对植物的代谢解毒具有协同毒性效应;SOD酶活性与菲、芘单一暴露浓度负相关,CAT酶活性与菲、芘单一暴露浓度正相关,POD酶活性与菲的水溶解度正相关,而与芘的总浓度负相关.SOD、CAT和POD酶活性与菲、芘复合暴露浓度均呈正相关,说明菲、芘复合暴露导致氧化损伤程度减弱,对植物的氧化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宋玉芳王磊王磊李昕馨张薇陈朗吉普辉吉普辉
关键词:土壤抗氧化酶系
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后对陆生高等植物的生态毒性被引量:23
2006年
以经过5a植物修复处理后的石油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柴油初始投加量分别为5000,15000,30000mg/kg),用重量法测定了土壤中残留矿物油含量,同时,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供试植物,以种子发芽及根伸长试验。早期幼苗生长试验、叶片内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为指标对受试土壤进行生态毒理学综合评价,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中的矿物油均得到很好的去除,矿物油残留量为199~877mg·kg^-1,降解率为90.1%~97.2%.生态毒理学分析与化学分析的结果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各处理土壤依毒理学指标不同显示不同的毒性效应。在各项指标中,初生根长(48h)、根鲜重(7d).P450含量、SOD活性及MDA含量等对各处理土壤的毒性具有很好的毒性指示作用。化学分析与生态毒理学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中、高污染处理(即初始柴油投加量为15000mg/kg和30000mg/kg)土壤的生态风险较高。
宋雪英宋玉芳孙铁珩李昕馨张薇周启星
关键词:生态毒性植物修复抗氧化酶幼苗生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