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乐

作品数:44 被引量:31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土壤
  • 9篇荒漠
  • 7篇群落
  • 7篇白刺
  • 6篇植物
  • 6篇水分
  • 6篇土壤水
  • 6篇土壤水分
  • 5篇沙冬青
  • 5篇水分动态
  • 5篇土壤水分动态
  • 5篇物种
  • 5篇物种多样性
  • 5篇荒漠植物
  • 4篇东北缘
  • 4篇增雨
  • 4篇气象
  • 4篇气象因子
  • 4篇群落特征
  • 4篇种群

机构

  • 39篇中国林业科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4篇李新乐
  • 27篇辛智鸣
  • 20篇董雪
  • 17篇郝玉光
  • 12篇黄雅茹
  • 12篇罗凤敏
  • 8篇侯向阳
  • 8篇张景波
  • 8篇高君亮
  • 7篇李永华
  • 7篇刘芳
  • 7篇穆怀彬
  • 6篇刘明虎
  • 5篇葛根巴图
  • 4篇吴波
  • 3篇李西良
  • 3篇武自念
  • 3篇鲍芳
  • 2篇谢继红
  • 2篇姚斌

传媒

  • 5篇草业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技...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草业科学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2013第五...
  • 1篇第五届中国苜...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1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磷对紫花苜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紫花苜蓿作为畜牧业生产中最主要的优质绿色饲料,是发展草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也是一种需水需肥较多的作物。如何从技术方面提高单位面积苜蓿产量,实现苜蓿高产栽培是科学研究人员及生产者研究的重点。北京市东南部接壤的蓟县、宝坻及南部接壤的廊坊、武清等地区,是北京市在生态和环境优先发展原则下畜牧养殖业外移的重要承接区域,苜蓿在当地种植缺乏科学指导,年干重产量仅为7500~10000 kg/hm2,盐碱地年产量更低,为4500~6000 kg/hm2。本研究通过苜蓿水肥试验确立紫花苜蓿达到高产的最佳磷肥施用水平和灌水量,为京南地区苜蓿高产及水肥的高效利用提供可借鉴的水肥管理技术。【方法】实验在低磷砂壤土条件下进行,选用紫花苜蓿中苜2号品种,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以及返青后及第1、2茬刈割后灌水且每次灌水25 mm(W1)、50 mm(W2)、75 mm(W3)4个灌水处理;每个灌水处理下设置不施磷(F0)、施P2O5105 kg/hm2(F1)、210kg/hm2(F2)3个施磷量处理,研究了灌水和施磷对紫花苜蓿产量、水分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1)灌水对1、2茬苜蓿产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对3、4茬及全年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施磷肥对第3茬苜蓿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第1、2、4茬及全年苜蓿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2)灌水和施磷肥对紫花苜蓿的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苜蓿的水分利用率逐渐增大,说明施磷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苜蓿的磷肥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适当的增加灌水量可以提高苜蓿的磷肥利用效率。【结论】综合考虑紫花苜蓿产量、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等指标,最优试验处理为每次灌水量50 mm,施P2O5210 kg/hm2,其次为每次灌水量25 mm,施P2O5210 kg/hm2。
李新乐穆怀彬侯向阳李西良
关键词:紫花苜蓿灌水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体系小气候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绿洲防护林体系的小气候效应,为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长期经营与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内、外2个气象站36 a(1983—2018年)连续监测的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2个站点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以及风速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分析了绿洲防护林内、外小气候的差异并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1)绿洲防护林内、外的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蒸发量和风速总体呈下降趋势,绿洲防护林体系使大气温度降低0.2~1.6℃,地表温度降低0.10~5.49℃,相对湿度增加0.5%~18.6%,降水量增加0.5~100.7 mm,蒸发量降低18.4~1 282.8 mm,风速减小0.45~1.98 m/s;(2)绿洲防护林内、外的每10 a的气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7、0.32℃,地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8、0.36℃,降水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8、2.5 mm,相对湿度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1.3%,蒸发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42.5、-78.4 mm,风速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1、-0.2 m/s;(3)绿洲防护林内和林外大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年内变化规律均为先增加后降低,为单峰曲线,而风速的年内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4)绿洲防护林内、外各环境因子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秋、冬四季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和蒸发量增长率均为林外高于林内;四季相对湿度均为林内高于林外,风速则相反;降水量春、夏季林内高于林外,秋、冬季为林内低于林外。【结论】绿洲防护林体系具有降低气温和地温、减少蒸发、降低风速、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降水等生态功能,防护林及其内农作物生长季节尤为明显,这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起着积极作用,进而改良土壤,并对维持绿洲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罗凤敏高君亮辛智鸣郝玉光李新乐段瑞兵
关键词:小气候效应气象因子沙漠绿洲防护林体系
沙棘液流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TDP茎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对乌兰布和沙漠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液流动态变化及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沙棘茎干液流速率呈多峰曲线;液流启动时间为07:50,09:10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大小为292.07-340.27 g·h-1;夜间有明显的液流活动。2)沙棘茎干液流与其基径相关,基径10.5、8.3和7.5cm的沙棘日累计液流量分别为16 593.26、14 907.08和14 101.83 g。3)沙棘白天液流动态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相似。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表明,对沙棘植株茎干液流速率起决定作用的环境因子为太阳总辐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和10 cm处土温。
罗凤敏辛智鸣高君亮黄雅茹葛根巴图李新乐郝玉光
关键词:液流速率沙棘气象因子
长期模拟增雨对荒漠植物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研究降雨变化对荒漠优势植物形态特征、空间点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的影响有助于预测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荒漠植物唐古特白刺和油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10年的模拟增雨试验,运用Programita软件,采用Ripley K函数和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对长期模拟增雨条件下两种植物形态特征、空间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增雨处理下唐古特白刺和油蒿植株的数量、高度、平均冠幅和基径均存在显著差异,增雨处理的唐古特白刺和油蒿植株数量、高度、平均冠幅和基径均显著大于对照,并随着增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增雨量小于72 mm时,白刺枝条具有明显的聚集分布趋势;当增雨量大于72 mm后,随着增雨量的增大,白刺枝条表现出聚集强度明显降低的趋势.油蒿植株随着增雨量的增加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就空间关联性而言,对照处理下唐古特白刺枝条与油蒿之间表现为负关联,随着增雨量的增加两者呈现无关联或正关联,当增雨量达到144 mm时,空间关联由负关联向正关联转变.未来降雨增加条件下,土壤水分明显改善,两种荒漠植物对水分的竞争减弱,更有利于白刺和油蒿的共存生长.
张景波李新乐李新乐吴波刘明虎李永华辛智鸣段瑞兵
关键词:荒漠植物
近30年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气候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国家林业局磴口荒漠生态定位监测站1983~2011年的降水、温度等气象资料,分析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近30年的基本气候变化趋势特征;并通过小波分析方法对该区域气候的周期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近30年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年际降水和水面蒸发量存在明显周期性,其变化周期分别为5~10年和10~14年,温度和风速变化不具有周期性。2)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年际间降水无明显增加趋势,但年际间温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年均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307℃/10a,水面蒸发量和风速有明显减少趋势,年均变化倾向率分别为?50.45 mm/10a和?0.284 (m/s)/10a。3) 就季节变化而言,降水在夏、冬季呈下降趋势,春、秋季则呈上升趋势,且秋季降水量增加最明显,达3.697 mm/10a;气温在夏季、冬季变化趋势不明显,春、秋季则呈上升趋势,且春季增温幅度最大,达0.371℃/10a;春夏冬三季水面蒸发量均有所递减,夏季减少幅度最大(?47.83 mm/10a),而秋季则呈现上升趋势;4个季节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冬季下降幅度最大(?0.555 (m/s)/10a)。
李新乐陆占东丁波辛智鸣辛智鸣马跃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不同沙丘类型下黄河分洪区土壤种子库月份动态研究
2019年
采用种子萌发法,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固定-半固定-流动沙丘3种类型下黄河分洪区土壤种子库的4月份(春季)、7月份(夏季)和10月份(秋季)动态变化,同时分析水淹区段、未淹区段以及对照区段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淹区段土壤种子库密度随月份逐渐降低,即4月份(201粒/m2)>7月份(176粒/m2)>10月份(170粒/m2);未淹区段土壤种子库密度4月份(1 063粒/m2)>10月份(1 036粒/m2)>7月份(733粒/m2),其各月均大于对照区段且月份变化规律相同。不同沙丘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密度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且月份变化明显,即4月份(1 002粒/m2)> 10月份(903粒/m2)>7月份(609粒/m2)。黄河分洪区土壤种子库物种共有23种,隶属于8科23属,藜科和禾本科为主,共占65%。从生活型来看,各月份均以一年生草本为主;从物种组成上来看,7月份土壤种子库物种数显著小于4月份和10月份。未淹区段由于干湿交替形成微环境,更有利于外来物种进入,土壤种子库物种更加丰富。消落带内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多于地表植物的物种数,但对照区段相对减小。水淹区段、未淹区段和对照区段土壤种子库和地表植被间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357、0.333和0.289,整体相似系数偏低。
辛智鸣董雪董雪刘明虎李新乐郝玉光陆占东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
连续6年施磷肥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42
2015年
长期施磷肥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以及有效性的影响是国内外土壤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从2008年开始在京南地区进行的紫花苜蓿连续6年施用磷肥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田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试验地土壤为褐潮土,试验开始前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为11.2 g/kg,全磷为0.77 g/kg,速效磷为5.66 mg/kg,pH 为8.3。结果表明,连续不施磷肥土壤的全磷、速效磷、无机磷各组分含量较连续施磷肥处理均明显降低,说明连续施用磷肥可显著扩大土壤中的有效磷库;不施磷肥处理耕层(0~20 cm)土壤全磷下降了6.94%,速效磷下降了16.3%,施用磷肥处理耕层土壤全磷增加1.3%~13%,速效磷增加164.7%~335.9%;不同的施磷肥处理对 Ca2-P 含量的影响最大,不施磷肥的土壤 Ca2-P 几乎耗竭,而施磷处理的 Ca2-P 增加幅度可达19~36倍;此外,施用磷肥也使土壤 Ca8-P、Ca10-P、Al-P、Fe-P、O-P 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2013年的停施磷肥试验可知继续施磷肥的处理(F2)与停施磷肥的处理(F2′)在土壤磷素水平、苜蓿产量及养分含量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磷肥存在明显的后效作用,之前积累在土壤中的磷素具有生物有效性。
李新乐侯向阳穆怀彬李西良郭丰辉
关键词:褐潮土磷肥磷素形态有效性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干沙层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小雨事件的响应
2022年
干沙层对抑制蒸发、保护沙漠地区的生态水具有重要作用。以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白刺灌丛沙堆不同部位的干沙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称重法对降雨前后灌丛沙堆不同部位干沙层土壤水分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1)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来看,0~10cm干沙层土壤水分变化受降雨影响最为明显,4.3mm降雨能影响到0~5cm干沙层土壤水分,5.4mm和10.8mm降雨能影响到0~15cm干沙层土壤水分;(2)从土壤水分时间动态来看,与降雨前相比,降雨后干沙层土壤水分呈迅速增加-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降雨后第1d增加最为明显,然后从降雨后第2d开始逐渐下降;(3)位于沙丘不同部位的干沙层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降雨后干沙层厚度变化速率表现为:阳坡中部>阳坡底部>阴坡底部>阴坡中部>坡顶。小降雨对白刺灌丛沙堆干沙层的消失和产生有重要影响,干沙层的形成是水分下渗和地表蒸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新乐安景源王丹阳刘雅婧辛智鸣辛智鸣
关键词:土壤水分动态
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群落特征的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基于对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植被调查数据,采用物种多样性和种群联结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珍稀植物沙冬青群落生存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以揭示群落稳定性及更新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沙冬青群落的种类组成比较丰富,与沙冬青伴生的植物共有25种,其中灌木12种,草本植物13种。(2)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较草本层高,但无论是灌木层还是草本层,固定沙丘生境的沙冬青群落物种多样性均较大,物种均较为丰富;物种均匀度减小是群落草本层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3)种间总体联结性测定结果显示,沙冬青群落中灌木层种间有轻微正关联;总体竞争性较弱,表明沙冬青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4)从种间联结来看,大多数种对为正联结,或联结性较小且均不显著,说明沙冬青作为该群落的建群种,它的分布和存在似乎不受其他物种的影响或所受影响很小,有独立分布特征;但即使联结性不强的物种也可能有较高的相伴出现机率。研究认为,可通过保护和选择与之正联结较强的物种来保护和建立沙冬青生存环境,以维持沙冬青分布群落的稳定性,最终达到实效保护目的。
董雪辛智鸣李新乐黄雅茹郝玉光
关键词:沙冬青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采用野外调查及采样测定的方法,选择4个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标,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和土壤理化特征以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绒藜群落、霸王群落、四合木群落、油蒿群落的均匀度指数(E)均大于白刺群落,且均与白刺群落差异显著;四合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R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D)变化规律一致,四合木群落>驼绒藜群落>霸王群落>油蒿群落>白刺群落。限制驼绒藜群落多样性的关键是土壤全钾、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限制霸王群落多样性的关键是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而限制四合木群落多样性的是土壤全盐量、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限制油蒿群落多样性的是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限制白刺群落多样性的是土壤全盐量、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丰富度指数(R)主要受土壤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均匀度指数(E)、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D)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黄雅茹辛智鸣辛智鸣李新乐葛根巴图徐军李新乐郝玉光罗凤敏
关键词:土壤理化特征物种多样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