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华

作品数:186 被引量:322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专利
  • 8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建筑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17篇污泥
  • 71篇污水
  • 52篇水处理
  • 50篇活性污泥
  • 45篇污水处理
  • 36篇颗粒污泥
  • 31篇好氧
  • 26篇好氧颗粒
  • 23篇水厂
  • 23篇好氧颗粒污泥
  • 21篇水处理厂
  • 21篇污水厂
  • 21篇污水处理厂
  • 21篇硝化
  • 18篇自养
  • 17篇丝状菌
  • 14篇呼吸速率
  • 13篇污泥系统
  • 12篇污泥处理
  • 11篇异养

机构

  • 18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1篇中国科学技术...
  • 9篇教育部
  • 7篇西安绿标水环...
  • 4篇新疆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2篇西安市北石桥...
  • 2篇上海环境卫生...
  • 2篇筑博设计股份...
  • 2篇西安创业水务...
  • 1篇广东轻工职业...
  • 1篇南京市市政设...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挪威科技大学
  • 1篇军事科学院
  • 1篇陕西新泓水艺...
  • 1篇广州中国科学...

作者

  • 185篇李志华
  • 50篇王晓昌
  • 26篇杨成建
  • 12篇姬晓琴
  • 10篇韩冬
  • 7篇贺春博
  • 7篇任勇翔
  • 5篇张婷
  • 5篇杨帆
  • 5篇刘焕
  • 5篇张亚伟
  • 4篇袁宏林
  • 4篇王慧娟
  • 4篇王耀东
  • 4篇刘芳
  • 4篇王飞
  • 4篇张建锋
  • 4篇吴杰
  • 4篇刘毅
  • 4篇张芹

传媒

  • 23篇中国给水排水
  • 17篇环境科学
  • 15篇环境工程学报
  • 6篇工业水处理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计算机应用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化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防化研究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7篇2024
  • 13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15篇2020
  • 16篇2019
  • 14篇2018
  • 16篇2017
  • 12篇2016
  • 12篇2015
  • 10篇2014
  • 9篇2013
  • 13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2
  • 1篇2000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判定活性污泥处理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定活性污泥处理能力的方法,包括:1)对污水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进行呼吸图谱分析,测定耗氧速率OUR值;2)将污水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与原水混合后进行曝气测试;3)测试污水厂曝气池污泥浓度的值,将各耗氧速率O...
李志华吕建坤唐姚辉
文献传递
不同形态有机物对自我造粒流化床中颗粒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了溶解态、胶体态及颗粒态有机物对自我造粒流化床中颗粒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机物的形态对颗粒粒径和有效密度有较大影响,即溶解态有机物形成的颗粒粒径最小,胶体态有机物形成的颗粒粒径次之,颗粒态有机物形成的颗粒粒径最大;有效密度规律则相反。此外,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有效密度沿床层高度的变化有不同分布,即自我造粒流化床底部形成的颗粒有效密度最大,但同种原水水质条件下颗粒粒径没有变化规律。
李金容李志华王晓昌王振李佳育李侃
关键词:造粒流化床粒径
一种新型A^2/O工艺处理特性被引量:3
2015年
为提高传统A2/O工艺在碳源不足情况下的脱氮除磷效率,发明了一种改良型的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通过在好氧池中增设生物相选择器实现结构较好的颗粒污泥与松散絮体污泥的分离,在低污泥龄运行条件下获得了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当进水COD为900 mg/L,SRT分别为30 d和20 d时,新型和传统A2/O工艺其COD和TN去除率均可达到90%和70%以上,但TP去除率并不理想。当污泥龄为10 d时,新型工艺的COD,TN,TP去除率分别为(96.7±0.9)%、(83.2±2.0)%和(87.6±2.5)%,在提高除磷效率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脱氮效果。当进水COD为300 mg/L、SRT为10 d时,新型和传统A2/O工艺TN去除率分别为(77.6±1.1)%和(58.1±3.9)%,TP去除率分别为(85.4±1.2)%和(66.4±8.3)%,表明在进水基质浓度较低的条件下,新工艺优于传统工艺。另外,在SRT为10 d时,新型和传统A2/O好氧池中TN亏损比分别为22.8%和7.8%,表明新工艺TN去除率的提高得益于同步硝化反硝化,TP去除率的提高得益于低污泥龄。
李志华白侨王晓昌
关键词:A2/O工艺低碳源脱氮除磷
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源优化利用的强化生物脱氮的水处理运行方法,包括:进水初沉池分离,有限提升C/N;强化内源耗氧过程;优质、劣质碳源的分离及合理利用;进行初沉池不同形式的进水分离和控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该方法通过将污水...
李志华贝源郭耀杭振宇杨成建
文献传递
一种剥离Slime层的处理污泥促进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剥离改性装置及其系统
一种剥离Slime层的处理污泥促进污泥颗粒化的方法、剥离改性装置及其系统,其方法为:步骤1,生物反应器处理后泥水一部分进沉淀池内沉淀,上清液一部分出水外排,另一部分作为改性污泥重悬液利用,底部污泥回流至生物反应器,剩余污...
李志华冯霄冉上官一将杨成建文正红吕国辉
冲击与恢复条件下活性污泥OUR的变化规律被引量:9
2015年
以处理市政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为代表的不同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污泥在人工配水(C∶N∶P=100∶5∶1)与垃圾渗滤液两种不同基质培养条件下准内源呼吸比(准内源OUR/现状OU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污泥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时,OUR并不能准确表征污泥活性,使用OUR表征污泥活性时需注意污泥所经历的状态。另外研究还发现,准内源呼吸比上升期的历时长短可作为定量描述冲击大小的指标,而准内源呼吸比恢复到冲击前的持续时间可用来表征污泥自身对基质的适应能力。
李志华柴波孙垂猛张妍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
一种水力旋流造粒水处理固液分离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力旋流造粒水处理固液分离器,包括筒体,及设于筒体内腔的中心筒,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贯穿于筒体侧壁且伸入中心筒内腔的进水管,进水管上方、筒体与中心筒腔体之间设置有斜管区;斜管区上方设集水堰;所述筒体顶部外侧壁...
张建锋李志华王晓昌
消除内回流液中溶解氧对反硝化过程影响的对策被引量:5
2020年
内回流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偏高是活性污泥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简单有效地消除内回流液中溶解氧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针对典型的传统A/O工艺和多段进水A/O工艺,考察了有限提升进水C/N值、导入内源耗氧过程以及调整进水碳源组分等策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传统A/O工艺中,有限提高进水C/N值对消除内回流液中的溶解氧有一定作用,但在多段进水A/O工艺中此消除作用受到削弱;在两种工艺中,导入内源耗氧过程均对内回流液中溶解氧有明显的消除作用,能确保缺氧段进水碳源不被溶解氧消耗,使反硝化正常进行;进水碳源组分对内回流液中溶解氧的消除有一定影响,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过高,在传统A/O工艺中对内回流液中溶解氧的消除不利,对TN的去除有负面影响,但在多段进水A/O工艺中,由于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不会被完全降解,而且会跟随内回流液转移到缺氧段,这对消除内回流液中的溶解氧是有利的。
郭耀李志华李黔花王慧娟杨成建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内回流溶解氧反硝化
一种确定污水处理多段进水工艺的最优区域及调整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污水处理多段进水工艺的最优区域及调整方法,包括:测量待测活性污泥的浓度,进行呼吸图谱测试,分别得到5个耗氧速率:OURs、OURq、OURe、OURen和OURenc;确定不同多段进水工艺中非好氧水力...
李志华杭朝曦秋亮韩冬李姝凝
基于新型反应器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控制被引量:5
2012年
为避免好氧颗粒污泥随着粒径和密度的变化屡次出现其稳定性失去控制,导致好氧颗粒污泥系统运行失败的状况发生,开发了一种新型反应器能够很好地控制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和密度.新反应器结合旋流器的使用提供了2种排泥方式,其一是短的沉淀时间,将大粒径和高密度的颗粒污泥存留在反应器中;其二是一种专有的污泥排除工艺,选择出反应器内潜在的可能存在进一步粒径增长和密度扩大从而破坏反应器运行稳定的大粒径和高密度的颗粒,并将其排除.以上2种方式保证了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粒径长期维持在300~1 000μm,进而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对新型反应器生成的颗粒污泥进行动力学参数的测定,该工艺所形成颗粒的能量维持系数为0.08~0.10,就新陈代谢活动的代谢途径而言,相比传统颗粒污泥系统发生较大改变,维持新陈代谢活动所消耗COD较传统工艺偏高.另外,出水水质COD的降解率平均达到92%,氨氮降解率平均达到60%.
李志华杨帆李胜谢磊王晓昌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粒径排泥旋流器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