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19 被引量:18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树轮
  • 8篇树轮宽度
  • 5篇云杉
  • 5篇降水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响应
  • 3篇夏季
  • 2篇雪岭云杉
  • 2篇树轮记录
  • 2篇天山中部
  • 2篇同位素
  • 2篇青海云杉
  • 2篇降水变化
  • 2篇降水重建
  • 2篇公元
  • 2篇NDVI
  • 2篇大山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热井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长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邢台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9篇李强
  • 14篇刘禹
  • 9篇蔡秋芳
  • 7篇宋慧明
  • 6篇孙军艳
  • 5篇易亮
  • 5篇杨银科
  • 3篇史江峰
  • 3篇李强
  • 3篇宋惠明
  • 2篇王雷
  • 1篇安芷生
  • 1篇宋怡
  • 1篇李保生
  • 1篇李建平
  • 1篇他维媛
  • 1篇晏利斌
  • 1篇李强
  • 1篇王丽丽
  • 1篇李旭祥

传媒

  • 7篇地球环境学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6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额济纳233年来胡杨树轮年表的建立及其所记录的气象、水文变化被引量:39
2006年
通过胡杨树轮宽度的分析,建立了内蒙古额济纳地区过去233年来的STD,RES和ARS年表;并将树轮STD年表与采样点附近额济纳气象站的气温、降雨量以及狼心山水文站的地下水水位等记录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额济纳地区显著影响该地胡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地下水水位。胡杨树轮宽度年表与冬季及全年地下水水位相关性最高,分别为-0.808(p<0.01)和-0.724(p<0.05)。在此基础上,设计转换方程,重建了额济纳地区过去232年来冬季及全年地下水水位变化历史,冬季地下水水位重建方程的解释方差达76.3%(调整自由度后为70.4%,n=11,r=0.874,F=12.881,p<0.003),全年地下水水位重建方程的解释方差为72.8%(调整自由度后为66.1%,n=11,r=0.854,F=10.731,p<0.005)。
孙军艳刘禹蔡秋芳W.K.Park李保生史江峰易亮宋慧明李强
关键词:树轮年表
公元1686年以来山西宁武树轮降水记录
本文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研究了山西北部宁武地区1686年以来的降水变化,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1.建立了该地区公元1686年以来的树轮STD、RES、ARS年表,发现上年8月至当年7月(全年)的降水...
李强
关键词:树轮宽度降水变化
山西芦芽山地区树木年轮记录的1676 AD以来5~7月温度变化被引量:21
2006年
在山西芦芽山地区采取了符合国际树轮库要求的油松样本,通过交叉定年和应用区域生长模型,建立长度为328 a的标准宽度年表.根据RCS序列所揭示的气候低频变化特征,确定1676 AD以来夏季温度可划分为两个时段:1676—1865 AD和1866—2003 AD.在1676—1865 AD时期,夏季温度变化主要表现为“冷强暖弱”,其中1710—1720s为最冷时段.1866—2003 AD时期,夏季温度呈现出“总体持续变暖,冷暖交替频繁”的变化特征.
易亮刘禹宋惠明李强蔡秋芳杨银科孙军艳
关键词:夏季温度
张掖市干旱指数适用性及干旱演变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区域干旱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干旱指数在旱情监测、预警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本研究以张掖市为研究区,进行SPEI和scPDSI指数的适用性及干旱演变特征分析。从两种指数与相对湿度、径流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实际干旱记载对比分析可以看出,scPDSI与干旱历史事件的一致性较高,且与相对湿度、径流和NDVI相关性最显著。说明scPDSI在张掖具有较好适用性。基于scPDSI指数变化序列,通过M-K突变检验和小波周期分析方法,分析张掖地区1935-2017年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20世纪80年代后呈现明显的变湿趋势,存在多个干湿突变点,旱涝交替循环出现,有24、14、6 a三个显著周期,张掖地区干湿周期变化可能与太阳活动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有关。研究结果可为scPDSI在类似干旱区的应用提供参考。
邓若兰杨银科李强于淼
关键词:干旱指数时间序列分析
树轮反映的北方降水与印度降水关系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Indian summer monsoon is a challengin...
李强
青海都兰地区公元850年以来树轮记录的降水变化及其与北半球气温的联系被引量:50
2006年
经过精确定年,建立了青海都兰地区三个地点的祁连圆柏的树轮宽度年表,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公元850年以来上年7月至当年6月年降雨量变化.重建序列的方差解释量:1385-2000A.D.为54.7%;1099-1384A.D.为50.5%;850-1098A.D.为45.7%.整个千年降水序列呈现明显的3峰2谷的“W”型变化.其中1571~1879A.D.长达309年中,降水偏少,但是1880-2000A.D.期间降水稳步上升.20世纪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千年以来降水最高的世纪,而1962-2000年的降水量是千年中最多的时期,降水变率也是千年中最大的时期.重建序列还揭示出在降水偏多的时候,年际间降水变率大;相反,在降水偏少的时候,年际间降水变率小,在20世纪的明显增温时段,降水显著偏高,降水变率加大,旱涝变化更加频繁.本地区树轮宽度年际间的高频变化响应当地降水变化,而在40年滑动平均后,十年至百年尺度的低频信号在反映降水低频变化的同时,也响应大范围气温变化,它与7条北半球气温曲线变化十分一致,在不同的时段上都显著相关,如1852~1982A.D.之间,与大部分温度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左右.总体上,都兰地区温度与降水同步变化,温度低,降水量少;温度高,降水多.反映了在百年至千年尺度上都兰地区暖湿和冷干的气候组合模式.40年滑动后的距平序列可以认为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分辨率为年的千年温度曲线.
刘禹安芷生马海州蔡秋芳刘征宇John K.Kutzbach史江峰宋惠明孙军艳易亮李强杨银科王雷
关键词:祁连圆柏年降雨量
山西宁武地区1686年以来年降水重建被引量:27
2006年
根据山西北部宁武地区的树轮宽度指标,建立了该地区过去318年的树轮STD,RES和ARS年表,发现上年8月至当年7月(全年)的降水与差值年表(RES)显著相关(r=0.71,n=50),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转换方程,重建了宁武地区1686年以来的全年降水,方差解释量达到48.6%(调整自由度后为46.8%,r=0.697,F=26.471,P〈0.0001)。降水量较少的时段为1693~1710年,1720~1764年,1825~1841年,1873~1882年,1901~1930年,1966~1972年和1988~2003年,降水量较多的时段为1711~1720年,1765~1824年,1842~1872年,1883~1886年和1931~1987年。历史文献记录的干旱年份在重建序列上均有所反映。重建序列与贺兰山1—7月降水显著相关(99%置信度下,r=0.312)。功率谱分析表明山西宁武上年8月至当年7月降水含有2.34~2.68年,4.92年,5.26年的显著周期,可能与ENSO活动有关。
李强刘禹蔡秋芳孙军艳易亮宋惠明王雷
关键词:树轮宽度降水重建
人为气溶胶排放导致最近80年东亚夏季风在过去四个世纪以来空前减弱被引量:7
2019年
亚洲夏季风(Asian Summer Monsoon,ASM)对亚洲数十亿人口的生存、亚洲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以及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工业活动影响严重。因此了解ASM过去时空变化及其动力学过程对陆地生态系统、水资源、森林和景观研究至关重要。近几十年,器测记录显示以降水量为代表的ASM强度一直在减弱,但这一减弱趋势的起始时间和动力学过程尚不清楚。为此,第一次集成了ASM西部-中部边缘带10个对降水敏感的树木年轮宽度年表,重建了公元1566年以来反映ASM强度变化的降水序列。重建结果不仅捕捉到了ASM过去4个世纪以来强弱变化历史,也反映出历史上蝗灾与弱季风的关联。特别是发现了最近80年具有过去448年中前所未有的、最为强烈的、显著且持续时间最长的ASM强度减弱趋势。这一减弱趋势与在温室效应影响下ASM本该增强的预期大相庭径。耦合气候模型实验表明,北半球人为硫酸盐气溶胶排放的逐渐增加,对ASM减弱起了决定性作用。
刘禹蔡文炬孙长峰宋慧明宋慧明李建平Steven WLeavitt吴立新李建平刘若时Benjamin Ng蔡秋芳Ulf Büntgen宋怡王国建雷莺晏利斌宋怡马永永雷莺晏利斌李强Deliang ChenHans WLinderholm
关键词:降水重建
公元1820年以来甘肃东大山地区树轮宽度对3—9月平均最低温度的响应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本文以采集于甘肃东大山地区青海云杉树芯样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公元1820年以来该地区标准宽度年表。通过响应函数分析发现,东大山地区树木生长明显受到上年最低温度的影响,树轮宽度较好地反映了东大山地区192年以来3-9月平均最低温度变化特征。东大山地区3-9月平均温度变化表现为两个大的阶段:1820—1950年期间温度变化趋势平稳,略有下降,以冷期为主;1950年以后升温趋势明显,以暖期为主,这一时段气温变化趋势与实际气象观测数据结果一致。功率谱分析显示该序列存在2~4年的准周期变化,与ENSO变化周期有一定的联系。宽度序列与近两百年来的火山喷发事件存在很好的一致性.反映出该地区树木径向生长对火山活动反映敏感.较大的火山喷发与低气温有一定的联系。
刘禹解利李强蔡秋芳
关键词:青海云杉树轮宽度最低气温火山活动
咸阳地区某典型地热井的地热水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2020年
地球化学方法是了解地热系统特点、变化及起源的重要手段,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前提。基于咸阳地热田XY1地热井1999年与2017年两期水质资料、多年水温变化资料,参考其他学者在研究区取得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该热水井及区域地热流体地球化学因子的变化特征。根据地热水δD、δ^(18)O、^(14)C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地热水的起源及其同位素水文特征。结果表明:该热水井水温变化不大,水-岩平衡状态未改变,大部分离子组分浓度呈上升趋势,水质变差。水化学类型未改变,为Cl-Na型,其中多种水化学组分浓度达到一定标准,可作为医疗热矿水开发利用。研究区热储层以消耗静态储量为主,无现代降水补给。该井地下热水属于第四纪末次冰期北山山区海拔1200 m大气降水入渗成因,为混入古溶滤水的残存沉积水。建议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地热水回灌措施,使地热资源开发具有可持续性。
邓若兰杨银科李强于淼
关键词:地热水同位素水化学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