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2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育才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文教
  • 5篇教学
  • 4篇语文
  • 3篇作文
  • 3篇文学
  • 3篇教师
  • 2篇学语
  • 2篇语文教师
  • 2篇阅读教学
  • 2篇题目
  • 2篇中学语文
  • 2篇中学语文教师
  • 2篇作文教学
  • 2篇文化
  • 2篇教育
  • 2篇课程
  • 2篇丰子恺
  • 2篇高考
  • 2篇办学
  • 1篇导演

机构

  • 16篇上海市育才中...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湖北枝江市一...

作者

  • 16篇李强
  • 2篇林斌
  • 1篇俞克斌
  • 1篇范国睿
  • 1篇方丽
  • 1篇朱文洁
  • 1篇樊焱
  • 1篇章佳龄
  • 1篇李宇容
  • 1篇汪秀红
  • 1篇范晶
  • 1篇唐彪
  • 1篇陈青云
  • 1篇姜曙华
  • 1篇曹银生
  • 1篇袁是人
  • 1篇郭玉和
  • 1篇肖家芸
  • 1篇胡兴桥
  • 1篇胡芝娟

传媒

  • 4篇现代教学
  • 3篇中学生阅读(...
  • 2篇湖北招生考试
  • 1篇中小学教材教...
  • 1篇语文学习
  • 1篇河南教育(基...
  • 1篇上海教育科研
  • 1篇新读写
  • 1篇当代学生(读...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自主办学模式研究
童永歙袁是人俞克斌唐彪董君武陈青云范国睿汪秀红蔡民林斌曹银生胡芝娟李强樊焱
该课题进行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自主办学模式研究》的研究及其成果涉及了高中教育办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个重要因素和主要环节,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推进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实证。并且,育才中学课题研究的三年教育实践...
关键词:
不经意的一瞬间
2004年
“人生在世,没有书怎么行?”这是我看了一年课外书后发出的“感慨”。别以为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说句实话,小时候,我总觉得电视比书好看得多。
陈逸李强
关键词:初三
月远 月近
2004年
月远?非也。儿时“猴子捞月”的故事仍记忆犹新,大唐贵妃杨玉环亦用金盆盛月排解愁闷,怎可说它远?伸手即得——哪怕只是一个虚像。月近?非也。毕竟有近四亿米的空间距离真实存在,想如嫦娥般盈然奔月也非易事。
朱文洁李强
2009年全国卷Ⅲ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解
2009年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孕妇和牛铁凝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
李强
关键词:文本阅读文学类心理活动文化知识
在“窗口”中观看世博
2010年
“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这是上海每一个市民都会触及的话题。因此,作为“世博·窗口”的命题也就具有了针对性和时效性。
李强
关键词:观看
吃酒
2009年
编者推荐:文学大家的"大",就是善于把生活中普通的事情,写成精彩的文章;就是擅长把经历中简单的过程,绘成细致的画面。这就是丰子恺文章的特色,也是他漫画的特点。赏读《吃酒》一文,你不得不佩服这位大师级作家的笔力。
丰子恺李强
关键词:丰子恺色香味
二○○四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专辑
2004年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经历千辛万苦,来到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是易如反掌。
肖家芸李强朱华华毛荣富白雪峰胡兴桥崔广胜卢传梁张玉新张超
关键词:话题作文自拟题目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古诗文复习新策略
2004年
策略一:以记叙性文体为主.关注其他多种文体.策略二:注重文意、诗意的整体把握和理解.策略三:注重字、词、句考点的分布.策略四: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注重能力性的考查.
李强
关键词:高考古诗文复习策略语文专题复习
“基于问题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当前,我们在语文教学上竭力推荐基于问题学习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层原因。
郭玉和李强范晶章佳龄方丽李宇容姜曙华
关键词:教学模式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
龚自珍为什么以“梅”托志?
2012年
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中所代表、所承栽的是相似、相同的寓意,都是中国文人感物喻志的最常见的象征。那么龚自珍用“梅”托志是否有着他独特的意义呢?如果用兰、竹、菊是否也可以?这是一位学生在周末随笔中提出的问题。笔者试着作出这样的解读:《病梅馆记》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它应该具有典型性。那么,《病梅馆记》为什么用“梅”托志,它的典型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不妨从文化、史学、审美等多个角度作出解读。
李强
关键词:《病梅馆记》梅兰竹菊中国文化文学作品中国文人社会生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