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新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主题

  • 4篇溅射
  • 4篇磁控
  • 4篇磁控溅射
  • 2篇双极
  • 2篇热电性能
  • 2篇TIO
  • 2篇TIO2薄膜
  • 1篇压应力
  • 1篇氧空位
  • 1篇英文
  • 1篇应力
  • 1篇元件
  • 1篇射频磁控
  • 1篇射频磁控溅射
  • 1篇热电薄膜
  • 1篇溅射制备
  • 1篇反应磁控溅射
  • 1篇O2
  • 1篇TI
  • 1篇TIO_2薄...

机构

  • 6篇福州大学

作者

  • 6篇周白杨
  • 6篇李建新
  • 5篇陈志坚
  • 3篇刘俊勇
  • 3篇邢昕
  • 2篇张维
  • 1篇温翠莲
  • 1篇刘全洲
  • 1篇黎思文

传媒

  • 2篇真空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Ag掺杂ZnSb基热电薄膜的膜层结构和热电性能
2019年
ZnSb基热电材料是中温区热电性能较好的一种材料,为进一步提升其性能,采用磁控溅射(射频+直流)的方法制备掺杂型ZnSb基热电薄膜;通过改变溅射功率控制Ag元素的掺杂量,通过真空退火来实现掺杂元素的均匀化和膜层的结晶,真空退火温度选用300℃,退火时间为1 h。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霍尔效应测试仪、薄膜Seebeck系数测量系统对薄膜特性进行测试;研究Ag掺杂对ZnSb基热电薄膜膜层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g掺杂量的增加,薄膜的膜层结构显著改善,掺杂后薄膜中出现Ag_3Sb和Zn_4Sb_3两种新相;掺杂后薄膜的热电性能相比未掺杂薄膜的提升较大,掺杂对薄膜的Seebeck系数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Ag掺杂量(摩尔分数)为2.88%时,样品获得最大的功率因子,在573K温度下功率因子为1.979 mW/(m·K^2)。
李建新周白杨陈志坚
关键词:磁控溅射AG掺杂热电性能
压应力对Sm-Fe-B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英文)
2016年
利用特制夹具,使玻璃衬底在镀膜过程中受到不同应力作用,镀膜结束后,当玻璃衬底从夹具取下后,利用其恢复到原来状态,可以对稀土Sm-Fe-B薄膜产生压应力作用。通过调整夹具使衬底具有不同的预应力,可得到受到玻璃衬底不同压应力作用的薄膜样品。利用LK-G150激光微位移传感器与交变梯度磁强计(AGM)分别测试薄膜悬臂梁自由端偏转量与磁滞回线,以研究具有不同压应力对薄膜的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并且利用磁力显微镜(MFM)测试了薄膜样品垂直表面的磁畴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受到压应力作用的薄膜易磁化轴都位于膜面内,以面内各向异性为主,磁畴结构基本分布在面内。随着压应力的增加,易磁化轴由膜面内的短轴转向膜面内的长轴,这一转变有利于器件的设计,但是磁畴在垂直膜面方向略有提高,薄膜的低场磁致伸缩性能也随着压应力的增大而有显著提高。
周白杨翁章钊黎思文陈志坚刘全洲李建新
关键词:压应力磁畴
TiO_2薄膜元件阻变机理的模拟研究
2015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性原理对Ti8O16、Ti8O15和Ti8O14三种晶体结构进行电子结构的模拟计算。通过模拟结果的分析推断氧空位的作用:氧空位含量较少时,起捕获电子的作用;氧空位含量较多时,起构成导电细丝的作用;可得出Ti O2阻变机理受导电细丝理论和空间电流限制电荷效应控制的推论。参考模拟计算的结果,通过选择不同的反应磁控溅射镀膜工艺,控制薄膜钛氧比进而改变氧空位含量,可获得低阻态受氧空位导电细丝控制的阻变介质层。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以Ti O2薄膜为阻变层的阻变元件并研究其阻变机理,需要大量的实验以优化镀膜工艺参数,而采用计算模拟的方法探讨阻变机理则可以节约材料和时间成本。
邢昕周白杨陈志坚李建新刘俊勇张维
关键词:TIO2氧空位反应磁控溅射
Cu/TiO_2/ITO薄膜元件阻变性能与机理研究
2015年
以磁控溅射方法沉积TiO2薄膜和Cu上电极层,制备Cu/TiO2/ITO阻变存储器元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薄膜材料进行性能表征,测试结果表明:TiO2薄膜表面平整、致密;结构以非晶为主,仅有少量金红石相TiO2(110)面结晶;钛氧比为1:1.92(at%),说明薄膜内部存在少量氧空位。在阻变性能测试中,元件呈现双极阻变现象,阻变窗口值稳定,数据保持特性良好,但未出现Forming过程。通过对阻变元件I-V曲线线性拟合结果的分析,得出阻变机理由导电细丝理论和普尔-法兰克效应共同控制。进一步分析发现,被氧化的Cu离子在偏压作用下很容易在TiO2薄膜内迁移并形成直径较大且较为稳定的导电细丝。
刘俊勇周白杨邢昕陈志坚李建新
关键词:TIO2薄膜磁控溅射
W/TiO_2/ITO薄膜的阻变性能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沉积TiO2薄膜及电极层,制备W/TiO2/ITO薄膜阻变存储器单元。利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薄膜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TiO2薄膜表面平整、致密;组织结构以非晶为主,仅有少量的金红石相TiO2(110)面结晶;钛氧比为1∶1.92,其内部存在少量的氧空位。在电学测试中,元件呈现出了稳定的双极阻变现象,V Set分布在0.92 V左右,V Reset分布在-0.82 V左右;元件窗口值稳定,数据保持特性良好。通过对元件I-V曲线线性拟合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元件的阻变机理由导电细丝机制主导。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该导电细丝是由钨原子构成,钨原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在TiO2薄膜层中迁移,造成了导电细丝的形成和断裂。
张维周白杨刘俊勇邢昕李建新
关键词:TIO2薄膜
基于复合靶溅射制备Mg_2Si薄膜及其热电性能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Mg-Si二元复合靶制备Mg_2Si热电薄膜,研究溅射功率、真空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探究较优的Mg_2Si薄膜制备工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霍尔效应测试仪、薄膜Seebeck系数测量系统对薄膜特性进行测试。由薄膜断面的能谱分析可知,Mg、Si元素在薄膜中分布均匀,且薄膜中Mg与Si摩尔比为2:1,与Mg_2Si相的组成摩尔比相符;XRD测试结果表明,溅射功率、真空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对薄膜的成膜质量均有影响。霍尔效应测试及Seebeck系数测量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g2Si薄膜均为n型半导体薄膜,其Seebeck系数的取值范围为-278.648^-483.562μV/K,薄膜电导率的取值范围为1.240~46.926 S/cm;120 W溅射功率下沉积的Mg_2Si薄膜经400℃真空退火保温3 h后,获得最大功率因子,其值为0.364 mW/(m·K^2)。
陈志坚李建新周白杨温翠莲
关键词:射频磁控溅射热电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