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川奇

作品数:76 被引量:22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机械工程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1篇理学
  • 7篇电子电信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篇CAD
  • 11篇CAM
  • 7篇微细
  • 7篇模态
  • 6篇微细加工
  • 5篇微光成型法
  • 5篇模态分析
  • 5篇故障诊断
  • 4篇信号
  • 4篇汽车
  • 4篇模态参数
  • 4篇CAM系统
  • 3篇多输出
  • 3篇多输入
  • 3篇型腔加工
  • 3篇噪声
  • 3篇质量流量计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数据库

机构

  • 70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中国科技大学
  • 3篇南京汽车研究...
  • 2篇东京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作者

  • 76篇李川奇
  • 25篇沈连官
  • 18篇竺长安
  • 13篇王翔
  • 9篇赵钢
  • 7篇沈连婠
  • 7篇杨浩广
  • 6篇杨前进
  • 6篇张培强
  • 5篇徐幸花
  • 4篇胡凯成
  • 4篇胡玉禧
  • 4篇程刚
  • 4篇孔凡让
  • 4篇纪爱敏
  • 4篇邓益民
  • 4篇俞经虎
  • 3篇熊明忠
  • 3篇刘亚明
  • 3篇黄备庆

传媒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实验力学
  • 4篇计算机工程
  • 3篇现代制造工程
  • 3篇机床与液压
  • 3篇现代机械
  • 2篇振动工程学报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制造技术与机...
  • 2篇计算机应用
  • 2篇机械与电子
  • 2篇仪表技术与传...
  • 2篇传动技术
  • 2篇机械工艺师
  • 1篇现代科学仪器
  • 1篇计算机辅助设...
  • 1篇机电一体化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汽车技术
  • 1篇宇航计测技术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8篇2002
  • 16篇2001
  • 7篇2000
  • 5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4篇1991
  • 1篇1990
  • 3篇1989
  • 1篇1987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AD/CAM系统中孔模型的研究
本文针对目前的CAD/CAM系统在孔造型和孔加工以及二者集成方面的一些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特征设计的孔模型,并在孔加工路径的生成中以新的网状数据模型实现了从孔的几何模型信息到加工工艺信息的一体化管理,还介绍了基于Helix三...
郭大纲竺长安沈连官杨浩广俞经虎周亮李川奇
关键词:CAD/CAM孔加工数据模型HELIX
文献传递
设计与发明
本文探讨了设计与发明的内涵,把设计过程划分为目标设计、概念设计、参数设计、优化设计四个阶段。提出了需要集合、满足需要的产品集合、可实施产品集合、有竞争力产品集合、效应集合、参数集合等新概念。指出了什么是正向发明,什么是逆...
孔凡让李川奇郑庆和
关键词:知识
文献传递
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识别(2)——时域识别法及其内在联系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在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识别技术离散统一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得到广泛应用的多输入——多输出实验模态参数时域识别技术,如直接参数模型识别法,Polyreference 识别法,Ibrahim 时域法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RA),并将这几种算法统一在一个基本的数学模型—离散的统一模型上,指出了这几种识别方法相互之间的联系。
杨前进张培强李川奇
关键词:模态分析模态参数识别
基于OpenGL的嵌入式CAM加工轨迹仿真被引量:5
2005年
在介绍了基于SolidWorksCAD平台的嵌入式CAM系统结构框架后, 分析了利用SolidWorksAPI仿真的不足, 提出了基于OpenGL的仿真方案。进而分析了利用OpenGL开发仿真系统时遇到的两个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重点阐述了圆弧重绘时遇到的计算量大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邱欲明俞经虎竺长安沈连官李川奇
关键词:CADCAMOPENGL
双极永磁球形电动机的电磁模型及磁场分析被引量:11
2004年
分析了双极永磁球形电机的电磁关系 ,将不对称绕组折算为对称绕组 ,建立了电机的电磁模型 :电压方程式、磁链方程式和电磁转矩方程式 .表明在dqp系中该电机内部电磁关系易于解耦 ,容易实现对转子位置的控制 .并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和计算了该电机的磁场 .所得结果表明 ,电机内部磁场基本正弦分布 ,电磁模型建立方法正确 .
王群京吴立建李川奇李争
关键词:永磁球形电动机永磁电磁模型三维有限元分析
用前向近轴远场干涉法测量光纤直径的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本文提出了测量光纤直径的前向近轴远场干涉法。当一束准直的激光沿着与光纤轴线垂直的方向入射至光纤时,在前向近轴远场可以得到一段规则的光强分布。利用近轴干涉图象可以对光纤直径作出高准确度的测量,而且测量速度快,易于实现在线监测。文中介绍了前向近轴远场干涉法测量光纤直径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利用这种方法对标称直径d=125μm的光纤测量得到的结果。目前这种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为±0.5μm。
吴建兵李川奇
关键词:光纤干涉法CCD
人工神经网络在汽车变速箱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1997年
汽车变速箱疲劳寿命试验中可能发生的故障种类很多。又由于汽车变速箱变速挡位多,多对齿轮同时啮合,结构紧凑,部件之间相互耦合,因而监测诊断用的振动加速度信号与故障之间的映射关系非常复杂。特征与故障之间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以信号处理技术为手段的常规诊断技术已显示出故障诊断能力较弱的不足。ArtificialNeuralNetwork(简称ANN,人工神经网络)以其非线性大规模并行分布式处理、联想、记忆、高度的容错性、自适应、自组织及自学习能力和极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在模式识别、信号处理与图像处理、控制理论、故障诊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多层前向网络(MultilayerfeedforwardANN)在汽车变速箱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情况,给出了基于ANN的寿命预测结果,并与传统方法得到的相应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就汽车变速箱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的特征选择、特征提取、诊断模型和寿命预测模型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凯成李川奇钱克矛熊明忠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汽车变速箱故障诊断
CAPP的刀具自动选择系统被引量:6
2002年
提出了一种工艺特征建模和刀具建模的方法 ,给出了CAPP刀具系统的总体结构。描述了基于工艺和刀具定义的刀具选择的一般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 ,实现了工艺流程和工序内容的参数化分类 。
竺长安吕盼稂李川奇
关键词:CAPP数控机床
新型稀土永磁NdFeB同步电动机
1998年
利用新一代功能材料NdFeB来设计和制造永磁同步电动机,对样机的性能进行了介绍,尤其对电机起动过程中的电流、转矩、转速等参量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给出了变化曲线,参数计算与实测值比较相一致,探讨了进行开环调速时,必须通过参数调整来抑制电机定子电流的措施.
王群京李川奇
关键词:稀土永磁NDFEB同步电动机仿真
电容式微加速度计结构的建模及仿真被引量:8
1999年
建立了电容式微加速度计的结构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模态分析,研究了微加速度计结构尺寸对谐振频率和模态振型的影响,得出了结构尺寸对这两者的影响规律,为此类加速度计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周华沈连官尤辉李川奇
关键词:电容式微加速度计有限元模态分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