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尚政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盆
  • 5篇骨折
  • 4篇钉棒系统
  • 4篇外固定
  • 4篇棒系统
  • 3篇外固定架
  • 3篇固定架
  • 2篇生物力学
  • 2篇髋臼
  • 2篇力学测试
  • 2篇骨钉
  • 2篇骨盆外固定架
  • 2篇钢板
  • 2篇TILE
  • 2篇B1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谱
  • 1篇电泳
  • 1篇血管

机构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李尚政
  • 7篇苏伟
  • 4篇郭杰
  • 4篇谢能峰
  • 4篇何肖丞
  • 2篇黄晖
  • 1篇黄钊
  • 1篇唐成
  • 1篇白宇
  • 1篇陆生林
  • 1篇庄小强
  • 1篇谢能锋
  • 1篇赵劲民

传媒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第九届西部骨...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膝后主要血管神经束的MRI定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MRI了解膝后主要血管神经束(包括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在膝关节后的空间位置,为临床膝部手术避免发生重要结构副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行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100例,排除膝后软组织病变及关节腔内大量积液等影响膝后组织的病例,在膝关节面及胫骨选取有代表性的平面,分别测量血管神经束到半月板、胫骨后方皮质及两侧骨皮质的距离,从而划定相对安全的手术区域。结果膝后重要血管神经束在膝关节后方主要走行偏外侧,离胫骨后皮质很近,其中在关节面下(8.75±2.11)mm有一段长(6.98±1.83)mm的血管神经束离胫骨最近,距离为(2.85±1.09)mm。结论把胫骨平台等分成4个柱,中外侧柱为危险手术区,该柱从膝关节面往下(8.75±2.11)mm,长(6.98±1.83)mm为危险手术区域。
谢能峰苏伟李尚政郭杰何肖丞唐成
关键词:血管神经束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新材料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也随之获得了蓬勃发展,且不断成熟。当前,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设计、医疗行业等领域。该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受到了医疗行业的青睐,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越加广泛,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髋臼骨折发生率在近些年来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由于骨盆髋臼结构较复杂且其形状不规则,给治疗增加了较大难度。
黄晖李尚政韦奎丞
关键词: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快速成型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腓深神经的应用解剖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腓深神经的走形进行解剖观察,为微创钢板固定法(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避免损伤腓深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2具成人尸体24例膝关节标本,模拟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手术入路,解剖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及其分支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腓深神经由腓总神经发出后与胫前动脉伴行,在小腿上1/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下2/3段位则于胫骨前肌和踇长伸肌之间。其中以胫骨粗隆最高点和腓骨头连线为底线,向下约(35±2.1)°在离胫骨粗隆(51.6±2.8)mm处腓总神经有一较大分支(胫前关节返支)垂直胫骨方向进入胫骨前肌,分布于膝关节周围。在离胫骨粗隆5,10,15cm处分别测得腓深神经到胫骨前缘的距离分别为(36.8±2.5)mm,(30.1±1.9)mm,(27.0±1.2)mm。结论:胫骨外侧存在一个倒三角形的安全区域,在此区域内行MIPO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安全可行。
谢能峰苏伟黄钊李尚政郭杰何肖丞
关键词:MIPO胫骨近端骨折
兔骨折愈合早期蛋白质谱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骨折愈合早期骨痂中的蛋白质含量、种类与正常骨质的差别,寻找影响骨折愈合过程的差异蛋白分子。方法:随机选取家兔10只,建立右上肢桡骨骨折模型(实验组)以对侧正常骨组织对照(对照组)。4周后取出骨痂并提取骨组织蛋白,测定蛋白质浓度后,行SDS-双向凝胶电泳、Image Master 2DE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肽质指纹图谱并查询NCBInr数据库。结果:获得分辨率高且具有可重复性的双向电泳银染图谱。图像分析检测骨痂组织平均蛋白点数实验组为732±21,对照组为698±31。找出差异蛋白点15个,初步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点8个,包括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泛素/核糖体蛋白S27A融合蛋白、原肌球蛋白β-异构体2、磷脂结合蛋白1、谷胱甘肽S-转移酶、磷酸丙酮异构酶1、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A。其中5个差异点早期表达均上调,2个差异点表达下调,1个差异点仅在实验组中表达。结论:骨痂组织与正常骨组织的蛋白质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在骨折愈合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何肖丞苏伟谢能锋郭杰李尚政
关键词:骨折愈合蛋白质谱双向凝胶电泳
钢板与钉棒系统固定骨盆TileB1型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比较钢板与钉棒系统内固定支架(简称钉棒系统)崮定骨盆TileBl型损伤模型的乍物力学稳定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防腐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男2具,女5具;死亡年龄平均为42.1岁。保留从L5,至股骨近端中上20cm的骨盆标本,许保留完骼的耻骨联合、双侧髋火竹、双侧骶髂关节及韧带等结构。将骨盆标小置于AGS-X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模拟人体正常烈足站立中立位,由L5垂直向下加压至500N,依次测节下述4种情况下的耻骨联合位移:①模拟完整骨瓮(完樱骨翁组);②耻骨联合切升.伴单侧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髂前韧带切断,模拟骨盆水平旋转小稳定TileB1副损伤(TileB1型损伤模型组);③钢板固定骨盆TileB1型损伤模刚(钢板固定组);④钉棒系统固定骨盆TileBt犁损伤模犁(钉棒系统固定组)。结果往500N的瓜力下,完整骨瓮组、TileB1型损伤模型组、钢板同定组及钉棒系统固定组的耳骨联合他移平均分别为(0.1214-0.025)、(4.5124-0.391)、(0.358±0.051)、(0.6564-0.103)mm,4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5.707,P=0.000),其中完整骨瓮组〈钢板固定组〈钉棒系统固定组〈TileI{1型损伤模型绀,4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与钉棒系统固定什盆TileBl剐损伤模型均能有效恢复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钢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钉棒系统。
李尚政苏伟庄小强白宇陆生林
关键词:骨盆骨板骨钉生物力学
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在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中的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比较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更佳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近期防腐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保留从第5腰椎到股骨近端中上2/3的骨盆标本,保留双侧骶髂关节、双侧髋关节、双侧骶髂后韧带、双侧骶髂前韧带、双侧骶棘韧带、双侧骶结节韧带及完整的耻骨联合。将骨盆标本置于AGX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模拟人体正常双足站立中立位,由L5垂直向下加压至500N,依次测量下述4种情况下的耻骨联合位移:①完整骨盆;②耻骨联合切开,伴单侧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髂前韧带切断,模拟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TileB1损伤;③钉棒系统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④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结果完整骨盆组的耻骨联合位移最小,为(0.125±0.024)mm。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无固定组的耻骨联合位移最大,为(4.589±0.366)mm。钉棒系统和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Tile B1损伤模型,均可显著减少耻骨联合的分离,恢复部分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其中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的耻骨联合位移为(0.626±0.097)mm,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为(1.022±0.095)mm,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钉棒系统在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髋臼上外固定架,能有效恢复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
李尚政苏伟谢能峰何肖丞郭杰
关键词:骨盆钉棒系统TILEB1
钉棒系统在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损伤模型中的力学测试与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对钉棒系统、钢板、外固定架在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损伤模型的力学测试,对比三者固定骨盆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取经福尔马林处理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保留从第5腰椎到股骨近端中上20cm的骨盆...
李尚政
关键词:钉棒系统钢板骨盆外固定架
文献传递
钉棒系统在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损伤模型中的力学测试与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对钉棒系统、钢板、外固定架在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损伤模型的力学测试,对比三者固定骨盆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取经福尔马林处理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保留从第5腰椎到股骨近端中上20c...
苏伟李尚政
关键词:骨盆钉棒系统骨盆外固定架TILEB1
钉-棒系统与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不稳定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通过对钉-棒系统和骨盆髂骨翼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进行测试,对比两者固定骨盆的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经福尔马林处理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保留从L5至股骨近端中上20cm的骨盆标本,保留完整的耻骨联合、双侧髋关节、双侧骶髂关节、双侧骶结节韧带、双侧骶棘韧带、双侧骶髂前韧带、双侧骶髂后韧带。将骨盆置于AGX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模拟人体正常双足站立中立位,由L5垂直向下加压至500N,依次测量下述4种情况下的耻骨联合位移:①完整骨盆;②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Tile B1型损伤模型;③钉-棒系统固定骨盆Tile B1型损伤模型;④骨盆髂骨翼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笳Tile B1型损伤模型。结果在500N的压力下,4组耻骨联合位移由小到大依次为完整骨盆[(0.121±0.025)mm]、钉-棒系统固定模型[(0.656±0.103)mm]、髂骨翼外固定支架固定模型[(1.512±0.101)mm]、Tile B1型损伤模型[(4.512±0.391)mm],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钉-棒系统固定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明显优于骨盆髂骨翼外固定支架,能有效恢复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
李尚政苏伟赵劲民谢能峰
关键词:骨盆骨钉外固定器生物力学
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TileB、C型骨盆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经小切口皮下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就坐(8.99±0.67)分、疼痛(27.51±2.59)分、工作(32.02±3.84)分、站立(17.95±1.62)分均高于对照组就坐(7.52±0.77)分、疼痛(20.03±2.64)分、工作(28.64±4.02)分、站立(13.65±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8/4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盆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经小切口皮下固定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有效实现骨盆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黄晖李尚政黄天勇
关键词:椎弓根钉棒系统骨盆骨折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