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宝东

作品数:11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气象局科研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飞机探测
  • 3篇滴谱
  • 3篇雨滴谱
  • 3篇层状云
  • 2篇云凝结核
  • 2篇凝结核
  • 2篇雷达
  • 2篇雷达回波
  • 2篇回波
  • 2篇降水
  • 2篇层状云降水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强迫
  • 1篇地形效应
  • 1篇电磁继电器
  • 1篇电器
  • 1篇对流云
  • 1篇溢流管
  • 1篇雨滴
  • 1篇雨夹雪

机构

  • 11篇河北省人工影...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石家庄市气象...
  • 3篇河北省气象灾...
  • 2篇邢台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北京市人工影...

作者

  • 11篇李宝东
  • 10篇孙玉稳
  • 6篇吴志会
  • 5篇胡向峰
  • 5篇韩洋
  • 4篇董晓波
  • 3篇石安英
  • 3篇姜岩
  • 3篇刘伟
  • 2篇孙云
  • 2篇孙霞
  • 2篇杨军
  • 2篇蒋元华
  • 2篇张磊
  • 1篇齐作辉
  • 1篇段英
  • 1篇赵志军
  • 1篇郭学良
  • 1篇郭金平
  • 1篇黄梦宇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太行山东麓一次稳定性积层混合云飞机观测研究:对流云/对流泡和融化层结构特征被引量:18
2019年
对云中微物理过程的研究是研究云降水形成过程和人工影响降水的重要基础,目前对积层混合云的对流区/对流泡中的微物理结构了解甚少。本文利用河北省"十三五"气象重点工程--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的示范项目(2017~2019年)"太行山东麓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技术试验"飞机和地面雷达观测数据,重点分析研究了2017年5月22日一次典型稳定性积层混合云对流泡和融化层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积层混合云高层存在高浓度大冰粒子,冰粒子下落过程中的增长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在含有高过冷水含量的对流泡中,冰粒子增长主要是聚并和凇附增长,而在过冷水含量较低的云区以聚并增长为主。由于聚并增长形成的大冰粒子密度低,下落速度小,穿过0℃层时间更长,出现大量半融化的冰粒子,使融化现象更为明显。镶嵌在层状云中的对流泡一般处于0℃^-10℃(高度4~6 km)层之间,垂直和水平尺度约2 km,最大上升气流速度可达5 m s^-1。对流泡内平均液态水含量是周围云区的2倍左右,小云粒子平均浓度比周围云区高一个量级,大粒子(直径800μm以上)的浓度也更高。在具有较高过冷水含量的对流泡中降水形成符合"播撒-供给"机制,但在过冷水含量较低的区域并不符合这一机制。
亓鹏郭学良卢广献段英段英李宝东吴志会董晓波胡向峰范浩王建恒
关键词:积层混合云飞机观测
石家庄地区雾霾天气下云滴和云凝结核的分布特征被引量:32
2012年
2009年5~10月在石家庄地区对雾霾天气下的近地面到高空的云雾滴和云凝结核(CCN)进行了7架次飞机探测.利用PMS云粒子测量仪器、机载温湿仪和连续气流纵向热梯度云凝结核仪获得的云雾粒子和云凝结核(CCN)探测资料,分析了层积云(Sc)和高积云(Ac)中云粒子浓度、液态含水量、粒子算术平均直径和粒子有效平均直径的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CCN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以及谱分布.结果表明雾霾天气状况下,云滴数浓度在102个/cm3量级上.高云粒子粒径总体大于低云粒子.云含水量平均值范围为0.03~0.14g/m3;地面到600 m高度内,CCN值的平均值为3034cm-3(过饱和度S=0.3%).对CCN的活化谱进行拟合表明石家庄属于典型大陆性核谱,云对CCN有消耗作用,逆温层的存在使得该区CCN浓度累积增加.
孙霞银燕韩洋肖辉孙玉稳李宝东
关键词:云凝结核飞机探测
手动式雨滴谱取样器
一种手动式雨滴谱取样器,具有着色过滤纸、扁形空腔体、外操纵杆、内操纵杆、窗口盖、泡沫塑料垫、滑动板。扁形空腔体的一端带有窗口而使扁形空腔体的这一端成为窗口端,窗口为位于扁形空腔体的上端面的雨滴从此处通过落在着色过滤纸上的...
孙玉稳胡向峰李宝东吴志会石安英
文献传递
高分辨率雨量计
一种高分辨率雨量计,具有承水器、导管、漏斗、连接电源与电磁继电器的线圈的水冲式电源自动开关、电磁继电器、电机、石英钟,所述的水冲式电源自动开关为一个覆铜板,该覆铜板固定于漏斗的内壁上,覆铜板的外表面具有作为正极的铜箔层和...
孙玉稳胡向峰李宝东吴志会石安英
文献传递
河北春季一次飞机人工增雪的综合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2013年4月19日,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河北中南部地区根据云系特点首次采用多层次水平催化和垂直验证的方式对层状云进行人工催化和探测。本文利用机载仪器所取得的飞机探测资料,结合实时天气、卫星、雷达、探空和雨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春季层状云增雪作业的技术指标,探讨了航测微物理参量和卫星、雷达、探空等资料在作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云在发展期雷达回波由15 dBZ逐步上升到25-35 dBZ,卫星反演的云顶高度、云顶温度、有效粒子半径、光学厚度等都有增加;云在中后期有效粒子半径、光学厚度、液水路径迅速下降,雷达回波同时减弱。在高度3 177-5 723 m之间过冷云滴达100-700个/cm^3,含水量在0.01 g·m^-3左右,最大0.081 g·m^-3,云粒子主要在此增长,形成降水粒子,该区间适宜催化。作业后,影响区内云体发展,雷达回波增强,出现35 dBZ强回波,且强回波中心扩大;卫星反演的云顶高度、光学厚度等比对比区有明显增加。
李宝东孙玉稳孙霞刘伟韩洋蒋元华
关键词:层状云降水飞机探测雨滴谱雷达回波
太行山东麓一次强对流降雹过程中的地形强迫被引量:14
2017年
利用WRF模式对2011年5月26日发生在太行山东麓的一次强对流降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太行山及周边地形在本次强对流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控制华北平原的偏东暖湿气流受太行山阻挡并与切变线东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汇合,在太行山东侧形成水汽高值区。太行山东坡下垫面向上热通量明显高于华北平原,午后850hPa高度山坡与平原的假相当位温梯度达到0.2 K·km^(-1),850~600 hPa假相当位温垂直梯度达4 K·km^(-1),对应上坡风的垂直速度大于1 m·s^(-1),热力环流为太行山东麓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太行山东侧暖湿气层之上为偏西干冷气流,由此形成的强热力不稳定与水汽高值区、上坡风共同造成太行山东麓强对流过程的发生。局地小尺度地形抬升与重力波共同促使太原盆地有对流单体生成,该单体移经太行山西侧迎风坡受阻挡抬升而增强,越过山顶后与维持在太行山东侧的对流单体发生合并,从而导致对流云的强烈发展。
杨军张磊李宝东孙玉稳
关键词:强对流地形效应数值模拟
改进型网络数字雹雨分测仪
一种改进型网络数字雹雨分测仪,具有外壳、常规雨量筒、第一收集器、第二收集器、过滤筛、过滤栅、隔板、转换器、溢流管、导筒、导管、测雹翻斗机、测雨翻斗机、脉冲信号采集发射装置、太阳能电池板、自动补水装置,过滤筛具有椭圆形筛架...
孙玉稳石安英李宝东董晓波吴志会胡向峰
文献传递
“4.17”森林灭火飞机增雨过程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研究飞机人工增雨工作在森林灭火等应急气象服务中的特点和规律,利用2011年4月17日在秦皇岛抚宁地区森林大火上空进行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所取得的云物理资料,结合适时天气、卫星、雷达等资料,分析了降水过程的天气背景条件、催化前后云中微物理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催化后云体明显发展,云粒子含水量明显增大,云粒子浓度约增长30%~50%,粒子谱变宽,云中冰晶浓度和降水粒子浓度增加。火场及附近地区普遍降雨0.3~5.0mm,对灭火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地面降雨量的主要因素:(1)西风槽系统弱,且偏北,使火区云带狭窄;(2)前期相对湿度低,云层中含水量低,云粒子最大含水量1.318g/m3;(3)高层云下部的层积云较弱,两云之间存在夹层,影响降水粒子的增长。
孙玉稳孙云吴志会李宝东刘浩姜岩黄梦宇
关键词:森林灭火人工增雨效果飞机增雨
河北秋季层状云物理结构及适播性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利用2006-2010年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对29块云体9架次飞机探测(或作业)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北地区秋季层状云气溶胶粒子、云凝结核CCN、小云粒子、大云粒子、降水粒子浓度和云粒子有效直径等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河北地区适宜增雨作业的云系为中、低或高、中、低搭配的层状云,过冷层催化有利于云体发展,促使气流流入形成正反馈。适宜催化的作业层指标有:云层高度为4582 m,云内平均含水量≥0.1 g·m-3,所对应温度为-8.0℃,小云粒子浓度为236.5 cm-3。
孙玉稳李宝东刘伟韩洋孙霞董晓波姜岩
关键词:云凝结核飞机探测
山区果品种植区防雹减灾技术研究与示范
孙玉稳杨军李宝东吴志会孙云刘伟董晓波赵志军张磊连钰郭金平齐作辉姜岩孟辉韩洋
课题考虑到山区热力-动力条件比平原复杂,雹云又是中、小尺度的强降水系统,突出了要把天气学-动力学-降雹物理学三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思路,探寻了河北山区雹云天气系统类型、主导雹云类别、出现的概率、时空分布特征,构建了降雹天气系...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防雹作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