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宏儒

作品数:21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螺旋CT扫描
  • 3篇血管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螺旋CT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CT
  • 3篇MSCT
  • 2篇低剂量
  • 2篇胸部
  • 2篇胸部穿刺
  • 2篇胸部穿刺活检
  • 2篇血压
  • 2篇牙齿正畸
  • 2篇影像
  • 2篇原发性
  • 2篇正畸

机构

  • 21篇吉林大学第四...
  • 2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新疆医学院
  • 1篇集安市医院

作者

  • 21篇李宏儒
  • 10篇赵素岗
  • 7篇邓玉云
  • 6篇韩本谊
  • 6篇吕忠敏
  • 5篇侯铁
  • 4篇王云成
  • 3篇江笑露
  • 3篇姜涛
  • 3篇朱崇磊
  • 3篇杨光
  • 2篇毛淑华
  • 1篇王玉梅
  • 1篇孙上也
  • 1篇刘晓梅
  • 1篇邹吉华
  • 1篇高咏红
  • 1篇刘英
  • 1篇钱晓祥
  • 1篇冀星华

传媒

  • 4篇中国厂矿医学
  • 3篇中国临床研究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旋CT扫描在牙齿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7
2005年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技术在牙齿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1例牙齿正畸的患者行螺旋CT轴面扫描,层厚30mm。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法(SSD)和多层面重建法(MPR)3种方式重建图像。将横轴面图像与不同方法重建的图像之间相互比较。结果41例中37例见牙体长轴排列不整齐,倾斜、旋转、重叠,牙齿长轴间距离不等,其中25例共有36颗埋伏牙。横轴面图像包括全部信息。SSD显示牙齿与颌骨的外部轮廓、整体形态以及牙齿排列与颌骨之间的关系。MIP清楚显示牙齿全貌、牙齿纵向排列关系,显示颌骨内埋伏牙36颗,通过旋转角度显示埋伏牙位置、形态,其中位于牙列的腭侧29颗,唇侧7颗。MPR对根尖骨质、根尖与牙槽骨的局部关系显示更清晰。结论螺旋CT3D重建是1种能展示牙齿立体形态影像的新技术。轴面图像、MIP、SSD及MPR联合应用能明确病变性质,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韩本谊江笑露李宏儒
关键词:牙齿正畸颌骨螺旋CT扫描埋伏牙MPR3D重建
MSCT-DSA诊断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的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MSCT-DSA)对诊断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17例脑叶出血患者,在脑出血的亚急性期进行MSCT-DSA检查,对减影后的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重组,将17例脑叶出血MSCT-DSA检查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SCT-DSA检查结果示,5例动脉瘤破裂出血,8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1例海绵状血管瘤出血,2例脑转移瘤出血,1例脑血管形态未见异常,病理为脑血管淀粉样变。MSCT-DSA检查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结论MSCT-DSA在检查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中,能排除高密度血肿对造影血管的干扰,可提高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赵素岗李宏儒邓玉云侯铁毛淑华吕忠敏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非高血压性
胃肠道间质瘤40例免疫标记物检测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特征,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40例经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7、CD3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胃肠道间质瘤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CD117阳性率为92.5%,CD34阳性率为77.5%,NSE阳性率为82.5%。30例同时表达CD117和CD34。CD34的表达与部位有关。结论 GIST中的CD117表达敏感性高于CD34,CD117、CD34、NSE联合应用足以明确诊断大多数GIST。根据肿瘤大小、细胞形态、核分裂像及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可对GIST危险性进行评估。
王玉梅李宏儒徐建华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慢性中耳炎的螺旋CT扫描多方位重建和仿真内镜诊断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扫描多方位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慢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65耳)慢性中耳炎患者行螺旋CT高分辨率横轴位扫描,层厚1.0mm,骨算法,FOV9.6cm,间隔0.1mm密集重建。重建后数据进行多方位成像和听骨链CT仿真内镜成像。结果本组53例中65耳CT显示异常,其中双侧12例24耳,单侧41耳。慢性中耳炎46耳,胆脂瘤12耳,肉芽肿7耳。本组病例横轴位高分辨率CT(HRCT)图像和MPR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CTVE能立体显示听骨链空间形态和结构。结论横轴位HRCT及MPR可以显示中耳炎全部信息。CTVE能直接显示听骨链立体影像,但不能区分内表面密度差异,CT仿真内镜对慢性中耳炎仅可以做辅助诊断。
韩本谊李宏儒赵亚娥冀星华
关键词:CT仿真内镜中耳炎多层面重建
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239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CT引导下进行胸部病变穿刺活检239例,其中肺部病变213例,胸壁病变3例,胸膜病变3例,纵隔病变20例。总结准确穿刺经验和产生并发症的原因。结果:一次成功穿刺231例,占96%(231/239),多次重复穿刺8例占4%(8/239)。气胸发生率3.7%(9/239),出血发生率1%(2/239)。结论: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是安全可靠的定性诊断方法。
赵素岗李宏儒邓玉云吕忠敏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胸部活组织检查针吸
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李宏儒邹吉华刘兵邓玉云
关键词:胸部穿刺活检回顾性分析
MSCT-DSA诊断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分析
2010年
高咏红李宏儒田晶吕忠敏
关键词: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DSA诊断MSCT血分血管疾病诊断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T和MRI误诊分析
2009年
目的认识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12例患者中,11例进行CT检查,10例进行MRI检查,CT和MRI同时检查9例。结果2例发生在少见部位,10例CT和MRI影像表现不典型。定位诊断均正确,11例定性诊断错误,1例未作定性诊断。结论CT与MRI联合应用可提高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率。
李宏儒赵素岗邓玉云侯铁吕忠敏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颅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重组对无症状吸烟者肺部损害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应用肺部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HRCT)重组,对无症状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肺部损害情况进行观察,评价其对吸烟致肺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无症状吸烟者及48例非吸烟正常人的肺部低剂量容积数据HRCT重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与非吸烟正常人比较,无症状吸烟者低剂量HRCT肺部异常表现中局限性或弥漫性肺气肿(36.8%vs20.8%,P<0.01)、空气潴留(29.8%vs6.2%,P<0.01)、肺实质微结节的发生率(31.6%vs6.2%,P<0.01)明显增高;小叶间隔增厚(21.1%vs10.4%,P>0.05)及磨玻璃影检出率(15.8%vs4.2%,P>0.05)在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临床症状吸烟者与健康不吸烟者比较其肺损害明显,低剂量容积数据HRCT重组检查是早期显示X线及常规CT无法显示的吸烟者肺损害的有效方法。
李宏儒褚继农赵素岗
关键词:吸烟肺损害低剂量
螺旋CT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乳腺癌患者的螺旋CT图像,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CT增强采用动态扫描,观察病灶形态,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方式,统计本组资料中螺旋CT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结果:本组100例乳腺癌中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79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髓样癌3例,炎性乳腺癌、混合癌、黏液癌各2例,乳头状癌1例,共有111个病灶。增强扫描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增强方式中环形强化77个,不均匀强化22个,均匀强化12个。病灶血流动力学特征:111个病灶中强化呈快进快出型占68%,呈平台型占17%,呈线性强化占15%。腋淋巴结转移73例,CT显示67例,占91.78%。结论:乳腺癌在CT增强扫描中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病灶的强化方式结合血流动力学特征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李宏儒孙上也赵素岗
关键词:乳腺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