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凝血
  • 5篇纤溶
  • 5篇纤溶系统
  • 4篇心肌
  • 4篇溶栓
  • 3篇心肌梗塞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凝血系统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塞
  • 3篇梗死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溶栓疗法
  • 2篇溶栓治疗
  • 2篇凝血及纤溶系...
  • 2篇疗法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并发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梗死溶栓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李天潢
  • 5篇李岩
  • 5篇那开宪
  • 4篇顾复生
  • 3篇滕一星
  • 3篇赵淑芳
  • 2篇王静
  • 2篇刘贵建
  • 2篇张永宏
  • 1篇刘贵健
  • 1篇吴淑英
  • 1篇王宝恩
  • 1篇刘锦丽
  • 1篇张淑文

传媒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8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重症感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诊断被引量:4
1996年
对50例急性重症感染病人(24例合并DIC,26例未合并DIC)做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血小板数量(Plt)、抗凝血Ⅲ(AT-Ⅲ)、纤溶酶原活性(PLG)、α_2纤溶酶活性(α_2AP)和D-二聚体含量(D-Dimer)8种凝血纤溶指标的测定观察。结果表明:DIC在感染性多系统脏器衰竭(MSO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单次Fg含量测定对感染性DIC的诊断价值不大。PT、APTT、AT-Ⅲ、PLG、Plt、D-Dimer和α_2AP可做为感染性DIC的实验诊断指标,但单项测定对DIC的诊断率均未超过80%,而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率至90%以上。
刘贵健王宝恩赵淑芳李天潢张淑文
关键词:血管内凝血
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中的作用
1997年
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的43例患者进行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测定,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4h、12h、24h、48h及1周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酶原(PLG)、α_2抗纤溶酶(α_2AP)、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含量(D=Dimer)、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活化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PAI),其结果显示,溶栓组冠脉再通26例(60.5%),溶栓前与溶栓后4h相比冠脉再通组t-PA活性明显高于未通组(P<0.01),PLG活性及Fg含量的降低幅度再通组明显高于未通组,建议溶栓中应把测定t-PA、PAI、PLG及Fg作为判断溶栓治疗效果的指标.
那开宪李岩李天潢顾复生
关键词: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纤溶酶原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应用链激酶(SK)、重组链激酶(r-SK)、尿激酶(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比较其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方法对43例经溶栓治疗(SK8例,r-SK13例,UK16例,rt-PA6例)的AMI患者,分别于溶栓前后动态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等指标的活性或含量。结果应用SK、r-SK、UK、rt-PA溶栓治疗后,均会引起凝血活性的明显降低与纤溶活性的明显增高。SK与r-SK对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略高于UK。rt-PA对FG含量影响低于另外3者(P值均<005)。
李岩那开宪李天潢顾复生顾复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凝血系统纤溶系统
不同溶栓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链激酶(SK)、重组链激酶(rSK)、尿激酶(U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期间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探讨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同溶栓疗效间的关系。方法:对43例经溶栓治疗(SK8例,rSK13例,UK16例,rtPA6例)及14例未经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48小时和1周共6次,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等指标的活性或含量。结果:溶栓组冠脉再通26例(60.5%)、应用SK、rSK、UK、rtPA溶栓治疗后,均会导致PT、APTT的明显延长,tPA活性、D二聚体含量的明显增高,PLG、α2AP、PAI1活性与FG含量的明显降低(与溶栓前比较,P均<0.01)。但这种变化为时较短,至溶栓后12小时,各项指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tPA与PAI1已回至溶栓前水平。SK与rSK对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略高于UK,rtPA对FG含量影响最小。冠?
李岩那开宪李天潢顾复生顾复生
关键词:溶栓疗法凝血系统链激酶尿激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分析
2003年
刘贵建张永宏赵淑芳王静李天潢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发症
抗人球蛋白血清双佐剂制备法的若干改进
1989年
抗人球蛋白血清(Coombs血清)是检测不完全抗体或用不完全抗体检测未知抗原,以及抗球蛋白消耗试验、荧光Coombs试验等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物制剂.抗球蛋白血清制备方法很多,有Freund氏不完全佐剂法,Freund氏完全佐剂法。
冯振清吴淑英李天潢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4
1998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AMI患者(37例溶栓治疗,14例未溶栓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4h、12h、24h、48h、1周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酶原(PCG)活性、α2抗纤溶酶(α2AP)活性、纤维蛋白原(Fg)含量、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AMI溶栓治疗后4h,PCG、α2AP活性及Fg含量大幅度降低,D-Dimer含量明显增高,PT、APTT明显延长;溶栓后48h各项指标已分别恢复至溶栓前水平。结论:溶栓治疗可使AMI患者凝血活性明显减弱,纤溶活性明显增强,但溶栓剂的作用时限短暂,监测PT、APTT、Fg等指标对预防出血有一定意义。
那开宪李岩李天潢顾复生
关键词:心肌梗塞凝血纤溶系统溶栓疗法
冠心病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机能改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1998年
对20例健康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5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等患者,进行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纤维蛋白原(FG)与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的活性或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健康人相比,UA和AMI患者发病时,t-PA活性及t-PA/PAI比值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血浆PAI活性,FG含量及D-Dimer含量均明显增高(P值均<0.05)。AMI患者血浆PLG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果表明,UA与AMI患者急性发作时,存在凝血活性的明显增强与纤溶活性的明显降低。
李岩那开宪李梅蕾李天潢滕一星
关键词:冠心病凝血纤溶系统
外源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时凝血活酶试剂的选择被引量:3
2004年
刘贵建王静张永宏赵淑芳刘锦丽李天潢
关键词:凝血活酶试剂国际敏感度指数
纤溶系统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1998年
李天潢
关键词:纤溶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