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声伟

作品数:208 被引量:954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0篇细胞
  • 36篇下颌
  • 32篇骨折
  • 28篇颌骨
  • 26篇羟基磷灰石
  • 24篇蛋白
  • 22篇干细胞
  • 21篇缺损
  • 21篇下颌骨
  • 20篇骨缺损
  • 20篇成骨
  • 19篇基因
  • 18篇基质
  • 18篇基质细胞
  • 17篇外科
  • 15篇颌面
  • 15篇羟基磷灰石微...
  • 14篇颌骨骨折
  • 14篇羟基磷灰石微...
  • 12篇脂肪

机构

  • 121篇四川大学
  • 69篇华西医科大学
  • 16篇四川大学华西...
  • 7篇昆明医学院第...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海南省人民医...
  • 5篇东莞市人民医...
  • 4篇山东大学
  • 4篇浙江省人民医...
  • 4篇成都军区总医...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
  • 2篇天津市人民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207篇李声伟
  • 156篇田卫东
  • 63篇刘磊
  • 37篇陈希哲
  • 26篇汤炜
  • 22篇郑晓辉
  • 19篇乔鞠
  • 18篇王大章
  • 17篇林云锋
  • 17篇唐尤超
  • 16篇陈润良
  • 15篇李逸松
  • 13篇王翰章
  • 12篇闫征斌
  • 11篇彭泽勋
  • 9篇魏世成
  • 8篇刘少华
  • 8篇龙洁
  • 8篇廖湘凌
  • 8篇王杭

传媒

  • 44篇华西口腔医学...
  • 18篇中国口腔种植...
  • 12篇实用口腔医学...
  • 11篇临床口腔医学...
  • 9篇口腔颌面外科...
  • 6篇中华口腔医学...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广东牙病防治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2004年中...
  • 4篇第三届全国口...
  • 3篇口腔医学
  • 3篇国外医学(口...
  • 3篇2005’中...
  • 3篇第一届全国口...
  • 2篇北京口腔医学
  • 2篇口腔医学纵横
  • 2篇贵州医药

年份

  • 9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32篇2005
  • 35篇2004
  • 25篇2003
  • 17篇2002
  • 15篇2001
  • 10篇2000
  • 13篇1999
  • 7篇1998
  • 6篇1997
  • 3篇1996
  • 6篇1994
  • 3篇1993
  • 6篇1992
  • 3篇1991
  • 4篇1990
  • 3篇1989
2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科—正畸矫治下颌骨型畸形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讨论了下颌骨型畸形外科—正畸治疗患者手术前、后正畸治疗的要求。术前正畸治疗的要求是去除牙齿代偿性错位;改正(牙合)曲线;排齐牙齿;使上下牙弓的形态与宽度协调一致;拔除第三磨牙、去除(牙合)干扰。手术后为了达到(牙合)平衡与良好的(牙合)接触需要细致的进行正畸治疗,以保持疗效,防止复发。本文附典型病例说明。
罗颂椒陈扬熙王大章李声伟
关键词:正畸矫治
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修复额部凹陷性骨折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采用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修复额部凹陷性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1994年1月~ 2 0 0 2年 12月对 13例经临床和 X线片检查确诊为外伤性额部凹陷性骨折 ,采用发际前缘小切口或局部小切口 ,潜行剥离后 ,将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植入额部凹陷性骨折处。分别在术后 1周、1和 3个月进行临床和 X线片检查 ,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 结果  13例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植入量为 10~ 30 g。术后伤口 期愈合 ,外形恢复良好 ,未发生并发症。 结论 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修复额部凹陷性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刘磊田卫东李声伟汤炜郑晓辉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额部凹陷性骨折
生物活性骨诱导再生膜的研制被引量:2
2004年
研制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骨诱导再生膜。采用溶剂挥发法及冷冻干燥制备 PL A+胶原 +rh BMP- 2复合膜 ,对膜作力学性能测试 ,SEM表面特征观察 ,失重率及黏均分子量测定 ,体内外降解性评价 ;复合膜植入兔肌间隔 ,术后 1、2、3、6月取标本 ,光镜评价组织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结果显示 PL A+胶原 +rh BMP- 2膜呈双面不对称并携带生物活性因子 ,拉伸强度 36 .4 MPa,断裂伸长率 2 .3% ;膜形态体内保持 3个月 ,体外 12个月或体内 6个月膜完全降解 ;复合膜随植入时间延长 ,局部炎症反应减轻 ,具有异位骨诱导性。由此可见 ,PL A+胶原 +rh BMP- 2膜是一种较理想的能控释生物活性因子的骨诱导活性再生膜。
田卫东包崇云刘磊汤炜郑晓辉李声伟熊成东
关键词:骨诱导性RHBMP-2胶原生物活性因子局部炎症PLA
面中部骨折手术治疗及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被引量:59
1999年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治疗的98例面中部骨折病例,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时机及方法进行探讨。着重讨论了手术切开复位与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基础、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病例共98例,男性占78.6%,好发于21~40岁年龄段。伤因,车祸伤占32.6%,工伤事故的打击伤占24.5%,跌伤占17.3%。骨折以上颌骨为主的联合骨折为最多(72.45%)。行骨折Ⅰ期处理的45例及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Ⅱ期处理的42例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技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技术的联合应用是治疗面中部骨折,尤其是复杂骨折及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理想方法。
田卫东李声伟潘剑高振南郑晓辉
关键词:面中部骨折坚固内固定骨折固定术
羟基磷灰石-煅石膏复合材料植入增高牙槽嵴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了解羟基磷灰石-煅石膏复合材料植入增高牙槽嵴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采用羟基磷灰石-煅石膏复合材料植入增高37例萎缩牙槽嵴患者,术后随访3月,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37例患者牙槽嵴均恢复良好,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羟基磷灰石-煅石膏复合材料植入增高牙槽嵴简便、易行,操作简单,手术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刘磊郑晓辉汤炜田卫东李声伟
关键词:并发症植入羟基磷灰石手术效果
多孔中空柱状钛种植体复合牛骨形成蛋白的实验研究 Ⅰ生物力学测试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通过抗拔力和抗扭转力测试 ,评价种植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将多孔中空柱状钛种植体与牛骨形成蛋白复合 (B组 )植入狗的股骨中 ,以实心柱状种植体 (A组 )及单纯多孔中空柱状钛种植体(C组)为对照 ,分别于植入后2 ,4 ,8 ,16 ,24周处死动物 ,进行抗拉拔力及抗扭转力测试。结果 :在各时间点 ,B组的剪切强度都明显高于A组 ,除植入后24周 ,B、C两组的剪切强度无明显差异外 ,其余时间点B组都明显高于C组;扭矩值随时间增大 ,各时间点上 ,B组均大于A、C两组 ,C组大于A组。结论 :骨形成蛋白与中空多孔种植体复合 ,可提高种植体的力学性能 ,缩短种植周期 ,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廖湘凌廖运茂李声伟余自能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牙种植体
人体脂肪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及其成骨潜能被引量:38
2004年
目的 :分离人体脂肪基质细胞并诱导培养其成骨表型。方法 :将脂肪抽吸术获取的人体脂肪进行机械分割 ,通过Ⅰ型胶原酶消化后得到脂肪基质细胞 ,在BGJb 培养基中原代培养 10d ,消化传代后用含体积分数 10 %FBS及 10 - 8mol/L地塞米松 ,50mg/L左旋抗坏血酸 ,10nmol/L维生素D3 ,10mmol/Lβ 磷酸甘油钠的DMEM /F12培养基中诱导培养 14d ,观察细胞形态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对其成骨表型进行鉴定。结果 :脂肪基质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 ,其中的成体干细胞经诱导培养后体积明显增大 ,胞核大面圆 ,胞浆丰富 ,群体倍增时间为 66h。Gomori萘酚磷酸酯法染色显示其胞浆内富含碱性磷酸酶颗粒 ,vonKossa染色表明聚集的细胞团能形成矿化结节。结论 :脂肪基质细胞中的成体干细胞经过矿化诱导培养后可向成骨细胞分化 。
陈希哲林云锋乔鞠田卫东闫征斌李声伟
关键词:脂肪基质细胞成骨表型成体干细胞
即刻种植人工牙种植体被引量:3
1999年
人工牙种植体的即刻种植具有治疗时间短 ,骨损伤小 ,费用低等优点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 ,其可行性得到证实 ,但仍存在一些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就即刻种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方面作一介绍。
廖湘凌李声伟
关键词:牙种植即刻种植术骨整合骨吸收生物膜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评价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板状植入物植入生物体内后 ,聚DL乳酸及其降解产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板植入SD大鼠下颌升枝与嚼肌之间 ,在术后 1年内 :①分批采取血液标本 ,检测血红蛋白、蛋白含量、胆红素含量、脂类含量及重要的酶与电解质 ,观察植入物对机体血液成分的影响。②分批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学、组织病理学检查 ,观察植入物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在术后 1年各组中 ,血液学各项生理指标均未见异常改变。②植入物在术后 6个月左右基本降解 ;在术后 1年的各组中 ,组织愈合、内脏解剖和局部组织病理检查光镜观察 ,均未见异常发现。结论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植入物在动物体内生物相容性良好。
魏世成郑谦刘磊李声伟王翰章熊成东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生物相容性材料
口腔鳞癌诱导化疗中TGFβ_1原位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通过研究口腔鳞癌诱导化疗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 (transform 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在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中的变化规律 ,探讨在口腔鳞癌诱导化疗中 TGFβ1 信息传递的作用机理。方法  4 0例 N0 期口腔鳞癌术前经皮下埋植泵进行诱导化疗 ,采用原位杂交检测治疗前后癌灶与肿瘤间质 TGFβ1 m RNA表达。按照统一制定的病例选择标准进行治疗前后对照实验。结果 经原位杂交检测表明 ,TGFβ1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普遍增强 ,而癌旁上皮、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有散在阳性表达。经皮下埋植泵诱导化疗后 ,肿瘤前沿区和间质淋巴细胞 TGFβ1 m RNA表达显著增强 (P<0 .0 5 ) ,治疗有效者间质淋巴细胞 TGFβ1 m RNA表达显著高于治疗无效者(P<0 .0 5 )。结论  TGFβ1 转录水平表达异常是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TGFβ1 具有调节肿瘤微环境免疫功能的作用。
汤炜田卫东李声伟唐尤超
关键词:口腔鳞癌诱导化疗转化生长因子Β1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