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卫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8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清末
  • 4篇文化
  • 3篇报刊
  • 2篇两岸
  • 2篇两岸民众
  • 2篇民众
  • 2篇革命报刊
  • 2篇《河南》
  • 1篇帝王
  • 1篇动因
  • 1篇动因研究
  • 1篇动员
  • 1篇督抚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发展
  • 1篇新闻
  • 1篇新闻法
  • 1篇心理
  • 1篇性文化
  • 1篇异化

机构

  • 8篇厦门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3篇李卫华
  • 3篇黄顺力

传媒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闽台文化研究
  • 1篇守望与传承—...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末报刊立宪动员与政治变迁被引量:1
2010年
清末报刊立宪动员对政治与社会的冲击,其力量来源于立宪民主理论与报刊媒介本身。立宪思想通过报刊宣传改变了传统的话语体系,从理论层面瓦解了专制制度赖以依存的伦理基础;报刊传媒以立宪理论为武器,从实践层面发起了社会动员,培植了挑战现政权的社会力量,有效地推动了清末政治变革。不过,由于立宪宣传和动员阶层的局限,清末政治变革并未完全达到报刊立宪动员的政治目标。
李卫华
关键词:清末政治变迁
简论官报与清末立宪思想的传播
2011年
官报是推动清末立宪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清政府派遣五大臣考察宪政和宣布预备立宪之后,清廷实行立宪的信息通过官报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向外界传达,对立宪思潮走向高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官报的传播不仅有利于立宪思想的延伸,也补充着立宪报刊传播的地域和阶层盲区。
李卫华
关键词:官报清末
清末革命报刊对孙中山前期民族主义思想的贯彻与异化——以《河南》为分析场域
2010年
文章探讨孙中山前期民族主义思想,时间界定上指1909年以前。其内涵为:模糊的反帝、1905年之前的排满、1905年之后理性为主的反清又间带非理性的排满。同盟会各级言论机关的宣传使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转变为实际的社会效果。1907年河南籍留日学生创办于东京的《河南》杂志是孙中山要求各省留学生自筹言论机关的产物,《河南》作为同盟会河南分会的机关刊物担负着宣传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重任。在《河南》的舆论宣传中,一方面贯彻了孙中山民族思想,另一方面,在宣传中孙中山思想已有所异化。其贯彻和异化有多方面原因,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李卫华
福建海洋文化与中国近代第一批留欧学生
<正>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西方海洋文明称雄世界的时代。巩固国防与经营海洋是东方农耕文明在遭受西方海洋文化势力侵逼时必然的应对举措。由于海洋文化的涉海性,地处东南沿海要冲的福建被推到了中西较量与交流的前方。而福...
李卫华
文献传递
闽南文化的特征与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
2008年
有关闽南文化的特征或特点问题,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极具启发性的看法,不断深化这一问题的讨论。2005年11月,笔者在漳州参加"弘扬闽南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座谈会上,曾在即席发言中简要谈到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大传统之下的一种区域性文化,有着开放互补性、边缘从属性和多元复合性三个主要特征,本文拟就此问题继续加以讨论。
黄顺力李卫华
关键词:闽南文化区域性文化边缘地基层民众
闽南文化的特征与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
有关闽南文化的特征或特点问题,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极具启发性的看法,仁智互见,不断深化这一问题的讨论。2005年11月,笔者在漳州参加"弘扬闽南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座谈会上,曾在即席发言中简要谈到闽南文化作为...
黄顺力李卫华
文献传递
福建海洋文化与中国近代第一批留欧学生
<正>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西方海洋文明称雄世界的时代。巩固国防与经营海洋是东方农耕文明在遭受西方海洋文化势力侵逼时必然的应对举措。由于海洋文化的涉海性,地处东南沿海要冲的福建被推到了中西较量与交流的前方。而福...
李卫华
文献传递
新媒体发展与农村社会的新陈代谢被引量:14
2011年
新媒体在农村发展迅速,由此引发社会变革的力量也逐渐在农村呈现,新媒体强大的催酶作用加快了农村社会的新陈代谢。它不仅为农民日常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也打破了农民社会交往空间的阻隔,极大地延伸了社会关系的空间范围,并将进一步淡化农村社会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同时,新媒体亦会引起农民个人地位与权威的微变化,其不断发展将逐渐改变中国农民落后蒙昧的状态,促进农民公民意识的觉醒。目前,农民对新媒体的经济消费能力不足,对网络信息择取与消化吸收能力较低,对新媒体需求动力不足以及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与新媒体农村普及率较低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新媒体在农村发展的瓶颈。不仅如此,它也影响着新媒体催酶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农村社会新陈代谢的进程。
李卫华
关键词:新媒体农村农民社会变革
清末新闻法制定之动因研究
2010年
清末报律的制定,既是报界寻求法律保护和要求规范报业的结果,也是官方以法律手段管理报界的需要。而清末新闻法的制定最终能确保近代民主法律的性质,是与报界的监督和舆论压力及清末实行预备立宪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
李卫华
关键词:清末新闻法
清末制度变革与督抚报刊管理权限的变化
2013年
清末最后十年清廷开启了大幅度的制度变革,督抚管理报刊的制度安排亦因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些独立于督抚制度之外的专门性行政机构得以建立,它将原来属于督抚管理报刊职能范围内的部分行政事务分离出来,是对督抚的分权;以三权分立精神筹建的谘议局制度开始运转,在制度安排上有了对督抚的监督,督抚管理报界的权力有时也会受到制约;清末报律颁布,督抚管理报刊的权限有了法律的界定。对督抚管理报刊行政权的分权、制约和界定,体现出督抚报刊管理权弱化的趋势。
李卫华
关键词:清末督抚报刊管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