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兴钢

作品数:72 被引量:20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学

主题

  • 34篇建筑
  • 9篇建筑师
  • 8篇体育
  • 8篇体育场
  • 7篇国家体育场
  • 7篇博物
  • 7篇博物馆
  • 6篇中国建筑
  • 6篇建筑设计
  • 6篇城市
  • 4篇园林
  • 4篇镜鉴
  • 3篇地震
  • 3篇虚像
  • 3篇文革
  • 3篇现代建筑
  • 2篇当代建筑
  • 2篇冬奥会
  • 2篇延长线
  • 2篇遗址

机构

  • 56篇中国建筑设计...
  • 6篇天津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工程院
  • 4篇北京市建筑设...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建筑学会
  • 3篇北京建筑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北京建筑工程...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东省建筑设...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华东建筑设计...
  • 1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非常建筑工作...

作者

  • 62篇李兴钢
  • 4篇张音玄
  • 4篇崔愷
  • 4篇谭泽阳
  • 3篇易灵洁
  • 3篇张玉婷
  • 3篇邱涧冰
  • 3篇付邦保
  • 3篇葛明
  • 3篇董豫赣
  • 2篇鲁安东
  • 2篇张一婷
  • 2篇张广源
  • 2篇马津
  • 2篇庄惟敏
  • 2篇李华
  • 2篇胡越
  • 1篇邵韦平
  • 1篇陈薇
  • 1篇钟曼琳

传媒

  • 26篇建筑学报
  • 6篇世界建筑
  • 5篇建筑技艺
  • 4篇建筑创作
  • 4篇建筑师
  • 4篇城市建筑
  • 2篇小城镇建设
  • 1篇中国勘察设计
  • 1篇时代建筑
  • 1篇施工企业管理
  • 1篇建筑技术及设...
  • 1篇中国建筑装饰...
  • 1篇中国建筑教育
  • 1篇艺术博物馆
  • 1篇“重生”--...
  • 1篇2008年国...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虚像、现实与灾难体验——建川文革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
2010年
规划--混合、生活性和空间城市 事实上建设文革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并不属于灾后重建项目,也不在汶川,但却和汶川地震有着间接而密切的关联.它位于四川大邑安仁古镇.是建川博物馆聚落中的一个单体建筑.博物馆聚落占据了四古镇与斜江大堤之间的500亩用地,由3组不同主题的博物馆群及其商业街坊混合而成.出自非常建筑工作室和家琨建筑师事务所2004年的聚落规划强调博物馆的生活性、商业性而不仅仅是纪念性、文化性和教育性,强调空间城市而非物体城市.为了确保未来这个迅速建成的新区的城市活力和空间质量,规划设定了较多的与每一个博物馆相混合的文化艺术类商住内容,同时设定了严格的规划条件.最初的文革镜鉴馆是其中的一个混合街坊.
李兴钢
关键词:博物馆聚落生活性博物院镜鉴虚像
“中国建筑师及作品的影响力传播”主题沙龙
2012年
中国速度之下,中国建筑似乎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当代建筑被作为时代和经济的表征引发各种议论,但其作为文化承载体的意义似乎还未有足够认知。媒体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改变大众将建筑作为艺术或技术分支的狭隘认知.进一步传播建筑文化?建筑师需要怎样的媒体?又通常采取哪些途径和方式.进一步提升自身及作品的国内及国际影响力?
吴蔚郑珊珊柳青吴钢吕恒中齐欣张西叶扬李兴钢王硕文兵魏闽红晏青陈剑飞
关键词:中国建筑师建筑文化当代建筑媒体
“微缩北京”——大院胡同28号改造被引量:6
2018年
以研究传统北京的复合性城市结构为基础,认识并运用其结构可延伸、加密的特征,通过分形加密,将大杂院转变为小合院群;"宅园"与"公共单元"的设置适应了现代社会结构,将院落转变成微缩社区;居所层面极限尺度的技术性设计服务于"宅园合一"的精神性营造,通过空间叙事,将日常诗意与都市胜景的体验带入"理想居所"。实践以个案回应了北京老城更新的典型难题,并探讨向更广泛的社区、城市扩展,恢复北京老城"自生机会"的可能性。
李兴钢侯新觉谭舟
关键词:老城更新
由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看建筑向本原回归的倾向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由对现代建筑发展历史和状态的简单回顾,提出了建筑向本原回归的倾向,阐述了国家体育场的设计中回归以体育——竞赛和观赛为本的体育场设计、结构与外观一体化以及景观与建筑一体化等体现人类建筑本质的设计理念,最后论述了建筑向本原回归的重要意义,指出艺术和建筑上的真正"先锋"或者"原创",可能正源于人类的本原和"起点"。
李兴钢
关键词:建筑本原国家体育场
新小镇,新希望——西柏坡华润希望小镇(一期)设计感悟被引量:3
2013年
项目名称:西柏坡华润希望小镇(一期) 业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李兴钢马津
关键词:小镇
全国政协委员李兴钢:实现新时期城乡建设目标亟待中国式现代化建筑设计理论和技术创新
2023年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提交《关于探索以中国式现代建筑设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提案》呼吁立足中国国情,为实现新时期城乡建设目标,积极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创新。
李兴钢
关键词:城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现代建筑设计中国式现代化建筑设计理论
博物馆作为“城市客厅”
2022年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又是转化传承特定地域悠远深厚历史的文化载体。当博物馆的设计遇到有着得天独厚的山形水势、风土人文、城镇格局的历史场地,如何回应城市中人们生活的多样性、当代性需求,同时又可激发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本文通过介绍绩溪博物馆的构思研究和设计建造过程,探讨由“随遇而安因树为屋,会心不远开门见山”引发的建筑与古镇、先人的对话,空间与文化、山水的关联和对于博物馆作为“城市客厅”的思考和探索。
李兴钢
关键词:博物馆设计
结构与形式的融合——路易斯·康的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的演变被引量:20
2013年
梳理路易斯·康服务与被服务空间思想的理论基础与建筑哲学,并分析其在耶鲁美术馆、犹太社区中心浴室、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萨尔克生物研究中心、金贝尔美术馆等系列作品中的演变过程,得出现代建筑服务与被服务空间中结构与形式相融合的设计原则。
钟曼琳李兴钢
关键词:路易斯·康
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设计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本文阐述了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的建设背景及特点、内外交通系统设计和相关的城市空间和建筑设计,特别对作为现代化大型交通枢纽核心功能的复杂的交通换乘设计进行了基于客流量数据的详细分析,并结合反复设计修改和研究过程表明交通枢纽设计的系统化设计方法和基本规律。
李兴钢苗茁
关键词:交通枢纽客流换乘
园林化的“山西大院”被引量:4
2006年
龚恺:董老师能不能稍微介绍一下这个建筑背后的东西,比如说,这个项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做设计做了多久?然后什么时候开始施工的?业主的大概情况?也不用太复杂,就让我们了解一点具体的背景资料。
李东黄居正王路王欣李兴钢范路龚恺葛明董豫赣
关键词:园林化建筑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