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光明

作品数:451 被引量:3,617H指数:4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6篇期刊文章
  • 114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0篇天文地球
  • 7篇矿业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16篇成矿
  • 201篇矿床
  • 108篇金矿
  • 93篇斑岩
  • 92篇冈底斯
  • 88篇地质
  • 68篇金矿床
  • 62篇矿带
  • 61篇找矿
  • 58篇地球化
  • 58篇地球化学
  • 57篇铜矿
  • 52篇多金属
  • 51篇成矿带
  • 47篇同位素
  • 47篇斑岩铜
  • 46篇金属矿
  • 41篇多金属矿
  • 41篇西藏冈底斯
  • 40篇流体

机构

  • 179篇中国科学院
  • 168篇中国地质调查...
  • 92篇成都地质矿产...
  • 87篇成都理工大学
  • 57篇中国地质科学...
  • 29篇中国科学院大...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四川省冶金地...
  • 10篇北京科技大学
  • 8篇河南省地质调...
  • 7篇中国冶金地质...
  • 5篇国土资源部
  • 5篇四川省地质调...
  • 4篇西藏巨龙铜业...
  • 3篇吉林大学
  • 3篇西藏大学
  • 3篇四川省地质矿...
  • 3篇塔斯马尼亚大...

作者

  • 451篇李光明
  • 77篇秦克章
  • 76篇沈远超
  • 75篇刘铁兵
  • 73篇曾庆栋
  • 63篇张林奎
  • 46篇黄瀚霄
  • 46篇董随亮
  • 42篇申萍
  • 38篇黄勇
  • 38篇李应栩
  • 37篇李金祥
  • 36篇刘波
  • 35篇张志
  • 32篇刘洪
  • 32篇梁维
  • 30篇赵俊兴
  • 27篇曹华文
  • 25篇张连昌
  • 25篇肖波

传媒

  • 55篇矿床地质
  • 32篇岩石学报
  • 31篇沉积与特提斯...
  • 29篇地质与勘探
  • 21篇矿物学报
  • 21篇地球科学
  • 18篇地质学报
  • 13篇中国地质
  • 12篇地质通报
  • 10篇地质论评
  • 8篇吉林大学学报...
  • 7篇矿物岩石
  • 7篇第十一届全国...
  • 7篇中国科学院地...
  • 6篇矿物岩石地球...
  • 5篇金属矿山
  • 5篇大地构造与成...
  • 5篇地学前缘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第八届全国矿...

年份

  • 7篇2023
  • 9篇2022
  • 11篇2021
  • 18篇2020
  • 32篇2019
  • 25篇2018
  • 20篇2017
  • 24篇2016
  • 35篇2015
  • 19篇2014
  • 15篇2013
  • 28篇2012
  • 12篇2011
  • 16篇2010
  • 20篇2009
  • 13篇2008
  • 17篇2007
  • 24篇2006
  • 15篇2005
  • 18篇2004
4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被引量:125
2004年
近年来在西藏开展的资源评价和研究工作初步揭示出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床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多种方法对冈底斯成矿带中驱龙、厅宫、冲江等斑岩铜矿进行了同位素定年研究 ,确定出冈底斯斑岩铜矿成岩年龄为 (1 7.5 8± 0 .74 )Ma(锆石离子探针 (SHRIMP) ) ,成矿年龄为 (1 5 .99± 0 .32 )Ma(Re Os等时线法 ) ,蚀变年龄介于 1 2 .0 0~ 1 6 .5Ma之间 (K Ar法 ) ,成矿年龄与蚀变年龄较为一致。根据同位素定年结果 ,冈底斯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明显晚于冈底斯碰撞期花岗岩质侵入岩的年龄。因此笔者认为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构造背景 。
李光明芮宗瑶
关键词: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同位素定年
东天山镁铁-超镁铁岩含矿性评价以及Cu-Ni(PGE)成矿规律与隐伏矿定位预测
新疆镁铁-超镁铁质岩分布广泛,是我国铜镍矿床的主要产地之一,占全国探明镍储量的13.8%,占新增镍储量的90%以上。本文对区域镁铁-超镁铁岩体的时空分布规律、正序与反序两种侵位顺序、岩体含矿性评价标志、主要铜镍矿区岩石与...
秦克章孙赫唐冬梅肖庆华苏本勋三金柱曹明坚刘平平李光明
关键词:镁铁-超镁铁岩含矿性评价成矿规律隐伏矿
文献传递
西藏错那县吉松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被引量:1
2015年
吉松铅锌矿位于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吉松村,是一个小型规模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流体性质做过一些研究工作(尹远等,2015;曾凡淼等,2010),但很少有人提及找矿方向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要总结其区域和矿区地质特征,并介绍其矿体特征,指明找矿方向。
宋旭波李光明梁维
关键词: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流体性质锌矿找矿标志
墨江金矿矿体分布规律、控矿因素及深部找矿方向探讨被引量:15
2001年
根据对墨江金矿成矿基本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 ,阐述了矿体分布与定位规律 ,查明了含矿岩系—断裂构造—褶皱系—岩体构造对矿体成生、演化与就位的制约 ,建立了成矿预测模型 。
李光明刘铁兵邹为雷曾庆栋张连昌
关键词:矿体分布规律找矿方向矿床地质控矿构造
山东西院下金矿地质特征及其外围找矿预测被引量:1
2000年
在地质工作的基础上 ,剖析了西院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并结合多元素 X荧光检测和地面伽玛能谱测量等物化探方法 ,对金矿床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 ,指出了找矿方向并设计了相应的探矿工程。
邹为雷李光明杨金中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物探化探找矿预测
冈底斯驱龙斑岩铜钼矿床的岩浆侵位中心和矿化中心:破裂裂隙和矿化强度证据被引量:20
2008年
驱龙斑岩铜钼矿床是迄今为止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铜矿床。文章根据对驱龙矿区各类岩石破裂裂隙的野外实测数据,结合矿区已有钻孔品位资料,分别绘制了矿区地表破裂裂隙等值线图、走向投影图及梅花图、钻孔5000m海拔标高水平切面Cu、Mo品位等值线图。研究结果表明,驱龙斑岩铜钼矿床的岩石中破裂裂隙相当发育,连成一片,没有明显的多个高值中心,空间上破裂裂隙呈放射状产出;5000m海拔标高水平切面显示Cu、Mo矿化较强、较均匀,矿化呈面状,为典型的由单一斑岩体侵位造成的中心式矿化特征。据破裂裂隙和Cu、Mo矿化空间分布,可确定驱龙矿区岩浆中心和矿化中心均位于钻孔405、1205、801、809所围成的矩形区域附近。
肖波李光明秦克章李金祥赵俊兴刘小兵夏代祥吴兴炳彭震威
关键词:地质学冈底斯
吉林省夹皮沟金矿矿体标高及金属量空间分布特征与预测被引量:4
2001年
夹皮沟金矿为百年矿山 ,资料丰富。经对已知矿体标高和夹皮沟金矿本区各矿体金属量数据的整理分析 ,发现矿体标高和金属量的空间分布显示了一些较明显的规律。据此认为 :夹皮沟金矿按标高可分为 3个成矿带。主矿带在本区东西延伸区 ,为有利的靶区。
张启锐沈远超曾庆栋李光明刘洪涛
关键词:成矿带金矿床金属量成矿预测
青海贵德县常牧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常牧地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事件,探讨其构造成因,为下一步找矿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常牧地区13件花岗岩样品(斑状二长花岗岩5件、二长花岗岩5件、花岗闪长岩3件)进行主...
缪华清李光明李洪梁代作文吴昊
关键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构造岩石圈拆沉作用
文献传递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华力西期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9
2001年
通过对祁漫塔格地区华力西期花岗岩类型、空间分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 ,该区花岗岩分布最广的是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华力西中期花岗岩岩石组合为钾长花岗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为高钾钙碱性系列 ,稀土元素含量较低 ,属轻稀土富集型 ,铕亏损较小 ,LILE中的Cs、Rb、Ba、K等含量相对富集 ,而LILE中的Sr、HFSE中Nb、Ti和P相对亏损 ,形成于碰撞后或造山晚期 ;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岩石组合为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 ,为高钾钙碱性系列 ,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华力西中期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含量 ,铕亏损较为明显 ,微量元素以Sr、Ti和P更为亏损为特征 。
李光明沈远超刘铁兵
关键词:花岗岩地球化学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中金红石的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25
2008年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铜矿床是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富金斑岩铜矿床。金红石是富金斑岩铜矿中最特征的副矿物之一,对其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可以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并确定斑岩铜矿的主矿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基础上,对钾化带、强粘土化叠加钾化带样品中的金红石研究表明,金红石主要发育在黑云母斑晶中及其附近,呈不规则状、颗粒状(粒径约5~20μm)、长条状(一般长10-50μm,宽3-5μm)等。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显示,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中的金红石相对富集SiO2、V2O3、FeO,SiO2含量(质量分数,不同)在0.04%~4.40%范围之内;V2O3介于0.39%~1.13%,FeO为0.51%~3.01%;而其他成分相对较少,CaO 0.02%~2.71%,MnO最高可达0.2%,SnO 0.1%,A12O3最高达1.97%,MgO 0.96%,Cr2O3 0.63%,KzO 一般0.11%~0.49%,Na2O一般0.1%~0.23%,CuO最高可达0.56%,不含NiO。Fe、A1、V、Sn、Cr、Si、Cu原子数与Ti表现出很好的负相关性,表明这些原子替代金红石的Ti而占据晶格;而金红石中K、Na、Ca较高则可能是由于补偿电荷平衡而进入金红石的晶格。金红石较高含量的CuO、K2O、Na2O,表明成矿热液富含Cu、K和Na,同时也暗示金红石在钾化带中形成。金红石与黑云母密切的关系表明,大多数金红石形成于黑云母蚀变或者重结晶的过程中。另外,多不杂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矿体中的金红石w(V2O3)〉0.4%,表明金红石中的V含量有助于确定斑岩铜矿中主矿体的范围,从而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李金祥秦克章李光明肖波张天平雷晓光
关键词:地质学金红石电子探针分析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