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兆德

作品数:24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肠癌
  • 12篇肿瘤
  • 10篇直肠
  • 8篇肠肿瘤
  • 7篇切除
  • 6篇直肠癌
  • 6篇大肠
  • 6篇大肠癌
  • 5篇直肠肿瘤
  • 5篇疗效
  • 5篇结直肠
  • 5篇癌患者
  • 4篇手术
  • 4篇切除术
  • 4篇胃癌
  • 4篇结直肠肿瘤
  • 4篇肛门
  • 4篇癌组织
  • 4篇大肠癌组织
  • 3篇原位

机构

  • 24篇济南市槐荫人...
  • 3篇济南市第三人...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4篇李兆德
  • 13篇桑温昌
  • 9篇张军
  • 6篇赵迎春
  • 5篇王新征
  • 5篇姜甦
  • 4篇崔萌
  • 4篇杨林
  • 4篇房玉霞
  • 4篇张晓东
  • 4篇段升军
  • 3篇王立国
  • 2篇宫东尧
  • 2篇陈杰
  • 2篇朱慧卿
  • 2篇朱绍亮
  • 2篇景凯
  • 1篇李杨
  • 1篇韩冰
  • 1篇孙国栋

传媒

  • 3篇中国肛肠病杂...
  • 3篇中华普外科手...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第十五届中国...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诊断学电...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9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肛直肠黏膜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缩短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
2006年
为探讨完全性直肠脱垂简便实用术式,采用经肛直肠黏膜、黏膜下多点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缩短成形术治疗20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19例随访6个月至10年,无复发。结果表明,使用经肛直肠黏膜、黏膜下多点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缩短成形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方法简便、有效,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李兆德赵迎春王立国
关键词:完全性直肠脱垂结直肠外科手术疗效观察
腔内超声评估肿瘤分期在可切除胃癌治疗决策中的作用
目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是一种标准治疗。而精确的局部分期对于治疗策略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EUS(Endoscopic ultrosound)是目前主要的局部分期方法。但是,临床治疗中心的EUS结...
姜甦崔萌桑温昌李兆德张军
关键词:胃癌腔内超声检查肿瘤分期EUS
文献传递
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间行根治性切除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198例,其中行D3式淋巴结廓清术163例,D4式35例,用新鲜标本挤压触诊法行淋巴结捡取。按日本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规约进行淋巴结分组、分站,按第7版TNM分期,N0、N1(1~3个)、N2(4个以上),分析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使用SPSS 19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198例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者93例,转移率47.0%,共捡取淋巴结3088个,有转移淋巴结361个,转移度11.7%。其中腺瘤恶变患者淋巴结转移率17.6%(3/17),非腺瘤恶变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49.7%(90/181),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 N1、N2、N3、N4站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8.6%(34/58)、52.6%(10/19)、33.3%(4/12)、0;TNM分期中N0、N1、N2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85/105)、57.4%(39/68)、36.0%(9/25)。结论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增高,肿瘤大于5 cm,淋巴结转移率增高;无腺瘤背景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腺瘤恶变患者,淋巴结转移是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桑温昌李兆德王琰珉尚文周朱绍亮
关键词:结肠肿瘤淋巴转移
结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1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术后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标本的脉管侵犯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脉管侵犯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脉管侵犯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随访截至2018年12月)的影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19例患者,脉管侵犯率为28.84%(92/319),低分化者脉管侵犯率为37.08%(33/89),高于高-中分化者25.65%(59/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43);T3和T4分期患者脉管侵犯率分别为31.33%(26/83)和34.09%(60/176),高于T1和T2期患者的11.11%(1/9)和9.80%(5/51)(χ^2=12.99,P=0.005);肿瘤位于升结肠52例,横结肠27例,降结肠19例,乙状结肠53例,直肠168例,其脉管侵犯率分别是28.85%(15/52)、7.41%(2/27)、10.53%(2/19)、20.75%(11/53)、36.90%(62/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6,P=0.003)。有淋巴结转移者脉管侵犯率为41.53%(49/11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1.39%(43/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8,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为T3、T4期(RR=6.563,95%CI=0.302~0.992,P=0.047)和淋巴结转移(RR=5.618,95%CI=1.142~2.293,P=0.007)是结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319例患者中有297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3.10%(297/319),中位随访时间38(8~71)个月。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5.56%(165/297),其中脉管侵犯患者5年生存率为45.12%(37/82),低于无脉管侵犯的59.53%(128/215)(χ^2=4.99,P=0.025)。结论T分期为T3、T4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有较高的脉管侵犯风险,脉管侵犯可能提示结直肠患者预后不良。
桑温昌李兆德张晓东董玉昕王健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后
克罗恩病并发急腹症的风险分析与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引起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1年间113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患者引起急腹症。将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和合并症及有无胃肠道外表现、病程长短作为分析资料。所有数据资料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克罗恩病患者引起急腹症的发病率及手术率。Fisher法检查用于发生率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13例克罗恩病患者中发生急腹症38例,总发病率33.6%,既往无慢性病史,首次发病即为急腹症者21例,发病率18.6%,在慢性病基础上急性发病者17例,发病率18.5%(17/92)。其中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作为急腹症发病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年龄(32.1±13.8)岁,31~60岁年龄组发病高于其他组,结肠型及回结肠型患者发病高于回肠型患者(P<0.05)。有无肠外表现及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等与急腹症发病无关(P>0.05)。33例(86.8%)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恢复良好。结论克罗恩病有较高的急腹症发生率,发病年龄在31~60岁,病变位于结肠者较小肠型者发病率高,手术方式以外科手术为主。
桑温昌李兆德张晓东朱绍亮赵迎春
关键词:炎性肠疾病急腹症外科手术
保留迷走神经的全胃切除术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在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对63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术中保留迷走神经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50例未保留迷走神经的全胃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自觉症状、进食情况、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术后在食欲、恶心、嗳气、腹泻、餐后饱胀感等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和1年时在吞咽困难、反流症状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的全胃切除术能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桑温昌李兆德宫东尧张军王新征陈杰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迷走神经
76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在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中保留迷走神经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6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其中41例患者术中保留迷走神经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35例未保留迷走神经的全胃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桑温昌李兆德张军赵迎春王新征
关键词:胃肿瘤全胃切除术迷走神经可行性
文献传递
菌群移植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道功能紊乱疗效观察
2022年
观察菌群移植(FMT)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43例直肠癌根治术后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其中轻度LARS组15例,重度LARS组28例,排除永久造口者、局部切除术者、肠造口未还纳、术后(或还纳后)<1年者及术前肛门功能差或失禁者。制作方法,取100g健康供体新鲜粪便(不超过6小时)置于无菌搅拌器内加入500ml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搅拌后过滤,保存温度维持在6~8℃备用。菌群移植方法是保留灌肠每天一次连续6天。移植治疗前患者进行肠道准备(灌肠)。1月后再次重复6天菌群移植。采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进行评估[1]。结果:43例患者中有41例完成菌群移植,行FMT治疗后第4周、8周、12周、24周时随访,在气体失禁、稀便失禁、便频、密集排便和急迫排便等方面进行评估。轻度LARS患者在4个时间段内临床改善率为66.67%(10/15)、86.67%(13/15)、80%(12/15)、93.33%(14/15)。重度LARS患者在4个时间段内临床改善率为57.67%(15/26)、76.92%(20/26)、84.62%(22/26)、88.46%(23/26);治疗和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16例患者在本研究结束后要求继续使用FMT治疗。结论:菌群移植可安全、有效地治疗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桑温昌李兆德杨林景凯莫龙腾
关键词:直肠肿瘤肠道功能
PPH对环状混合痔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作用
2006年
为了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对环状混合痔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作用,对PPH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37例,进行术后随访观察便秘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37例环状混合痔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者术后便秘明显改善或消失,随访3个月至4年无复发。结果表明,PPH手术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李兆德王瑞宽姜卫荣
关键词:便秘PPH
Kiss-1和KAI-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KAI-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1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Kiss-1和KAI-1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Kiss-1和KAI-1的表...
朱慧卿李兆德房玉霞张军王新征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KISS-1KAI-1肿瘤抑制原位杂交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