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东

作品数:40 被引量:224H指数:9
供职机构: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截获
  • 8篇检疫
  • 7篇螺旋粉虱
  • 7篇进境
  • 7篇粉虱
  • 6篇实蝇
  • 5篇椰子
  • 5篇入侵
  • 4篇作物
  • 4篇香蕉
  • 4篇害虫
  • 3篇英文
  • 3篇有害生物
  • 3篇入侵害虫
  • 3篇适生
  • 3篇适生性
  • 3篇天牛
  • 3篇小实蝇
  • 3篇芒果
  • 3篇检疫性

机构

  • 34篇海南出入境检...
  • 9篇中国热带农业...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福建出入境检...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海南出入境检...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深圳出入境检...
  • 1篇沈阳出入境检...
  • 1篇福建省出入境...
  • 1篇北京第四中学
  • 1篇北京农林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0篇李伟东
  • 21篇林明光
  • 20篇刘福秀
  • 18篇徐卫
  • 15篇韩玉春
  • 14篇蔡波
  • 10篇敖苏
  • 5篇汪兴鉴
  • 4篇周卫川
  • 3篇符悦冠
  • 3篇吕宝乾
  • 3篇彭正强
  • 3篇黄俊生
  • 3篇杨祖江
  • 3篇李继勇
  • 2篇唐超
  • 2篇彭军
  • 2篇朱宏
  • 2篇许春霭
  • 2篇牛黎明

传媒

  • 13篇植物检疫
  • 3篇昆虫学报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热带生物学报
  • 2篇生物安全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果树
  • 1篇园艺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热带林业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第三届全国生...
  • 1篇第一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199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旋粉虱入侵生物学及应急防控技术研究
符悦冠刘奎韩冬银虞国跃李伟东郑凌燕吴伟坚廖永林唐超张方平牛黎明黄武仁张敬宝金启安王澄群严坚朱宏王朝学周国启许春霭许振敏
成果发现螺旋粉虱入侵中国大陆地区,掌握了其在海南及周边地区的分布区域和扩散动态,调查摸清了其在海南的寄主种类及危害状况;分析阐明了螺旋粉虱在中国的适生区域及风险程度,提供了重要的预警信息;系统研究了螺旋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
关键词:
关键词:入侵生物学化学防治药剂
天牛染色体核型研究及其核型快速检测在检疫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研究了天牛科3亚科9族20种的染色体核型。在所研究的20种天牛核型中,染色体以10对为主,其性染色体决定机制以Xyp为主。这种性别决定机制被认为是最原始的形式。Xyp,是大X染色体和小y染色体形成的降落伞状(parachute-like)的二价体。在细胞减数分裂中,雄性细胞呈现单倍体数目。研究发现,20种染色体中1/2种类其雄性单倍体数目为10,并且由Xyp型性染色体的性别决定机制。生物活细胞在24 h内均能制作成核型玻片。由于不同生物种类间的核型差异显著,本文对应用核型检测方法检测和鉴定有害生物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徐卫林明光李伟东韩玉春敖苏刘福秀陈健蔡波韩松潘英文付海滨
关键词:天牛染色体核型检疫
警惕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鳞翅目:织蛾科)传入中国被引量:40
2013年
【背景】椰子织蛾是棕榈植物上的主要害虫。该害虫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危害严重,现已入侵泰国。【方法】在收集、整理椰子织蛾原产地或已知入侵地的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椰子织蛾的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特性,并对该有害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及后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椰子织蛾幼虫通常为5龄,大多在棕榈植物叶背面为害。卵期约为5d,幼虫期约为42d,蛹期约为12d,成虫产卵约为137粒。从适生性风险角度看,目前椰子织蛾在南亚和东南亚棕榈植物分布区危害严重,我国南方棕榈植物产区具有相似的生物气候,是椰子织蛾潜在的地理分布区;从传入扩散风险角度看,椰子织蛾成虫能够飞翔,且我国与该害虫发生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贸易日益频繁,加大了该害虫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从经济与生态风险角度看,椰子织蛾入侵我国后将危害椰子等棕榈植物,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影响从业人员收入,同时影响本地生态环境,可能导致生态灾害。【结论与意义】椰子织蛾有入侵我国的可能,有效的检疫管理措施是防范其入侵的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害虫的重要措施之一。
吕宝乾严珍金启安温海波符悦冠李伟东彭正强
关键词:棕榈植物检疫管理
利用寄生蜂防治重大入侵害虫椰心叶甲的研究与应用
彭正强沈有孝马子龙陈青覃伟权唐超符悦冠牛勇陈开宁李伟东李洪李朝绪吕宝乾温海波周唤起
分别从越南与台湾引进了重大入侵害虫椰心叶甲专性寄生性天敌-椰甲截脉姬小蜂与椰心叶甲啮小蜂,系统开展了生物生态学、繁育与释放、控害评价及与化学防治等其它防治措施相互协调性研究。研制出椰心叶甲半人工饲料解决了天敌大量饲养繁殖...
关键词:
关键词:寄生性天敌
海南口岸首次从越南旅客携带莲雾中截获棒角莲雾姬小蜂
2013年
2013年3月28日和4月7日,三亚局凤凰码头办事处分别从越南旅客携带的白莲雾中截获数头小蜂。经海南局隔检中心植检实验室初步鉴定,而后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肖晖博士复核确认为棒角莲雾姬小蜂(Anselmella malacia Xiao&Huang,2006)。
蔡波徐卫韩玉春刘福秀李伟东林明光敖苏陈淑娟
关键词:姬小蜂截获旅客
海南省香蕉作物病害调查与鉴定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有效控制和保障海南香蕉种植业的持续发展,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笔者对海南省香蕉主产区——中西部地区的儋州、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6个市县有代表性的果园进行了为期2年的香蕉作物病害调查。通过对病害及其病原物种类的鉴定及参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海南省香蕉作物的病害共27种,其中真菌病害18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害4种,病毒病害2种。当前对香蕉为害较重的主要病害为香蕉枯萎病、炭疽病、黑星病、束顶病、灰纹病、叶缘枯斑病、花叶心腐病等7种。
林明光刘福秀李伟东徐卫
关键词:香蕉病害
香蕉两种主要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8
2006年
根据香蕉束顶病(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和香蕉花叶心腐病(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复制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在BBTV单一PCR和CMV RT-PCR优化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同时检测BBTV、CM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此方法可以特异地从感染BBTV和CMV的样品中扩增出2条带,BBTV(748bp)和CMV(557bp)。扩增产物序列测定结果表明,BBT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99%,CM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98%。
彭军王国芬黄俊生代鹏谢玉萍李伟东
关键词:香蕉香蕉束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病毒检测
输华去皮毛椰子传带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按照FAO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框架,对越南、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和泰国输华去皮毛椰子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进行了分析。明确这6个国家椰子上的有害生物173种,其中昆虫138种,螨7种,软体动物1种,线虫9种,真菌15种,类病毒1种,原核生物2种。凡在中国没有分布或局部有分布且处于官方控制下的有害生物都作为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共筛选出52种,对这52种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作进一步评估,确定中方关注的输华去皮毛椰子中度风险以上的有害生物6种,其中高度风险2种,中度风险4种。并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建议将这6种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作为输入去皮毛椰子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写入相关议定书中,要求不得携带。
刘福秀杨祖江蔡波李伟东李娜林明光
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芒果畸形病传入中国的风险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根据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从芒果畸形病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入与定殖的可能性和风险管理难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其综合风险值R为2.3,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防止其传入我国的管理措施。
喻群芳卢辉李伟东张贺漆艳香陆英谢艺贤蒲金基
关键词:风险分析
螺旋粉虱的分子检测方法被引量:4
2012年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是一种世界性重要入侵害虫。针对其体型微小难以进行准确、快速鉴别,以及对其卵、若虫及不完整标本更是难以鉴别的难题,本文研究了它的分子标记快速检测方法。利用螺旋粉虱的CO I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其扩增片段为399 bp。结果表明:此引物只对螺旋粉虱CO I基因具有特异性扩增,而对其他粉虱类昆虫不具有特异性扩增条带;该引物不仅能快速准确检测成虫,而且对其他虫态(卵、若虫和拟蛹等)亦具有同样的检测能力;同时,此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对成虫的检测限达到1/4000头。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有效防控螺旋粉虱在我国的进一步扩散蔓延和危害提供了技术保障。
李伟东刘福秀韩玉春冯香善
关键词:粉虱螺旋粉虱分子检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