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亮

作品数:11 被引量:206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失弛缓症
  • 7篇贲门失弛缓
  • 7篇贲门失弛缓症
  • 6篇食管
  • 6篇内镜
  • 3篇治疗贲门失弛...
  • 3篇食管失弛症
  • 3篇切开
  • 3篇切开术
  • 3篇经口内镜
  • 3篇经口内镜下肌...
  • 3篇肌切开术
  • 2篇直肠
  • 2篇手术
  • 2篇黏膜
  • 2篇息肉
  • 2篇结直肠
  • 2篇金属夹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机构

  • 11篇复旦大学
  • 1篇启东市中医院

作者

  • 11篇李亮
  • 10篇姚礼庆
  • 9篇周平红
  • 9篇徐美东
  • 6篇钟芸诗
  • 6篇任重
  • 5篇刘靖正
  • 5篇蔡明琰
  • 4篇胡健卫
  • 4篇朱博群
  • 3篇陈巍峰
  • 2篇时强
  • 2篇马丽黎
  • 2篇秦文政
  • 1篇李全林
  • 1篇徐关东
  • 1篇秦新裕
  • 1篇王小云
  • 1篇崔钊
  • 1篇王萍

传媒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大众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贲门失弛缓症肠间质细胞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免疫组化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AC)与肠间质细胞(ICC)及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AC的发病机理。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6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术中取活检组织作为实验组标本;选取非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手术患者15例,切取食管下括约肌作为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显微镜下随机选取3个视野观察ICC和由一氧化氮合酶在两组食管下括约肌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计算肠间质细胞的个数和半定量判定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强度。结果光镜下观察,对照组食管下括约肌中有肠间质细胞分布,呈梭形,两端细长突起,弥散分布在肌层中,与肌束平行走向,部分肠间质细胞间突起相互连接,每切片平均计数(11.2±7.4)个。实验组中肠间质细胞分布稀疏,细胞突起不明显,每切片平均计数(5.8±5.6)个,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下括约肌中也可见一氧化氮合酶染色阳性神经纤维,对照组染色神经纤维粗大,染色深,实验组中神经纤维纤细,染色淡,分布稀疏,两组在染色强度上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肠间质细胞和一氧化氮合酶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中分布和表达异常,两者可能与贲门失弛缓症发病有关。
李亮周平红姚礼庆徐美东陈巍峰蔡明琰胡健卫李全林刘靖正崔钊
关键词:食管失弛症肠间质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超声内镜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EA)患者在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前行超声内镜(EUS)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8月至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共为34例拟行POEM的EA患者(EA组)和30例接受胃EUS检查者(对照组)进行食管EUS检查,分别测取贲门口、贲门上5cm、贲门上10cm、贲门上15cm处固有肌层厚度、环形肌层厚度并计算环形肌层比例。比较组内和组间的肌层厚度差异。观察不同食管肌层厚度与EA患者POEM后并发症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EA组和对照组相同部位固有肌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贲门口、贲门上5cm、贲门上10cm、贲门上15cm处的t=1.210、1.116、0、0.292,P均〉0.05)。EA组责门口、贲门上5cm、贲门上10cm、贲门上15cm处环形肌层厚度分别为(1.72±0.49)、(1.86±0.81)、(1.56±0.47)、(1.41±0.48)mm,对照组则分别为(1.06±0.50)、(1.40±0.33)、(1.05±0.37)、(0.78±0.12)mm,相同部位比较,EA组皆厚于对照组(t=5.326、2.903、4.778、6.993,P均〈0.05)。相同部位环形肌层比例比较,EA组皆高于对照组。固有肌层厚度〈2mm的EA患者POEM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EA患者POEM前行EUS检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钟芸诗李亮周平红马丽黎时强徐美东任重朱博群刘靖正姚礼庆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内镜超声检查手术后并发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脂肪瘤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脂肪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采用ESD方法切除的32例消化道巨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脂肪瘤中位于食管1例、胃6例、十二指肠2例、回盲瓣7例、结肠15例、直肠1例。术前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为93.8%(30/32)。肿瘤最大径为3.o至8.0cm,平均4.2cm。结果32例脂肪瘤均在内镜下成功剥除,成功率为100%(32/32)。ESD手术时间为25至110min,平均3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40m1,未出现穿孔和术后出血。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脂肪瘤。随访率为90.6%(29/32),随访时间为6至36个月,无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巨大脂肪瘤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徐关东李亮王小云陈巍峰张轶群周平红马丽黎钟芸诗姚礼庆
关键词:胃黏膜肠黏膜胃肠肿瘤脂肪瘤
内镜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直肠大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行内镜下切除的89例结直肠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患有大息肉94枚,其中亚蒂或广基20枚,侧向发育型肿瘤9枚,息肉最大直径为2.0~5.5 cm;所有息肉均在内镜下完整切除,并发出血6例,穿孔2例,并发症均在内镜下处理成功;术后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75枚(79.8%),炎性增生息肉13枚(13.8%),腺癌6枚(6.4%),其中黏膜内癌4枚。术后3例腺瘤患者复发,再次行内镜下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内镜下行结直肠大息肉切除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确切。
沈雪辉徐美东李亮姚礼庆
关键词:结直肠大息肉内镜治疗
多年进食困难,一朝”微创”解除
2011年
1小时解决10年病痛近十年来,安徽的吴先生一直被一种叫作“贲门失弛缓症”的疾病困扰着,进食困难,严重时甚至连水都难以下咽。当地医生告诉他,要治疗这种病,必须做开胸或开腹手术,切断食管下端周围的肌肉,
徐美东李亮
关键词:进食困难微创贲门失弛缓症开腹手术食管下端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初探被引量:110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研究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6~62岁,平均43岁,病程2-20年,平均8.4年。POEM的主要步骤包括: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术,手术时间45-115min,平均68.5min,黏膜下隧道长度8~13cm,平均9.5cm,环形肌切开长度7~11cm,平均8.5cm,无1例出现与POEM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4个月,平均2.5个月,7例吞咽困难明显得到解除;1例术后15d出现进食困难及呕吐,胃镜检查发现黏膜下窦道形成,行内镜下窦道切开。结论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POEM治疗AC短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解除AC患者吞咽困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观察。
周平红姚礼庆蔡明琰钟芸诗任重徐美东陈巍峰秦文政胡健卫李亮刘靖正王萍秦新裕
关键词:吞咽障碍食管失弛症内窥镜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及其防治探讨被引量:53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及其防治情况,为该手术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经验指导。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19例患者资料,总结术中、术后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包括出血16.0%(19/119),黏膜层破损7.6%(9/119),皮下和纵隔气肿22.7%(27/119),气胸2.5%(3/119)。手术当晚并发症包括疼痛36.1%(43/119)、气胸5.9%(7/119)。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19.3%(23/119)、迟发性出血0.8%(1/119)、胸腔积液48.7%(58/119)、肺部少量炎症或节段性肺不张49.6%(59/119)、纵隔及皮下气肿63.9%(76/119)、隔下气体或气腹39.5%(47/119)。随访过程中并发症:黏膜层狭窄致进食困难1例和隧道开121裂口,食物蓄积1例。全组无一例与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所有并发症经对症、保守治疗痊愈,无一例追加外科手术病例。结论POEM术的主要并发症是纵隔、皮下气肿,气胸,气腹,以及出血等,经对症保守治疗均可及时有效处理。
任重钟芸诗周平红徐美东蔡明琰李亮时强姚礼庆
关键词:食管失弛症并发症
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治疗新进展被引量:42
2011年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最常见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不良,引起吞咽困难、食物停滞和近端食管扩张。多发于青壮年,具体病因不清,一般认为是肌肉神经性病变所致。临床上AC表现为液体和固体食物的吞咽困难以及体质量减轻、餐后反食、夜间呛咳、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李亮朱博群周平红姚礼庆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食管下括约肌固体食物神经性病变体质量减轻
应用金属夹缝合胃壁全层缺损的动物实验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金属夹缝合胃全层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在胃体部全层切开直径2cm的缺损后,第1组不缝合胃壁缺损.第2组用金属夹夹闭胃壁黏膜层.第3组用金属夹夹闭胃壁全层,第4组用3-0丝线缝合胃壁全层。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处死各组动物,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定创面爆破压;并取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创面炎性反应及组织纤维增生情况。结果第1组动物术后34h内全部死亡,其他各组动物均良好存活.所有存活动物无腹腔内出血和感染表现。第2、3组与第4组相比,手术耗时短[(45.8±1.6)min和(42.5±1.5)min比(48.0±1.4)min,P〈0.05];第3天创面爆破压低](36.9±4.6)mmHg和(39.8±4.1)mmHg比(50.5±4.2)mmHg,P〈0.05];第7天创面爆破压3组间差异无统计尝意义[(95.0±7.9)mmHg、(97.8±6.8)mmHg和(98.5±7.0)mmHg,P〉0.05]。相同时间点创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金属夹缝合组炎性反应较轻,Masson染色反映创面愈合无明显差别。结论应用金属夹缝合胃部全层缺损,无论夹闭胃黏膜层或全层组织,均能达到与手术缝线缝合相同的临床愈合效果和质量。
刘靖正周平红姚礼庆徐美东蔡明琰钟芸诗胡健卫任重李亮朱博群
关键词:内镜全层切除术金属夹动物模型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评价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方法2011年9.11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对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手术.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利用固态高分辨率胃肠动力学检查系统行食管动力学检查.分析手术前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下括约肌4s完全松弛压(4sIR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和食管体部收缩性和传导性的变化。结果POEM术后,LESP由术前的(29.1±17.0)mmHg下降为(14.6±4.9)mmHg,下降幅度为49.8%(P〈0.01);4slRP由术前的(24.2±15.1)mmHg下降为(10.4±3.4)mmHg(P〈0.01);但手术前后LESRR和LES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术前食管运动均缺少蠕动性收缩,术后有7例患者食管收缩运动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蠕动,但仍达不到正常水平;其余13例患者的蠕动情况无明显变化。结论POEM术可显著降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和松弛压.但对食管的收缩运动却无明显影响。
钟芸诗李亮周平红徐美东任重朱博群姚礼庆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食管动力食管测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