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峰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角膜
  • 1篇性疾病
  • 1篇眼病
  • 1篇眼用
  • 1篇眼用凝胶
  • 1篇遗传性
  • 1篇遗传性疾病
  • 1篇移植排斥
  • 1篇翼状胬肉
  • 1篇治疗性
  • 1篇散光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缺损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免疫排斥...
  • 1篇凝胶
  • 1篇排斥
  • 1篇排斥反应
  • 1篇切削术
  • 1篇缺损

机构

  • 5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5篇牛晓霞
  • 5篇李云峰
  • 1篇王秀珍
  • 1篇洪晶
  • 1篇高桂兰

传媒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角膜不同保存方法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相关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角膜不同保存方法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随机用Wistar大鼠30只作为供体,SD大鼠60只作为受体。建立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3组,各组分别使用不同保存方法的Wistar鼠眼为供体角膜。观察3组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指数(RI)、植片存活时间(MST)和植片的病理变化。结果:MST湿房保存组(Ⅰ组)为10.4±1.70d,中期保存液保存组(Ⅱ组)为12.9±1.81d,深低温保存组(Ⅲ组)为16.1±2.57d。Ⅲ组MST明显延长,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P<0.01)。角膜移植术后10d时HE染色显示Ⅲ组炎性反应较Ⅰ组、Ⅱ组明显减轻。结论:深低温保存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降低,发生时间延迟。
牛晓霞洪晶李云峰战露阳
关键词:角膜移植排斥
PTK治疗双眼近视伴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1例被引量:1
2011年
0引言 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双眼性、原发性的具有病理组织特征改变的疾病,与原来的角膜组织炎症或系统性疾病无关。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CD)是角膜营养不良之一,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暂无有效治疗手段。其病理组织学具有特征性,角膜颗粒为玻璃样物质,颗粒物的确切性质和来源仍然不清,可能是细胞膜蛋白或磷脂异常合成或代谢的产物。我们对1例近视伴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患者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联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牛晓霞雷达威李云峰
关键词: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近视PTK系统性疾病
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价200g/L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168例(包括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58例;化学烧伤24例;胬肉手术术后86例),随机分成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组(84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组(bFGF,84例)。两组均滴眼4次/d,共7d。观察上皮缺损修复和患眼局部症状、体征等指标。结果: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组和bFGF组疗效判断指标较治疗前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组有效率(83.3%)高于bFGF组(69%);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角膜炎、化学烧伤和手术所引起的有效率分别为72.4%,69.2%和95.2%;观察过程中未见局部刺激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牛晓霞李云峰战露阳
关键词:角膜上皮缺损
翼状胬肉面积与角膜散光关系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面积(侵入角膜长度、角膜缘宽度、总面积)和角膜散光的关系。并探讨其引起角膜性散光的临界面积和翼状胬肉手术的时机及必要性。方法观察112单眼鼻侧翼状胬肉患者,分别测量出其侵入角膜长度、角膜缘宽度和总面积(总面积计算方法:翼状胬肉头部至半月皱襞的距离×角膜缘宽度/2)。角膜曲率计和OrbscanⅡ(3 mm区域)用以测量角膜散光。结果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长度0.38~5.69 mm,平均(2.15±1.12)mm,宽度1.35~8.26 mm,平均(3.27±1.20)mm;总面积(1.8~20.5)mm^2,平均(6.6±4.1)mm^2。翼状胬肉眼引起的角膜散光的平均值[(3.2±1.9)D]明显较对侧眼[(0.26±0.5)D]有显著意义(P〈0.001)翼状胬肉引起角膜散光中顺规散光占59.2%,逆规散光占30.6%,斜轴散光占10.2%。翼状胬肉总面积与侵入角膜长度和角膜缘宽度呈正相关。不同翼状胬肉眼间侵入角膜长度越大,角膜缘宽度越宽,引起角膜散光越大(P〈0.001)。翼状胬肉头部侵入角膜达(2.0±0.3)mm、宽度达(5.0±0.2)mm、总面积(6.25±1.9)mm^2可以引起(2.5±0.9)D的角膜散光。结论翼状胬肉总面积(侵入角膜长度、角膜缘宽度、总面积)与角膜散光存在显著相关性。翼状胬肉头部侵入角膜达(2.0±0.3)mm、宽度达(5.0±0.2)mm、总面积(6.25±1.9)mm^2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以使散光得以改善,从而提高患眼视力。
牛晓霞王秀珍雷达威李云峰
关键词:角膜散光翼状胬肉
睑板腺按摩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在东北地区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 探讨应用睑板腺按摩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东北地区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1月东北地区诊治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403例(767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1采用“按摩+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人工泪液(卡波姆眼用凝胶)”治疗,治疗组2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只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Ⅱ)、角膜染色评分以及干眼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三组治疗前主观症状、BUT、SchirmerⅡ、角膜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1、治疗组2患者主观症状、BUT、SchirmerⅡ、角膜染色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但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1、治疗组2有效率分别为87.1%(122/140),60.8%(7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9%(65/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治疗组2有效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治疗应从病因着手进行热敷+按摩+抗炎综合治疗,有利于泪膜脂质层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重建,恢复泪膜的完整性,使干眼及眼表炎性反应消除.但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仍需门诊持久的观察治疗以及日常生活饮食的指导.患者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临床疗效的关键.
牛晓霞李云峰战露阳高桂兰
关键词:睑板腺干眼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