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云峰

作品数:62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科研计划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养殖
  • 14篇海蜇
  • 11篇基因
  • 11篇刺参
  • 7篇星鲽
  • 7篇养殖技术
  • 7篇CDNA文库
  • 5篇圆斑星鲽
  • 5篇扇贝
  • 5篇文库构建
  • 5篇虾夷扇贝
  • 5篇CDNA文库...
  • 4篇选择育种
  • 4篇育种
  • 4篇生物学
  • 4篇文蛤
  • 4篇免疫
  • 4篇克隆
  • 4篇工厂化
  • 4篇仿刺参

机构

  • 60篇辽宁省海洋水...
  • 15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大连工业大学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辽宁省海洋与...
  • 1篇辽宁出入境检...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60篇李云峰
  • 42篇赫崇波
  • 40篇高祥刚
  • 26篇鲍相渤
  • 24篇苏浩
  • 24篇刘卫东
  • 17篇高磊
  • 12篇周遵春
  • 11篇李玉龙
  • 7篇王健
  • 4篇王彬
  • 4篇李宏俊
  • 4篇李石磊
  • 4篇傅立元
  • 3篇董颖
  • 3篇陈仲
  • 3篇刘忠颖
  • 3篇刘星
  • 3篇鲍相勃
  • 3篇高杉

传媒

  • 16篇水产科学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鱼类种子工程...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遗传
  • 2篇水产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齐鲁渔业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北京水产
  • 1篇辽东学院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渔业信息与战...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斑点叉尾免疫相关基因及疾病防御被引量:1
2013年
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亦称沟鲶,为淡水温水性鱼类,天然分布于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部分地区。斑点叉尾是美国主要的淡水养殖种类之一,其产量超过美国淡水鱼总产量的一半以上[1]。该鱼食性杂。
赫崇波高磊苏浩高祥刚李云峰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免疫相关基因
DNA条形码在海蜇食物组成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对海蜇的食性进行研究有助于查明其饵料来源及其在食物网中的功能地位,而全面准确地获取其食物种类信息是关键。由于传统镜检方法具有局限性,目前对海蜇具体的摄食种类和食物结构尚缺乏充分的了解。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给海蜇食性研究带来了机遇。笔者以线粒体COⅠ和ITS-5.8SrDNA这两种基因片段为DNA条形码标记,对辽东湾近海海蜇的现场食物组成进行分析,比较两种分子标记作为海蜇食性鉴定条形码的适用性和潜力,评估这两个DNA条形码用于检测海蜇食物组成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显示:基于COⅠ基因通用引物扩增海蜇现场样品所构建的克隆文库共获取36个有效序列,来源于4个物种;而基于ITS-5.8SrDNA通用引物扩增共得到30个有效序列,来源于10个物种。利用DNA条形码技术能检测到鱼卵、仔稚鱼或成鱼碎屑、贝类浮游幼体等海蜇的潜在食物种类。研究结果表明,以传统测序为基础的DNA条形码技术由于测序通量低,在研究海蜇这一广食性种类的食物谱时可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海蜇乃至水母的食物组成提供参考。
李玉龙鲍相渤高祥刚段妍王彬董婧李云峰
关键词:海蜇DNA条形码
一种幼海蜇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腔肠动物门水母体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幼海蜇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具体为:取幼海蜇触手,放入95%酒精中脱水后,放入离心管中,按照CTAB法提取幼海蜇DNA。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快速幼海...
李云峰赫崇波李石磊刘卫东高祥刚鲍相勃苏浩高磊
文献传递
海蜇4个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利用30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对天津大港、辽宁盘锦、山东烟台、江苏射阳近海4个自然群体的120个海蜇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0333~6.8333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3906~0.5059,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353~0.5986,4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3902~0.5497。遗传距离分析显示,盘锦群体和烟台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0653),亲缘关系最近;而盘锦群体与射阳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629),亲缘关系最远。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盘锦和烟台群体聚为一支,之后再与大港群体聚为一支,最后与射阳群体聚为一类。综上,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处于中高程度,遗传距离与试验群体地理距离基本相符。本研究的结果将为海蜇分子遗传育种和种质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狄明玉周遵春李云峰田梅琳侯红漫李玉龙鲍相渤赫崇波
关键词:海蜇自然群体微卫星
16SrRNA检测技术及其在水产增养殖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仲禾刘星高祥刚李云峰赫崇波
关键词:水产
虾夷扇贝外套膜和肾脏组织cDNA文库构建以及EST的初步分析
李云峰刘卫东高祥刚李文姬刘莹李宏俊王健鲍相渤
关键词:虾夷扇贝CDNA文库免疫相关基因EST-SSR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染色体及其核型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囊胚期的胚胎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标本,经Giemsa和DAPI染色后,观察和分析囊胚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海蜇染色体数2n=42,核型公式为2n=10m+14sm+12st+6t,NF=78,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比较分析表明,海蜇是腔肠动物中的原始类群。本研究结果将为染色体操作育种、杂交育种等育种方法在海蜇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李云峰孙巍周贺李玉龙鲍相渤
关键词:海蜇染色体核型分析
辽宁鲆鲽类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被引量:1
2013年
辽宁是海洋大省,也是海水养殖大省。近年来,以大菱鲆( Scophthalmus maximus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星鲽(Verasper)为代表的鲆鲽类养殖产业已成为辽宁省海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1]。21世纪以来,辽宁省鲆鲽类养殖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至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成为一些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推动了全省海水养殖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省鲆鲽类工厂化养殖总面积2.73×106 m2,池塘养殖面积4.67×102 hm2,网箱养殖面积1.07×104 m2,其年产量3.05×104 t ,占全国产量7.32×104 t的41.7%。但是,随着鲆鲽类产业的发展和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如深井海水资源消耗不断增加,可利用的地下海水逐步枯竭,近海水域水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养殖模式老化、技术装备落后、优良苗种普及率低和优质配合饲料短缺,病害防控水平和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鲆鲽类养殖增长方式的转变,笔者从苗种生产、良种养殖、养殖模式、疾病防控、饲料、产品质量控制、科研投入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辽宁省鲆鲽类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苏浩姜秀凤梁恩义赫崇波王宝义高祥刚李云峰
关键词:鲆鲽类
海蜇摄食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是食用价值与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大型食用水母,兼有药用功效,为“海产八珍”之一,在分类学上属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海蜇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近岸浅海海域,此外在日本西部、朝鲜半岛西部和俄罗斯远东近海也有少量分布。
李玉龙高祥刚鲍相渤付杰李轶平苏浩孙明李云峰
关键词:海蜇摄食习性
圆斑星鲽肌肉和脾脏组织cDNA文库构建及部分ESTs分析
分别以健康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肌肉、脾脏组织为材料,构建了圆斑星鲽肌肉和脾脏组织的经典cDNA文库.对文库质量的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文库的库容量分别为5.0×106和1.1&#215...
赫崇波高祥刚刘星李云峰
关键词:圆斑星鲽CDNA文库ESTS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