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一言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电刺激
  • 3篇帕金森
  • 3篇疾病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直流电刺激
  • 2篇神经疾病
  • 2篇生物医学
  • 2篇疼痛
  • 2篇帕金森病
  • 2篇慢性疼痛
  • 2篇经颅电刺激
  • 2篇TDCS
  • 1篇兴奋性
  • 1篇行为学
  • 1篇阳极
  • 1篇阴极
  • 1篇烧伤

机构

  • 10篇重庆大学
  • 1篇质量检验中心

作者

  • 10篇李一言
  • 9篇田学隆
  • 3篇俞雪鸿
  • 3篇蒋巍巍
  • 3篇钱龙
  • 1篇罗兰英
  • 1篇张箭
  • 1篇李家平
  • 1篇周平
  • 1篇李丽丽

传媒

  • 2篇传感器与微系...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电子技术应用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电刺激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由于其有效性和无创性,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tDCS主要采用25-35cm2的电极,阴极和阳极之间通以0.5-2mA...
田学隆李一言
关键词:神经疾病慢性疼痛抑郁症
文献传递
经颅电刺激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由于其有效性和无创性,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tDCS主要采用25—35cm2的电极,阴极和阳极之间通以0.5-2mA...
田学隆李一言
关键词:神经疾病慢性疼痛抑郁症
一种用于神经肌肉疾病评估系统的幅相测量电路的设计
2011年
神经肌肉疾病评估系统的关键是能同时准确提取幅值和相位信息。利用AD8302的高度集成特性设计了一种幅相测量电路。给出了电路原理图,详细论述了测量频率为50 kHz时,幅相测量电路设计的具体方法。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幅值和相位的测量性能与额定值比较接近。在±20 dB范围内,幅值测量精度在±0.5 dB以内;在±90°范围内,相位测量精度在±0.9°以内。
李丽丽田学隆李一言
关键词:神经肌肉疾病AD8302
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被引量:8
2012年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然而单次经颅直流电刺激的后效往往只能维持几个小时。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治疗作用。方法:在SD大鼠黑质致密部和腹侧被盖区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完全随机分成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对前两组大鼠初级运动区进行连续刺激10d,电流强度为80μA,刺激时间为30min/d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照组不施加电刺激。结果与结论:重复阳极或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大鼠平均转速的减小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P<0.05),刺激的后效可持续二三周;而对潜伏期和旋转持续时间改善作用不明显(P>0.05)。若保持两刺激组的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刺激位置一致,则发现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较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大鼠平均转速的减小更显著。结果提示使用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能够显著减小帕金森大鼠的旋转运动中的平均转速,且阴极刺激的效果更好。
俞雪鸿田学隆李一言蒋巍巍钱龙
关键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阳极阴极
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帕金森大鼠行为学症状的研究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非麻醉状态下SD大鼠的简单有效的tDCS实验方案,并通过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对直流电场进行仿真,证实所施加的电流可以有效的进入皮层。然后通过这种实验方案,验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能够缓...
李一言
关键词:帕金森动物模型皮层兴奋性
基于模糊PID的防烧伤红外理疗仪温控系统设计被引量:5
2012年
红外理疗仪在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红外理疗过程中,对红外辐照强度和辐照时间控制不当,就会造成患者被照射部位发生烧伤。根据患者产生低温烧伤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PID的温度控制方法,并设计了以PIC16F877A单片机为核心的红外理疗仪温度测控系统。实验表明:该装置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被照射部位发生烧伤。
李家平田学隆李一言
关键词:模糊PID非接触测温
不同强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大鼠旋转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旋转行为学的影响。方法根据完全随机原则,将成功造模的32例PD大鼠分成3个刺激组和1个假刺激组,每组8只。给予3个刺激组的左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直流电刺激分别为20、80、200μA的阳极刺激,刺激时间为30 min;给予假刺激组30 s的假刺激。tDCS后,对PD大鼠腹腔注射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记录PD大鼠旋转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和平均转速(30 min内)。结果刺激后,80μA刺激组、200μA刺激组均与假刺激组的平均转速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80μA刺激组和200μA刺激组的平均转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适当强度的tDCS对PD大鼠的旋转运动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考虑到安全性,最佳的刺激强度为80μA。
李一言田学隆蒋巍巍钱龙俞雪鸿
关键词:帕金森病
无创脑刺激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近年来,无创脑刺激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理学、精神病学等的治疗越来越引起关注。与手术及深部脑刺激相比,无创脑刺激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迅速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和应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作为无创脑刺激最常用的两种技术,在治疗神经性疾病中展示出了非常有潜力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TMS和tDCS两种无创脑刺激的研究历史、基本原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在帕金森病、阿兹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钱龙李一言蒋巍巍俞雪鸿田学隆
关键词:TMSTDCS神经退行性疾病
基于MSP430的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的设计被引量:5
2011年
睡眠质量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为减小多导睡眠图仪监测睡眠时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心理负荷,采用了一种仅通过监测双光源手指脉搏信号来完成患者睡眠质量监测的方法。通过硬件电路采集整夜的双光源手指脉搏波信号,再用上位机软件对信号进行分析,从中分离出睡眠相关信息,从而对睡眠质量进行客观评估。该方法对睡眠几乎没有影响,记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可以较好地判断睡眠质量,适用于对患者长时间的睡眠监测。
张箭田学隆李一言
关键词:MSP430
心电电极除颤过载恢复性能测试系统被引量:3
2011年
除颤过载恢复是心电电极的重要电性能,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除颤后心电波形的检测和显示,进而影响对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进程。文中开发了一种心电电极除颤过载性能测试系统,根据最新医药行业标准,基于C8051F340的硬件系统,通过USB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在LabVIEW的软件平台上,实现了对除颤恢复性能指标的检测(包括交流阻抗的测试)。系统采用良好的电隔离控制和检测,能精确控制测试过程中的充放电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有效的测试电极对的除颤过载恢复性能,并具有安全、准确、操作简单等优点。
罗兰英田学隆周平李一言
关键词:C8051F34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