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哲龙
- 作品数:16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静息肺功能的变化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比较分析系统性硬化症 (SSc)患者有、无呼吸道症状等不同状态时静息肺功能的变化 ,以观察其不同阶段肺损害的程度。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SSc患者 6 8例 ,测定静息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无任何呼吸道症状组胸片异常占2 3 .2 % ,弥散功能障碍高达 91.1% ,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占 42 .3 % ,小气道功能障碍占 5 6 .8%。有呼吸道症状组胸片异常占6 6 .7%。无呼吸道症状组和胸片正常组SSc患者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中均有 2项均值 (FEF2 5%~ 75% 和DLCSO)异常 ,而有呼吸道症状组和胸片异常组则分别有 5项异常。四组均以DLCO、FEF2 5%~ 75% 和PEF下降的发生率和下降幅度最大。各组FEV1/FVC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SSc肺功能改变与呼吸系统症状和胸片异常改变有关 ,且早于呼吸系统症状出现和胸片异常改变前。弥散功能障碍和小气道病变是SSc早期的肺功能改变。
- 王洪武刘又宁朴哲龙郝峰英
-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肺间质病变肺功能胸片
- 国内正常成人的肺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与年龄、体质量、性别及身高的影响作用(英文)被引量:2
- 2005年
- 背景:虽然已有充分证据表明成人的肺弥散能力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但年龄范围中体质量、性别及身高等相关因素对呼吸膜弥散能力及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影响,以及此项因素下呼吸膜弥散能力与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及肺弥散能力关系尚需深入探讨。目的:探讨正常人的呼吸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与肺弥散能力及年龄、身高、体质量和性别的关系。设计:以健康成人为观察对象,采用多元线性相关、逐步回归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及回归方程,组间差异使用F检验及Q检验。对象:选择1997-04/1997-10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查体健康受试者100人,男女各50例,分成5个年龄组,分别为20~29,30~39,40~49,50~59,60~69岁组,每组20人,男女各10人。均自愿参加。方法:健康成人肺弥散能力和呼吸膜弥散能力测定使用Sensormedics2200肺功能仪,肺毛细血管血流量测定后采用公式法计算(1/肺弥散能力=1/呼吸膜弥散能力+1/θ肺毛细血管血流量,θ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速率,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成反比,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不受θ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相关、逐步回归方法计算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相关性,采用回归方程显示年龄、身高、体质量与肺功能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正常人的呼吸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与肺弥散能力、年龄、身高和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健康成人10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健康成人100人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在5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②女性年龄及各项肺功能间的关系:年龄与肺弥散能力、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呈显著负相关(r=-0.6460~-0.8146,P<0.01)。肺弥散能力与呼吸膜弥散能力、肺毛细血管�
- 郝峰英茌璐琪刘又宁朴哲龙
- 关键词:肺弥散能力年龄身高
- 特发性单侧膈肌麻痹1例被引量:2
- 2002年
- 余秉翔朴哲龙刘又宁
- 关键词:呼吸肌麻痹呼吸功能试验病例报告
- 体外膈肌起搏对肺气肿患者康复价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8例肺气肿稳定期患者接受一疗程(20天)的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后,其膈肌收缩力、膈肌疲劳耐受性及动脉血气、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表明体外膈肌起搏对COPD患者具有一定的康复价值。该方法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余秉翔黄念秋刘又宁张余朴哲龙
- 关键词:体外膈肌起搏肺气肿康复
-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静息肺功能的变化
- 2000年
- 目的:比较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有、无呼吸道症状等不同状态时静息肺功能的变化,以观察其不同阶段肺损害的程度.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SSc患者68例,男10例,女58例,平均年龄41.5岁,测定静息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无任何呼吸道症状组胸片异常占23.2%,弥散功能障碍高达91.1%,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占42.3%,小气道功能障碍占56.8%.有呼吸道症状组胸片异常占66.7%.无呼吸道症状组和胸片正常组SSc患者实测值占预计值%均有2项均值(FEF_(25%~75%)和DLco)异常,而有呼吸道症状组和胸片异常组则分别有5项异常.四组均以DLco、FEF_(25%~75%)和PEF下降的发生率和下降幅度最大.各组FEV_1/EVC均在正常范围内.胸片正常组VC、TLC、FRC和DLco明显高于异常组.结论:SSc肺功能改变与呼吸系统症状和胸片异常改变有关,且早于呼吸系统症状出现和胸片异常改变前.弥散功能障碍和小气道病变是SSc早期肺功能改变.肢端型SSc亦有很高比例的肺功能损害.SSc早期存在代偿性肺气肿.
- 王洪武刘又宁朴哲龙郝峰英
-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肺间质病变肺功能
- 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分析结缔组织病 (CTD)重叠综合征 (OLs)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等的变化 ,以探讨其早期对肺的损害。方法 分析经临床确诊的 37例OLs临床特点及静息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43.1岁 ,女性占 89.2 %。临床表现为关节肿痛占 1 0 0 % ,3/4的患者有雷诺现象 ,2 /3患者有皮肤硬化 ,约半数患者有晨僵 ,约 1 /3患者有呼吸系统症状。肺功能主要表现为PEF、FEF2 5 %~ 75 % 和DLCO下降 ,弥散功能障碍占 80 .0 % ,小气道功能障碍占 51 .4%。结论 OLs患者常有关节症状和皮肤病变 ,肺功能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和小气道功能障碍 ,其中又以弥散功能下降发生率最高。
- 王洪武刘又宁朴哲龙郝峰英
-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肺功能
- 膜材料和透析液对血透中患者血气的影响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研究了四种不同膜材料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两种透析液对血透过程中患者血气的影响。结果发现,生物相容性最差的铜仿膜对血透过程中患者血氧分压影响最大,其次为醋酸纤维膜及血仿膜。PMMA膜生物相容性最好,对血氧分压的影响甚微。醋酸盐透析时,患者可呈现持续低氧分压状态。提示对于心肺功能不稳定的血透患者应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尽量不用醋酸盐透析液。
- 朱宁周婧毛军陈香美金贵清朴哲龙
- 关键词:生物相容血气膜材料血液透析
- 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最大跨膈压、膈肌肌电图检查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介绍了最大跨膈压(Pdimax)、膈肌肌电图(EMGdi)检查方法及16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检查结果,并与肺功能、血气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dimax与PaCO_2、RV/TLC、FRC相对值显著负相关,与VC、IG、FVC、MVV显著正相关。讨论了膈肌检查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 余秉翔黄念秋刘又宁沈定国张余朴哲龙
- 关键词:肺气肿呼吸功能试验肌电描记术
- 结节病患者肺功能变化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肺结节病患者肺功能测试的研究。方法 :40例肺结节病患者不同时期肺功能测试结果和应用激素的回顾分析。结果 :显示此类患者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并伴有弥散功能下降和小气道功能受限 ,PaO2 明显下降 ,pH升高 ,PaCO2 也有下降的趋势。激素治疗结果显示 ,患者的MMF有明显的提高。其它肺功能指标如VC ,RV ,RV/TLC ,MVV ,FEV1,DLCO等都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VC ,RV ,MMF ,DLCO ,DLCO/VA等对诊断结节病的病情发展有直接参考价值 ,而MMF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有显著的变化 。
- 郝峰英解立新朴哲龙金桂清刘又宁
- 关键词:结节病呼吸功能试验肺弥散能力糖皮质激素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结缔组织病患者膜弥散与肺血管床容量的分析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结缔组织病患者静息及运动后即刻的肺弥散能力(DL)、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Vc)的变化,探讨其对结缔组织病肺改变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COPD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名,结缔组织病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名,测定静息时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DL及运动后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DL,分别按Roughton和Forster方法计算静息时及运动后即刻Dm和Vc。结果(1)静息时COPD患者DL的降低主要由Dm降低引起,Vc尚能维持正常;而结缔组织病患者DL的降低是由Dm、Vc共同降低所致;(2)运动后正常对照组和COPD组DL、Dm、Vc均增高,但COPD组增高的幅度明显降低,结缔组织病组则无明显增高。(3)静息时DL、Dm、Vc均正常的结缔组织病患者运动后DL、Dm、Vc不增加。结论运动后Dm、Vc的测定对发现结缔组织病肺病变最为敏感,并可为明确DL下降的原因以及判定病变程度提供了可靠依据。
- 茌璐琪刘又宁朴哲龙郝峰英张青勉
-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胶原病肺弥散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