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露培

作品数:8 被引量:19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壳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3篇地壳上地幔
  • 3篇地震
  • 3篇地幔
  • 3篇上地幔
  • 2篇盆地
  • 1篇地壳上地幔结...
  • 1篇地壳上地幔速...
  • 1篇地震学
  • 1篇地幔结构
  • 1篇动力学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构造
  • 1篇震源
  • 1篇震源模型
  • 1篇三维P波速度...
  • 1篇三维速度结构

机构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成都地质学院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作者

  • 8篇朱露培
  • 7篇曾融生
  • 4篇丁志峰
  • 2篇吴大铭
  • 2篇刘福田
  • 2篇孙为国
  • 2篇何正勤
  • 1篇周兵
  • 1篇张东宁
  • 1篇朱介寿
  • 1篇林中洋
  • 1篇朱良保
  • 1篇王椿镛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

  • 1篇2000
  • 3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京津唐张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被引量:77
1990年
采用作者最近新提出的频谱参数化方法,对北京电信传输台网2447个远震P波到时残差数据进行了反演,说明新的参数化方法能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数据.反演结果表明,京津唐张地区深部100多km内存在明显的速度横向不均匀性;50 km以上部分的结构与地表的地质构造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燕山隆起区下部表现为高速异常区,而凹陷区下部则呈现低速异常区;深度100 km以下,地表构造的痕迹逐步消失,异常蝠度也相应降低.研究区域范围内存在三个大的低速异常块体,其中以天津、唐山附近的水平尺度为100 km左右的低速异常区幅度最大,向下一直延伸到约100 km的深度,而且在100 km以下存在一低速异常构造与之对应.研究区域内发生的强震大部分都位于低速异常区边缘向高速区过渡的梯度带上.
朱露培曾融生刘福田
关键词:地壳上地幔P波
青藏高原及其东部邻区的三维地震波速度结构与大陆碰撞模型被引量:60
1992年
自从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印度的大量地壳物质向欧亚大陆的地壳和上地幔挤入.寻找这些物质储藏的处所是了解大陆碰撞过程的关键.利用地震波层折成像方法.研究三维地震波速的结构,可为发现青藏及其邻区地壳和上地幔的异常物质提供证据.本文引用并分析地震面波和体波的层析成像结果.提出印度次大陆向欧亚大陆挤入的新模式,它不仅符合地震波速度数据,而且也和地质及地球物理现象相匹配.印度次大陆向欧亚大陆挤入的新模式可归纳如下:(1)印度次大陆的地壳向青藏的下部地壳挤入,而不是向青藏的地壳底部或上地幔的软流层挤入;(2)增多的青藏下地壳物质沿破裂的地壳底面,向东部邻区(青川滇)的上地幔软流层下插;(3)青藏中部及川滇上地幔较轻的热物质分别自地壳底面涌入地壳中;上涌物质可以达到地表附近(青藏中部)或是达到25km 深度的中地壳(川滇).视不同地区条件的不同而异.地表的张性构造和热物质的上升有密切关系.
曾融生朱介寿周兵丁志峰何正勤朱露培骆循孙为国
关键词:青藏高原
利用宽频带远震体波波形研究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初步结果被引量:9
1992年
利用根据中美合作研究青藏高原深部结构计划布设在青藏高原上的11个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体波数据,采用接收函数(receiver function)反演的方法,对各台站下面地壳上地幔地震波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台站接收函数是通过将三分向地震记录的两个水平分量旋转合成得到径向分量,然后在频率域除以垂直分量并变换回到时间域得到的,它仅与台站下面介质结构有关,而基本上与震源函数和传播路径无关。为压制噪声干扰,对来自同一方向上一定震中距范围内的远震记录得到的接收函数进行了叠加。采用分层弹性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矩阵理论,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分层介质的理论接收函数以及它对各层弹性参数的偏导数,从而利用迭代线性反演可从观测接收函数得到台站下面的一维速度结构。本文给出了其中3个台,即温泉台、格尔木台和日喀则台的初步结果,它们分别位于高原的中部、北部和南部。从各台的接收函数中都可看到清晰的 Moho 面上的 P-S 转换波震相,其相对直达 P 波的走时延迟分别为:温泉台7.9s(东北方向结果),8.3s(东南方向结果);格尔木台8.2s;日喀则台9.0s,如此大的延迟表明高原地壳的巨厚.各台站接收函数波形的差异反映了高原南部与中北部构造上的差异,位于中北部的温泉台和格尔木台的接收函数波形都比较简单。
朱露培曾融生吴大铭ThomasJ.OwensGeorgeE.Randall
关键词:青藏高原接收函数反演
一种新的三维速度结构反演模型参数化方法被引量:6
1990年
本文针对三维速度反演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模型的参数化作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化方法.同以往采用的矩形分块或划分网格点的方法不同,将待求扰动场按其空间频率展开,反演各阶频率系数.从三维傅氏级数理论出发,导出了一个简明且便于计算的三维空间频谱展开公式,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在空间域内离散模型和空间频率域内离散模型的不同之处. 理论分析表明,在空间域内采用过参数化离散模型来反演,会在所得到的解中混入人为的虚假结构,从而使反演解发生畸变.采用在频率域内离散模型的频谱参数化方法反演,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点.频谱参数化方法也使得我们可以过参数化(over-parameterization)离散模型,便于最大程度地从资料中提取正确信息,对模型的分辨程度完全取决于观测系统的分辨能力.这种方法在得到稳定的反演解的同时,还可得到观测系统在空间三个方向上的分辨率.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证实了以上结论.
朱露培曾融生刘福田
关键词:数值模拟地震
青藏高原的地壳地震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综述了自1976年以来全球地学界对青藏高原所作的地壳地震学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当前解释青藏高原隆起的三种假说,同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可能采用的方法。
王椿镛朱良保朱露培丁志峰
关键词:地壳地震学青藏高原
利用宽频带远震体波数据研究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
<正>利用根据中美合作研究青藏高原深部结构计划布设在青藏高原上的11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的远震体波数据,采用接收函数(receiver function)反演的方法,对各台站下部地壳上地幔地震波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
朱露培曾融生吴大铭T.J.Owens
文献传递
华北盆地强震的震源模型兼论强震和盆地的成因被引量:55
1991年
华北盆地自第三纪以来产生不均匀沉降,形成众多凹陷和隆起.传统的热张裂模型或是拉一分模型均不适用于华北盆地.我们根据反射和折射地震探测以及地震体波层析成象的结果,说明震源区附近存在Moho界面断裂,而且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上地幔高温物质(低速度)向地壳下部入侵.因此,作者提出华北盆地强震以及凹陷形成的新模型,即在水平板块构造应力场的背景中,上地幔热物质向地壳下部入侵,它所产生的扰动应力场不仅在横向是不均匀的,而且在垂向也是不均匀的.它能够在地壳上部产生足够大的伸张应力场,同时在地壳中部或下部产生水平切应力场.这个新模型也能解释华北盆地的地壳厚度没有减薄,而地面热流又较大的现象. 由于地壳中力学性质随深度而改变,所以强震可能是由中部地壳的塑性形变以及上部地壳的脆性断层所组成的,即所谓两层破裂的震源模型.
曾融生朱露培何正勤丁志峰孙为国
关键词:华北盆地强震震源模型地震
唐山震区的岩石圈构造及伸张盆地的动力学过程研究
曾融生丁志峰张东宁林中洋朱露培
该项目属地球科学的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唐山地震区的深部构造和应力状态,以及它与伸张盆地动力学过程的关系。我们应用折射地震、反射地震以及地震层析成像等多种先进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唐山震区的地壳和上地幔的详细地震波速度构造。发...
关键词:
关键词:岩石圈构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