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雅宜

作品数:30 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病
  • 8篇冠心病
  • 7篇体外
  • 7篇体外反搏
  • 6篇血液
  • 5篇血瘀
  • 4篇血瘀证
  • 4篇中医
  • 4篇瘀证
  • 4篇病患
  • 3篇动脉
  • 3篇心绞痛
  • 3篇血液粘滞
  • 3篇血液粘滞性
  • 3篇依从
  • 3篇依从性
  • 3篇粘滞性
  • 3篇证型
  • 3篇四逆
  • 3篇四逆汤

机构

  • 18篇中山医科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30篇朱雅宜
  • 13篇罗致强
  • 10篇丘瑞香
  • 6篇秦鉴
  • 5篇廖鹰
  • 5篇陈广业
  • 5篇林清奇
  • 4篇莫穗林
  • 4篇伍贵富
  • 3篇张苗青
  • 3篇罗汉川
  • 3篇吴伟康
  • 3篇凌桂芳
  • 3篇李俊彪
  • 2篇孙艳梅
  • 2篇邱伙新
  • 2篇黄婉莹
  • 2篇谢强
  • 2篇张诗军
  • 2篇张国淳

传媒

  • 4篇中国微循环
  • 2篇中医杂志
  • 2篇广州中医学院...
  • 2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中医药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粘滞性、微循环检测在气血病证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1
1995年
本研究对气血不同病证患者血液粘滞性、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发现气血两虚证循环血液处于低粘滞状态,气虚血瘀与气滞血瘀则处于高粘滞状态;在血瘀证患者中随气病的不同,其血液浓、粘、聚不同倾向又呈有规律变化。气虚血瘀倾向高粘,气滞血瘀倾向高浓、高聚。反映气血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提示甲襞微循环、血液粘滞性的检测有助于深入认识气血病证的病理生理过程,为气血常见病证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指标。
丘瑞香罗致强朱雅宜
关键词:血液粘滞性甲襞微循环
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实验研究——正常人左右关脉与肝脾内在联系的探讨被引量:5
1991年
寸口六脉分候脏腑理论是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由于六脉与脏腑的配属不一,而对其价值也褒贬不一,为古今医家所争论。肯定者认为这理论有理论依据,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价值;否定者认为这理论缺乏科学依据,感性认识靠不住。但有不少学者认为六脉分候脏腑理论是中医多年传统经验。
丘瑞香罗致强朱雅宜吴少凡
关键词:肝脾
体外反搏降低心脏后负荷的机理及治疗过程的安全防护
体外反搏通过提高主动脉舒张压,降低收缩压,改善血液流变性,达到减少血管阻力,提高冠脉血液灌注,降低心脏后负荷,增加全身组织器官血供目的.为确保治疗过程病人舒适、安全,体外反搏系统设置了自动安全保护装置.提出治疗时对充/排...
朱雅宜张苗青林清奇廖鹰
关键词:反搏动术心脏后负荷安全操作
文献传递
左右寸脉与心肺病证相关性探讨被引量:8
1995年
通过71例心气虚证、67例肺气虚证患者和53例正常人左右寸脉图各参数对比分析,发现心气虚证左寸脉图重搏前波、降中峡明显抬高,升支速率明显变慢,收缩期时限变短。肺气虚证右寸脉图降中峡显著降低,降支速率明显增快,舒张期时限相对缩短。表明心气虚证左寸局部动脉血管内压力和外周阻力增高,动脉管壁张力增大,应指较为有力,指感相对较强。肺气虚证右寸局部动脉血管壁顺应性相对较强,外周阻力较低,应指相对柔和而滑利。反映心肺不同病证在寸口分候的相应脉位上有不同反应,提示左右寸脉与心肺脏气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进一步为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提出新的佐证。
丘瑞香罗致强朱雅宜
关键词:心阳虚肺气虚脉诊脉象
肝硬化患者血清TNF、NO水平及关系的研究
1999年
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介导肝损害既往已有报道。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近年发现在人体中具有多种作用的活性因子,其分泌可能与TNF诱导有关。为证实这一关系,我们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
陈泽雄张诗军唐芸朱雅宜
关键词:肝硬化血清TNFNO
风湿性关节痛患者血液粘滞性观察
1998年
目的:观察208例风湿性关节痛患者和60例健康人的血液粘滞性改变。方法:用XN-5型血液粘度计测定低、高切变率、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及红细胞比积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五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相关,红细胞比积无明显增高。结论:血液粘滞性增高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是风湿性关节痛发生的病理基础之一。
朱雅宜邱伙新
关键词:风湿病关节痛血液粘滞性病理
电针“足三里”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心率、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降压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6只,分为电针组、空白组,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3个疗程后测量颈动脉插管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电针可降低SHR血压,颈动脉插管测得电针组血压 (161±14.86)mmHg,空白组(190±21.21)mmHg,电针组血压较空白组血压显著下降(P<0.01);②电针组血清NO为(37.67±10.4)μmol/L,明显高于空白组的(25.72±4.53)μmol/L(P<0.05);③电针组血浆ET为(154.39±51.69)pg/ml,空白组(145.517±31.74)pg/ml,两组SHR的血浆ET含量无明显差异。④两组 SHR大鼠心率分别为(360±32.51)次/min和(365 ±23.3)次/min,两组SHR大鼠心率无明显性差异。结论 电针可降低SHR血压及调整外周NO含量,但对心率、血浆ET含量无明显影响。而SHR血压与外周NO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陈玉玲莫穗林吴伟康朱雅宜罗汉川陈健文曾婷婷孙艳梅黄婉莹张国淳伍勇
关键词:电针足三里自发高血压大鼠高血压一氧化氮内皮缩血管肽类
冠心病血瘀证血液理化特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5
2002年
目的:探讨血瘀证的证型实质。方法:检测21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高切速全血粘度(ηHB)、低切速全血粘度(ηL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压积(HCT)及血清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b)、前列环素(PGI_2)、血栓素(TXA_2)的浓度。结果:气滞血瘀组ηLB、A显著升高,PGI_2/TXA_2明显下降,血液呈高聚状态;阴虚血瘀组CH、HCT、Fb、AI、ηLB明显增高,血液呈高浓、高凝、高聚状态;痰浊血瘀组ηLB、ηP、TG显著升高,血液里高粘状态;气虚血瘀组仅ηHB有所升高,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提示血瘀证的不同证型有不同的生化物质基础,血液理化特性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密切。为血瘀证进一步分型论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丘瑞香罗致强朱雅宜秦鉴
关键词:辨证分型冠心病血瘀证
风湿病患者血浆比粘度的改变及其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2002年
朱雅宜邱伙新
关键词:风湿病患者血浆比粘度C反应蛋白
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对冠心病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患者加强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方法解决治疗过程中影响舒适度的一系列问题和解答患者的疑问;将2002~2007年接受治疗的患者按每一年1组共分为6组。分析各组平均依从率(基础疗程为36h,依从率=病人实际治疗时数/36×100%)、复搏率(连续3年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病人占各组的百分率)。结果2002~2007年平均依从率分别为(73.99±28.07)%、(80.52±44.49)%、(111.01±73.97)%、(109.41±68.02)%、(111.78±59.01)%、(118.45±68.39)%。2002~2005年各组复搏率分别为19.70%、31.94%、36.47%和37.04%。以上指标呈逐年递增趋势,提示患者依从性逐年提高。结论加强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更多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
朱雅宜林清奇廖鹰凌桂芳陈广业
关键词:冠心病体外反搏依从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