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陵君

作品数:62 被引量:165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肿瘤
  • 15篇细胞
  • 14篇晚期
  • 12篇直肠
  • 11篇结直肠
  • 11篇肠癌
  • 10篇直肠癌
  • 10篇肺癌
  • 9篇小细胞
  • 9篇结直肠癌
  • 9篇非小细胞
  • 8篇多态
  • 8篇多态性
  • 8篇细胞肺癌
  • 8篇小细胞肺癌
  • 8篇疗效
  • 8篇化疗
  • 8篇恶性
  • 7篇顺铂
  • 7篇淋巴

机构

  • 5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南京市中医院
  • 2篇徐州市中心医...
  • 2篇张家港市第一...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1篇朱陵君
  • 29篇束永前
  • 20篇卢凯华
  • 15篇黄普文
  • 12篇张锦英
  • 10篇穆庆霞
  • 8篇刘连科
  • 7篇顾艳宏
  • 7篇殷咏梅
  • 7篇刘凌翔
  • 7篇王榕生
  • 6篇刘平
  • 6篇王美林
  • 5篇郭人花
  • 5篇陈志鹏
  • 4篇储海燕
  • 4篇刘宝瑞
  • 4篇张正东
  • 3篇陈锦飞
  • 3篇仇金荣

传媒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临床肿瘤学杂...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江苏卫生保健
  • 2篇家庭医药(就...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CIK细胞治疗晚期实体恶性肿瘤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晚期实体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晚期实体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157例晚期有可测量病灶的实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患者中位年龄为6...
张锦英束永前朱陵君刘凌翔顾艳宏殷咏梅郭仁花卢凯华刘连科刘平
关键词:恶性实体肿瘤免疫治疗
XPDLys751Gln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恶性肿瘤易感性关系的荟萃分析
背景:XPD在核苷酸碱基切除修复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功能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改变DNA的修复能力、影响肿瘤易感性。已经有研究证实XPD的基因多态性与消化道肿瘤易感性有关,但是结果并不一致。所以我们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
杜海娜朱陵君
文献传递
APC基因3′-非编码区rs1804197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3′-非编码区rs1804197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73例结直肠癌病例及588例对照外周静脉血标本,提取外周血D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基因分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rs1804197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病例组中rs1804197位点CC型387例(67.5%),AC型153例(26.7%),AA型33例(5.8%);对照组中CC型427例(72.6%),AC型144例(24.5%),AA型17例(2.9%);病例组与对照组中AA基因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4,95%CI为1.17~3.91,P=0.011),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男性人群和不饮酒的人群中,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rs18041797位点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男性=0.048,P不饮酒=0.020);在男性人群中,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了0.41倍(OR=1.41,95%CI为1.01~1.98);在不饮酒的人群中,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了0.22倍,但该结果并无统计学意义(OR=1.22,95%CI为0.91~1.64)。结论APC基因3′-非编码区的rs1804197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相关,AA基因型可能增加部分人群中结直肠癌的易感性。
陈志鹏卢玮冬左云朱陵君宋宇周芳张永芹
关键词:基因APC多态性单核苷酸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真实世界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目前,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基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获批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晚期NSCLC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RCT结果的适用性受限于严格的入组标准和特定临床环境,而真实世界研究可以整合真实世界数据,进行较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和随访,其产生的证据与RCT产生的证据互补。ICI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数年,积累了一定的真实世界用药经验。本文将回顾近年来ICI用于治疗NSCLC患者的大型扩大用药项目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的主要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以及在特殊人群中的用药经验,以期为中国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黄陈军朱蔚友林玉(综述)朱陵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疗法
胃癌术后这样吃最养胃
2018年
胃癌术后的患者,因其全胃或大部分胃已被切除,必然会影响其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从而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腹痛等症状.加之胃癌术后一般都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放疗和化疗,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食欲,还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使患者的身体极度虚弱.此时尤其需要加强营养调养,提高胃癌患者免疫力.
朱陵君
关键词:胃癌术后养胃胃癌患者食欲不振免疫系统胃肠道
结直肠癌组织定量RT-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2016年
目的:筛选适用于结直肠癌组织样本的内源性参照基因。方法:以1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总RNA为研究材料,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GAPDH、ACTINB、UBC、HRPT1和18S r RNA这5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量,应用ge Norm和Norm Finder两种软件分析选择最佳内参基因。结果:ge Norm软件发现GAPDH与ACTINB的M值相对最小,为最佳内参基因组合,18S r RNA的M值最大,稳定度最低;而Norm Finder软件分析认为GAPDH表达稳定性最佳,UBC次之。结论:适用于结直肠癌组织样本RT-PCR实验的内参基因为GAPDH,最佳组合为GAPDH与ACTINB,而18S r RNA及HRPT1不是合适的内参基因。
黎书炜杜牧龙金经储海燕朱陵君张正东王美林
关键词:结直肠癌内参基因实时定量RT-PCR
新型汉防己甲素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以自行合成的mPEG-PCL(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为原料,制备负载汉防己甲素的高分子纳米微球,并全面考察其性质。方法: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采用优化的o/w乳化扩散/挥发法,制备负载汉防己甲素的纳米粒子。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载体的结构、分子量,纳米粒子的形态、粒径分布、体外释药特性等性质。结果:通过开环聚合法合成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测定分子量和设计分子量相近。通过乳剂-挥发法制备的空白粒子呈规整的球形,在冻干前后的平均粒径为(272.6±3.2)nm及(285.8±4.2)nm,载药粒子在冻干前后的粒径分别为(281.5±3.8)nm及(287.6±6.0)nm。汉防己甲素的最高载药量为14.38%。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粒子具有缓释特征,在6h、12h、48h分别释放48%、58%、71%。结论:本文报道的汉防己甲素载药纳米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朱陵君李茹恬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
新型汉防己甲素纳米微球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全面考察我们前期工作中采用mPEG-PCL自行合成的汉防己甲素(Tetradrine,Tet)载药纳米微球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并评价mPEG-PCL作为药物载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开环聚合法,制备mPEG-PCL两嵌段聚合物作为载体,采用乳化-挥发法,制备负载Tet的纳米微球。以MTT法,评价该纳米微球在体外对于胃癌细胞株MKN-28、BGC-823的抗肿瘤活性,并与汉防己甲素裸药相比较。在MKN-28、BGC-823及LO2细胞株上验证空白微球的毒性。采用荧光标记粒子细胞摄取实验,探讨Tet纳米微球抗肿瘤作用不同于裸药的机制。结果:Tet载药微球在作用48h后对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与裸药相似,空白微球在极高浓度时,对于肿瘤细胞系及人肝细胞株LO2均无明显毒性。荧光标记粒子的细胞摄取实验证实,微球可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释放药物,这是微球不同于裸药的抗肿瘤机制。结论:Tet微球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载体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可能和细胞对于纳米粒子的直接摄取有关,因此可能提高汉防己甲素的体内抗肿瘤效果。
朱陵君李茹恬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纳米微球抗肿瘤
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二线治疗的Ⅰ/Ⅱ期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二线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研究为前瞻性Ⅰ/Ⅱ期临床研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展。研究入组经一线治疗失败且未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研究分Ⅰ期和Ⅱ期两部分。Ⅰ期阶段,伊立替康采用固定剂量(180 mg/m2静脉输注,每2周重复),安罗替尼进行剂量递增(8、10和12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2周停药1周,每3周重复),观察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并确定Ⅱ期推荐剂量,应用于Ⅱ期阶段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安罗替尼的最大耐受剂量和联合治疗的客观有效率(ORR)。结果 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共纳入3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Ⅰ期阶段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Ⅱ期阶段安罗替尼的推荐剂量确定为12 mg/d。全组患者中30例可评估疗效,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21例,疾病进展1例;ORR为25.8%(8/31),疾病控制率为93.5%(29/31)。中位随访时间29.5个月,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9个月(95%CI:3.7~9.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6个月(95%CI:12.4个月~未达到)。全组患者中发生率>10%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粒细胞减少(25.8%,8/31)和腹泻(16.1%,5/31),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结论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二线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
张博王玺朱陵君朱蔚友李群柳韵祁玲束永前黄镜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伊立替康安全性疗效
治慢性胃病,药食同源是关键被引量:1
2019年
胃病的范围很广,既包括急性胃炎、急性胃扩张、上消化道出血等急性病,又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慢性病。临床上有的表现为剧烈疼痛,有的表现为各种不适,症状迁延反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许多人患了胃病后,花了不少钱,吃了不少药,却总不见好或根治。
朱陵君
关键词:慢性胃病慢性萎缩性胃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