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道立

作品数:28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骨骼肌
  • 5篇细胞
  • 5篇家兔
  • 4篇生后发育
  • 3篇染色
  • 3篇坐骨
  • 3篇坐骨神经
  • 3篇琥珀
  • 3篇琥珀酸
  • 3篇琥珀酸脱氢酶
  • 3篇胫骨
  • 3篇肌纤维型
  • 2篇胆碱酯酶
  • 2篇镀银
  • 2篇药物
  • 2篇震颤
  • 2篇震颤麻痹
  • 2篇神经肌
  • 2篇组化染色
  • 2篇组织化学

机构

  • 28篇南通师范学院

作者

  • 28篇朱道立
  • 5篇王康乐
  • 3篇陈佩林
  • 3篇朱新宇
  • 2篇金燕
  • 2篇夏树林
  • 1篇叶辉
  • 1篇彭中进
  • 1篇徐孙炜

传媒

  • 9篇动物医学进展
  • 3篇生物学教学
  • 3篇中国细胞生物...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畜牧兽医科技...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Zoolog...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5篇2004
  • 12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形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为探讨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形与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应用 Doctor-95智能化四导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测定 10只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波形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蟾蜍坐骨神经的阈刺激均值为 ( 0 .5 9±0 .0 3 ) V ,最大刺激均值为 ( 1.5 5± 0 .0 7) V,传导速度均值为 ( 3 8.0 5± 3 .15 ) m/ s。坐骨神经干中枢端动作电位幅值和时程均大于外周端 ,3 m ol/ L KCl溶液处理坐骨神经干 ,神经冲动传导被阻断。坐骨神经干直径粗细与其阈值成反比 。
金燕朱道立
关键词: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生物电活动
兔、猫和人的腓肠肌外侧头肌亚体与肌纤维型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是探讨兔、猫与人的腓肠肌外侧头肌亚体与肌纤维型的分布。采用人体解剖结合组织化学方法确定其肌亚体 ,并作肌动球朊ATP酶酸碱法染色 ,毛细血管数量统计及其三型肌纤维的直径与面积的图象分析。结果表明 ,兔、猫与人各肌亚体 FG型纤维数比例为最高 ,FOG型纤维居中 ,SO型肌纤维最少。各肌亚体SO型纤维毛细血管数目最多 ,家兔、猫与人均为为内侧亚体的毛细血管 /mm2 数目为最多。各肌亚体 SO型纤维直径与面积为最小。说明人与哺乳动物各肌亚体均见有包裹纤维和快缩纤维的同型聚集。
朱道立王康乐朱新宇
关键词:肌纤维型
跖肌肌球蛋白腺苷三磷酸酶与琥珀酸脱氢酶染色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4
2003年
研究大鼠、家兔和人跖肌的肌纤维型构成比例与分布。应用肌球蛋白腺苷三磷酸酶 (ATP酶 )和琥珀酸脱氢酶 (SDH酶 )染色法 ,观察比较各型肌纤维的组织化学特性。结果表明 :肌球蛋白ATP酶染色 ,大鼠、家兔和人跖肌的肌纤维可分成Ⅰ型、ⅡA 型、ⅡB 型肌纤维 ,横切面呈多边形或椭圆形 ,分别约占2 5 %、35 %和 4 0 % ;琥珀酸脱氢酶染色 ,肌纤维呈蔚蓝色 ,以镶嵌交叉排列 ,可分为中染SO、深染FOG和浅染FG三型 ,分别约占 2 5 %、30 %和 4 5 % ,种系间无显著性差异。ATP酶活性反应肌纤维收缩的生理特性 ,而SDH活性反应肌纤维的代谢特征 ,两种分型的方法有所差异。
朱道立
关键词:跖肌琥珀酸脱氢酶肌纤维染色法哺乳动物骨骼肌
端粒酶的活性及其调控机制被引量:2
2002年
端粒酶由 RNA模板、调节蛋白和催化亚基等组成 ,对端粒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端粒酶的结构 ,端粒酶与体细胞、细胞衰老及肿瘤分化等之间的生物学意义 ,以及端粒酶的基因表达与转录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分子调控机制。
朱道立
关键词:端粒酶活性
可兴奋细胞内钙信号的调控系统
2001年
朱道立
关键词:钙信号
突触长时程增强形成与学习记忆的相关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形成与学习记忆有相似特征,将其作为记忆的一种模式加以研究,并深入探索LTP机制产生与静止突触的关系,长时程突触修饰与突触后神经细胞内Ca2+的作用机制,学习行为后海马内出现的突触效能变化与行为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BDNF对海马突触的LTP调节与长时记忆所涉及关于LTP的相关基因表达。
朱道立
关键词:LTP记忆海马基因表达
神经肌肉细胞内pH的作用机制与测定
2003年
生物有机体必需要有稳定的内环境,其体内的各种功能才能正常地进行.构成机体的神经肌肉细胞内的pH稳定性维持,对其新陈代谢的功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作用,当导致调控pH的转运系统失调时,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对神经肌肉细胞内的pH研究已有很久的历史,从最初对细胞内pH的变化过程予以记录到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对它的调控机制研究等等.随着神经肌肉细胞内记录技术的发展,研究也逐步深入广泛,pH对细胞质蛋白和跨膜蛋白的影响,以及对酶的活动和通道性质的影响等.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趋于阐明H+在各种离子通道和离子转运系统的生理作用,以及H+调节蛋白亚基的作用机理等.
金燕朱道立
关键词:神经细胞肌肉细胞PH值测量技术
频谱复合音对幼龄豚鼠耳蜗电位的作用分析
2003年
研究在鼓阶或前庭阶记录由频谱复合音诱发的耳蜗电位,应用微机化生理药理实验教学系统,对幼龄豚鼠耳蜗的不同声音刺激予以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持续声短纯音诱发耳蜗电位CM与CAP重叠;而脉冲短声诱发耳蜗电位的CM与CAP分离。并对频谱复合音的振幅与微音电位(CM)、听神经复合电位(N1,N2)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刺激频率的振收稿日期:2002-06-15作者简介:彭中进(1981-),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系学士在读。幅Amp是负值时听神经复合电位N1与N2随Amp的增加而降低。
彭中进朱道立
关键词:耳蜗微音电位振幅总和电位
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的组织化学方法探讨被引量:9
2003年
陈佩林朱道立
关键词:肌纤维型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
胚中脑黑质移植入震颤麻痹模型大鼠脑内的实验研究
1999年
将6 - 羟基多巴胺(6 - OHDA) 分两点注入SD大鼠左侧中脑黑质内侧端,制成震颤麻痹模型,毁损后6 ~8 周,用胚龄14~16 天同种胚鼠中脑黑质细胞悬液植入模型鼠尾壳核。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单纯胚中脑黑质移植组(MS组) ,含层粘蛋白Laminin 胚中脑黑质移植组(LMS组) ,含雪旺氏细胞胚中脑黑质移植组(SMS组) 。于移植后2 ~4 个月分别测试旋转试验,MS组、LMS组及SMS组与模型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 0-01) 。动物经测试后处死。脑切片观察发现,损伤侧中脑黑质DA神经元95% 以上死亡,移植组织位于尾壳核背侧或突入侧脑室,LMS组移植区> SMS组移植区> MS组移植区。三个移植区均见TH、GABA 免疫阳性细胞,其形态及大小与正常对照侧中脑黑质所见相似。LMS组与SMS组多巴胺阳性细胞突起较MS组多且长。本实验证明中脑黑质移植物Laminin 与雪旺氏细胞均能促进DA能神经元突起生长。
朱道立
关键词:中脑黑质震颤麻痹雪旺氏细胞种胚胚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