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芳贤

作品数:72 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全国畜牧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4篇排卵
  • 13篇超数排卵
  • 10篇胚胎
  • 10篇公牛
  • 10篇繁殖
  • 9篇肉牛
  • 9篇奶牛
  • 8篇胚胎移植
  • 8篇种公牛
  • 7篇杂交
  • 7篇精液
  • 7篇发情
  • 7篇BMY牛
  • 6篇冻精
  • 6篇冷冻精液
  • 5篇同期发情
  • 5篇婆罗门牛
  • 5篇放牧
  • 4篇遗传资源
  • 4篇育肥

机构

  • 32篇云南省肉牛和...
  • 24篇全国畜牧总站
  • 16篇天津市奶牛发...
  • 12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天津农学院
  • 2篇贵州省畜牧兽...
  • 2篇云南省种羊场
  • 2篇青海省家畜改...
  • 2篇海南省畜牧技...
  • 2篇贵州省畜禽遗...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畜牧兽...
  • 1篇云南省草地动...
  • 1篇云南省种畜场
  • 1篇瓦房店市畜牧...

作者

  • 72篇朱芳贤
  • 19篇文际坤
  • 16篇杨国荣
  • 15篇和占星
  • 13篇孟飞
  • 12篇赵俊金
  • 12篇张继才
  • 11篇刘丑生
  • 9篇王喆
  • 9篇郝建国
  • 7篇袁希平
  • 7篇和协超
  • 7篇赵开典
  • 7篇许海涛
  • 6篇李景柱
  • 6篇赵刚
  • 5篇刘刚
  • 5篇贾福德
  • 5篇马毅
  • 4篇孙广坤

传媒

  • 12篇黄牛杂志
  • 7篇中国牛业科学
  • 5篇中国畜牧兽医
  • 5篇中国畜牧业
  • 4篇中国奶牛
  • 3篇畜牧与兽医
  • 2篇中国牧业通讯
  • 2篇遗传
  • 2篇中国草食动物
  • 2篇中国畜牧杂志
  • 2篇云南畜牧兽医
  • 2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Zoolog...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9篇2003
  • 3篇200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州大尾羊重复超数排卵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冷冻胚胎保存动物遗传资源与其他保存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胚胎保存了品种的全部基因,若有数量充足的胚胎,可保存与现有物种遗传多样性一致的遗传资源。细胞可以在超低温条件下长期保存,即使活物消失,只要存在同种物种,通过胚胎移植和核移植技术就可恢复这些遗传资源。因此,在保护动物遗传资源,尤其是挽救濒危动物方面,冷冻胚胎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朱芳贤孟飞许海涛陆健赵俊金张俊杰刘丑生
关键词:重复超数排卵兰州大尾羊动物遗传资源胚胎保存
肉牛产后早期PG二步法同期发情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在同一牧场随机选取产后 48~ 80 d的哺乳母牛 ,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 0 .6mg/头 ,发情天计为 0 d,第 7d对黄体合格的牛进行胚胎移植。第 1 1 d对黄体不合格的牛及未发情的牛进行第二次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 0 .6mg/头 ,2 0 d以后对黄体合格的发情牛再次进行胚胎移植。结果产后 48~ 60 d的牛发情率、可移植率分别比 61~ 70 d、71~ 80 d的牛低 ,( P<0 .0 2 5 ) ,可移植率差异不显著 ( P>0 .0 2 5 ) ;PG第一次处理发情率、可移植率分别比第二次处理高。有黄体的牛发情率、可移植率分别比无黄体的牛高 ,差异不显著 ( P>0 .0 2 5 )
王喆朱芳贤和占星李乔仙袁希平文际坤
关键词:同期发情产后早期肉牛
BMY热带肉牛屠宰测定报告被引量:4
2003年
热带牛 ( BMY)生长快、产肉性能好 ,在完全放牧条件下 ,1 8月龄体重可达 30 0 kg以上 ,1 8月龄和 30月龄牛的平均屠宰率达 5 5 .5 3% ,平均净肉率为 46.30 % ,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 1 8.1 0和2 1 .92个百分点 ,优质切块占胴体重的 39.30 % ,且抗蜱耐热、适应性广 ,不仅能适应炎热的气候 ,而且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表现也较好。
杨国荣王安奎朱芳贤和占星付美芬
关键词:屠宰率性状测定产肉率
全株甘蔗育肥肉牛试验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 1 8头本地黄牛作为供试牛 ,用全株甘蔗作饲料进行了为期 3个月的育肥试验 ,研究了在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 (Ⅰ组直接饲喂全株甘蔗而不补料 ,Ⅱ组和Ⅲ组则在饲喂甘蔗的同时分别补饲肉牛浓缩料 0 5kg/头·日、肉牛精料补充料 2kg/头·日 )肉牛的增重效果。结果表明 :Ⅱ组的平均日增重达 555g,与Ⅲ组 (561g)相近 ;而对全株甘蔗干物质的采食量明显高于Ⅰ、Ⅲ组 ,而单位增重的耗料量和饲料成本最低。
杨世平钟声朱芳贤周自玮文际坤
关键词:育肥肉牛
黔北麻羊超数排卵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索适宜的地方山羊品种超数排卵方案。[方法]以黔北麻羊为试验动物,比较不同品牌促卵泡素(FSH)、相同品牌不同剂量FSH的超数排卵效果。[结果]41只黔北麻羊的平均黄体数14.59个,平均有效胚数8.39枚。日本产FSH 20.0 AU/只剂量组平均黄体数13.90个,平均有效胚数10.21枚;加拿大产FSH 160 mg/只剂量组平均黄体数14.00个,平均有效胚数7.33枚。[结论]日本产FSH的适宜剂量为20.0 AU/只,加拿大产FSH的适宜剂量为160 mg/只,日本产FSH的超数排卵效果优于加拿大产FSH,但差异不显著。
朱芳贤陈家宏许海涛陈浩林孔德顺刘丑生毛凤显
关键词:黔北麻羊超数排卵促卵泡素
应用线粒体DNA鉴定动物源性饲料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2年
为避免牛海绵状脑病和羊痒病疫区的蛋白饲料进口造成畜牧业上的经济损失 ,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牛、羊源性蛋白饲料 ,本文就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有效检测动物物种间线粒体 DNA特异性以确认动物源性蛋白饲料成分的来源作出阐述。
亏开兴李文贵朱芳贤文际坤
关键词:线粒体DNA分子生物学方法
不同添加剂及剂型对猪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试验旨在研究咖啡因、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剂型对猪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采用添加了不同浓度咖啡因、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冷冻稀释液和3种剂型的冻精管进行精液冷冻。3种添加剂对冻精解冻后的精液品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试验中其添加最适浓度分别为:咖啡因为0.2mg/mL,维生素E为0.4mg/mL,SOD为300IU/mL;0.25mL剂型的冻精解冻后精子品质最好。咖啡因、抗氧化剂及冻精管剂型对冷冻精液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谷合勇刘丑生哈福赵俊金孟飞朱芳贤王皓张渭斌陈亮
关键词:冷冻精液品质抗氧化剂剂型
师宗畜牧场肉牛放牧管理日程研究及应用
2003年
肉牛放牧管理日程在师宗畜牧场应用 ,增加必要的设施建设 ,改善了管理 ,改过去全年配种全年产犊为季节性配种季节性产犊 ,使牧场的管理人员和工作量比从前减少三分之一 ,BMY牛繁殖成活率从 1998年的 4 0 %提高到 2 0 0 0年的 6 2 2 2 % ,提高了 2 2个百分点。
赵刚朱芳贤张继才魏淑明唐冲杨国荣
关键词:肉牛繁殖成活率
不同杂交组合牛及纯种牛生长发育比较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通过对“云南热带、亚热带肉牛品种杂交组合及选育研究”课题执行期间收集的各种杂交组合牛、纯种莫累灰牛(MM)及云南黄牛(YY)的阶段性体重、体尺测定资料和外貌评分资料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表明在条件较好的小哨,莫云杂(MY)、婆云杂(BY)两种二元杂交牛的12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比纯种云南黄牛提高21.45%、29.71%和28.91%、31.31%;婆莫云(BMY)三元杂交牛的初生重、18月龄和36月龄体重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66.21%、12.36%和10.92%。在六六呼,纯种沙西华公牛(SS)与木地黄牛的沙云杂(SY)二元杂交牛的18月龄、24月龄和36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17.1%、10.92%和23.07%。在以MY为母本,SS为父本的三元杂交牛中,相应司旨标分别提高68.49%、75.3%和82.5%。在曼中田,以婆罗门(BB)冻精进行人工授精所产生的婆云杂(BY)二元杂交牛的初生重、12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36.9%、-0.2%和16.34%。以杂交公牛为父本所产生的1/4婆罗门·3/4云南黄牛(BYY)和1/4婆罗门·1/8莫累灰·5/8云南黄牛(BMYY)44后代中,其初生重和18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牛提高2.56%、13.56%和7.1%、2.8%。
赵开典朱芳贤李天平杨国荣
关键词:三元杂交牛云南黄牛增重率
不同杂交组合牛的繁殖性能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各种杂交组合牛的繁殖性能研究于1991年至1995年分别在昆明小哨,思茅曼中田和元阳大六呼3个牧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繁殖成活率,婆莫杂(BM)为90.6%,婆莫云杂(BMY)为87.5%,莫云杂(NfY)为85.3%,沙云杂(SY)为68.7%,婆云杂(BY)为67.7%。初配年龄为15—16月龄,初配体重MY为180-200千克以上,SY、BY为200十克以上,BM和BMY为250以上。
杨国荣李天平赵开典赵刚朱芳贤
关键词:繁殖率繁殖成活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