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琳

作品数:61 被引量:436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8篇卒中
  • 31篇康复
  • 18篇上肢
  • 16篇偏瘫
  • 15篇卒中患者
  • 12篇脑卒中
  • 11篇卒中后
  • 10篇疗效
  • 9篇电刺激
  • 9篇康复训练
  • 8篇上肢功能
  • 8篇疗效观察
  • 8篇脑卒中患者
  • 7篇痉挛
  • 7篇机器人
  • 6篇直流电刺激
  • 6篇偏瘫患者
  • 6篇肌电
  • 5篇动功
  • 5篇信号

机构

  • 61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华北煤碳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力泰克医...

作者

  • 61篇朱琳
  • 47篇宋为群
  • 42篇刘霖
  • 10篇曹磊
  • 7篇曲斯伟
  • 7篇张艳明
  • 7篇刘秀贞
  • 6篇杜巨豹
  • 6篇赵国光
  • 5篇胡洁
  • 5篇王茂斌
  • 5篇张大华
  • 4篇屈亚萍
  • 4篇岳月红
  • 4篇严莉
  • 3篇杨远滨
  • 3篇潘钰
  • 3篇张冉
  • 2篇罗跃嘉
  • 2篇唐毅

传媒

  • 22篇中国脑血管病...
  • 9篇中国康复医学...
  • 5篇中国康复理论...
  • 3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第八次全国物...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8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研究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atDC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的脑卒中患者5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18例。三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此外,A组接受MT 60 min;B组先行atDCS 20 min,再予MT 40 min;C组患者先行MT 40 min,再予atDCS 20 min;共4周。训练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时间对FMA-UE评分(F=159.811,P<0.001)、ARAT评分(F=353.227,P<0.001)、MAS评分(F=513.494,P<0.001)和MBI评分(F=85.982,P<0.001)的主效应非常显著,治疗后3组各项评分均改善;组别对FMA-UE评分(F=12.502,P<0.001)、ARAT评分(F=20.095,P<0.001)、MAS评分(F=16.371,P<0.001)和MBI评分(F=11.882,P<0.001)的主效应非常显著;时间与组别对FMA-UE评分(F=37.659,P<0.001)、ARAT评分(F=78.681,P<0.001)、MAS评分(F=97.997,P<0.001)和MBI评分(F=48.015,P<0.001)的交互效应非常显著,B组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1),A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先行atDCS干预再予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更为有利。
朱琳曲斯伟刘霖宋为群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
癫痫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难治性癫痫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难治性癫痫术后未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统计2组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手术伤口愈合及疼痛、癫痫发作、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并统计康复介入时机进行分析。结果:治疗7d后,2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伤口未愈且有疼痛患者比率、癫痫发作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d后,2组肢体运动、言语、认知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2组术后康复介入时间统计,大多术后康复介入时间都在14d(85.0%)。结论:癫痫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介入是安全的,时间可于术后2周内开始。
杨远滨倪端宇胡永生肖娟王卓朱琳张国君
关键词:癫痫手术早期康复
肌电生物反馈在卒中病人中的应用
观察带有神经肌肉电刺激的EMG-Biofeedback对于以出现痉挛的卒中病人的治疗效果。部分处于恢复期的卒中病人,偏瘫上下肢远端关节痉挛和关节活动度受限,通过六个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观察痉挛和ROM改善程度。恢复期卒中...
朱琳
文献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初发卒中患者40例,病程为1~6个月,按住院号或门诊号尾数的单双号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和针对上肢功能恢复的运动再学习方案训练,2次/d,30 min/次,5 d/周,共6周。给予联合组患者6周的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2次/d,20 min/次,5 d/周;给予对照组患者假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功能评定。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量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联合组的上肢FMA和ARAT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分比(10±3)分和(10±2)分比(8±2)分(t值分别为3.503和3.244,均P<0.01);MB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再学习方案能有效改善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曲斯伟朱琳宋为群
关键词:卒中上肢运动再学习方案
一种康复训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训练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脑机接口将采集的头皮脑电信号发送至脑电信号管理器;脑电信号管理器根据头皮脑电信号的信号来源,生成行走控制指令并发送行走控制指令至外骨骼控制器;外骨骼控制...
赵国光孙晨曦刘霖朱琳宋为群张园园
一种踝关节主动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踝关节主动训练器,包括竖架,所述竖架的底部对称的固定安装有两个底板,竖架上对称的固定安装有两个平行的横档,两个连接口上均对称的开设有两个连接口,竖架上也对称地开设有连接口,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竖杆;...
曲斯伟宋为群张艳明朱琳刘霖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中皮质脊髓束作用的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14年
皮质脊髓束(CST)是调节随意运动的主要神经通路。CST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恢复受损的CST、在皮层下水平病灶周围的重组、在皮层水平病灶周围的重组、从受损半球到受损肢体的同侧运动通路的恢复和运动恢复。
朱琳
关键词:脑卒中皮质脊髓束偏瘫
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空间注意加工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通过比较右侧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与正常人事件相关电位(ERP)行为学检查结果和P1、N1、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研究USN患者的空间注意加工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右侧卒中后USN患者10例(USN组),选择年龄、性别与USN组匹配的正常受试者10例(正常组)。利用ERP记录两组受试者执行视觉Oddball范式任务时的脑电变化。分析比较两组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左靶)、右侧(右靶)时的反应时间及正确率;对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右侧的ERP各成分(P1、N1、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进行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卒中后USN的发生机制。结果 USN组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和右侧时正确率均低于正常组[左靶:(17.7±7.5)%比(98.5±7.5)%,P<0.01;右靶:(88.5±2.0)%比(99.0±2.0)%,P=0.002]。两组之间P1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04,P=0.307);当靶刺激出现在左侧时,USN组右半球N1波幅较正常组降低[(-0.3±1.1)μV比(-5.8±1.1)μV;P=0.001];当靶刺激出现在右侧时,USN组N1波幅较正常组降低[(-1.8±1.0)μV比(-6.0±1.0)μV;F=9.799,P=0.006];USN组左靶P300波幅较正常组降低[(1.0±1.1)μV比(7.2±1.1)μV;P=0.001]。与正常组比较,USN组P1(右半球)[(136.7±3.8)ms比(122.1±3.8)ms;P=0.013]、N1[(179.7±2.0)ms比(172.8±2.0)ms;F=5.775,P=0.027]、P300[(490±12)ms比(402±12)ms;F=27.310,P<0.01]各波的潜伏期均延长。结论 USN患者在空间注意加工过程中,无论对来自左侧的刺激还是对来自右侧的刺激,其信息加工处理均有一定程度的受损。
单桂香刘霖叶琳琳朱琳曹磊杜巨豹宋为群
关键词:卒中单侧空间忽略事件相关电位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3
2018年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发病1—6个月的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CT组)、康复机器人组(RR组)和虚拟现实机器人组(VRR组)各20例。CT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2次/d,30min/次,5d/周,共4周);RR组、VRR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1次/d,30min/次,5d/周,共4周),同一天分别给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均为1次/d,30min/次,5次/周,共4周)。3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BBS、FMA-LE、MAS、FAC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BBS、FMALE、MAS和FAC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RR组、VRR组均较CT组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且VRR组较RR组的FMA-LE、MAS和FAC的评分也有明显提高(P<0.05),但BB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卒中后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路芳朱琳宋为群
关键词:脑卒中虚拟现实技术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
一种混合脑机接口的康复训练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脑机接口的康复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脑电信号分析单元对采集到的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得到电刺激通道控制信号;足底压力信号分析单元对采集到的足底压力信号进行分析后得到即时电刺激强度,根据即时电刺激强度...
赵国光刘霖朱琳唐毅宋为群魏鹏虎王长明孙晨曦吴萍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