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海鹏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东莞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衰竭
  • 3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3篇肝炎
  • 3篇病毒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增殖
  • 2篇细胞增殖
  • 2篇急性肝
  • 2篇急性肝衰
  • 2篇急性肝衰竭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诱导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多糖

机构

  • 9篇东莞市人民医...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朱海鹏
  • 3篇曹焕焕
  • 3篇李发武
  • 3篇彭亮
  • 3篇殷思纯
  • 3篇谢婵
  • 3篇郑玉宝
  • 2篇高志良
  • 2篇吴福全
  • 1篇王培培
  • 1篇王艳娜
  • 1篇符林春
  • 1篇廖柏明
  • 1篇陈桂轩
  • 1篇杜巍
  • 1篇罗光汉
  • 1篇翟洁卿
  • 1篇郭卫中
  • 1篇陈颂
  • 1篇杜巍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自体MSCs修复肝脏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朱海鹏彭亮高志良殷思纯李发武杜巍王艳娜谢婵郑玉宝吴福全
该成果利用自体MSCs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及其强大的多向分化能力和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的特征,将MSCs自体移植到肝衰竭患者的体内,进而分化为肝细胞,恢复肝功能。该研究首先发现: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匀浆蛋白可以促进MSCs向...
关键词:
关键词:肝衰竭治疗
D-半乳糖胺和脂多糖介导大鼠急性肝衰竭的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D-半乳糖胺和脂多糖导致大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理。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使用D-半乳糖胺(D-GalN,1250mg/kg)和脂多糖(LPS,200μg/kg)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并研究肝衰竭大鼠血清和肝匀浆的各种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使用1250mg/kg的D-GalN和200μg/kg的LPS腹腔注射能够导致大鼠出现急性致死性的肝损伤,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显著升高;大鼠肝组织中GSH、GR和SOD降低,MDA、NO、T-NOS和iNOS升高;与正常大鼠的肝匀浆蛋白分离图相比,肝衰竭大鼠肝匀浆蛋白的1峰升高较明显,5峰、6峰降低较明显。结论使用1250mg/kg的D-GalN和200μg/kg的LPS腹腔注射能够制备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其发病机理可能与D-GalN和LPS能够促进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等大量的产生,促进机体过度的氧化反应及氧化产物的产生,导致肝组织中某些分子量范围内蛋白的增加及另外一些分子量范围内蛋白的减少有关。
朱海鹏高志良谢婵郑玉宝彭亮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D-半乳糖胺脂多糖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形成诱因及不同分期血清甲状腺激素、S100B水平情况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HE)形成诱因及不同临床分期血清甲状腺激素、S100B水平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8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是否合并HE分为HE患者组(95例)和非HE患者组(91例)。比较2组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清总甲状腺素(T4)和总三碘甲状腺素(T3)]水平及血清S100B水平;对HE患者根据West-Haven分级标准进行临床分期,分析其诱因构成,并对不同临床分期时T3、T4及S100B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HE患者组T3、T4水平明显低于非HE患者组,血清S100B水平明显高于非HE患者组(均P<0.000 1)。HE患者临床分期:Ⅰ期26例,Ⅱ期34例,Ⅲ期18例,Ⅳ期17例;HE形成诱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7例(38.94%),乙型肝炎患者高蛋白摄入过量12例(12.63%),镇静药物使用4例(4.21%),其他因素(水电解质紊乱6例、饮酒3例、腹泻3例、不明原因3例)15例(15.78%),多种诱因合并(2个及以上因素)27例(28.42%);随着HE分期的上升,患者的T3、T4水平呈下降趋势,血清S100B水平呈上升趋势(均P<0.001)。结论随着肝硬化HE病变程度的进展,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血清S100B的测定有助于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HE的严重程度。
曹焕焕殷思纯朱海鹏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病毒性肝炎肝性脑病诱因
锌对THP-1细胞自噬、NF-κB通路活化及产生白细胞介素23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从调节自噬、NF-κB和IL-23的角度研究锌对炎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检测锌对静息及LPS刺激的THP-1的增殖及凋亡、自噬相关蛋白水平、NF-κB p65及其磷酸化水平以及IL-2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各指标间的关联。结果锌可轻度促进THP-1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效应与浓度有关;总体上增强THP-1自噬,但在LPS刺激时、高浓度锌抑制自噬。锌可提高NF-κB p65磷酸化;可增高IL-23、但高浓度时抑制IL-23。结论锌可活化THP-1的NF-κB通路、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调节自噬、增殖、凋亡及IL-23的产生且各指标密切关联。提示锌的作用机制复杂,对其临床适用症及剂量应认真控制。
唐琴朱海鹏郭卫中陈颂符林春
关键词:核因子ΚB白介素23
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匀浆蛋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介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匀浆蛋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将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腹腔注射制备而成的肝衰竭大鼠肝匀浆蛋白加入培养液中培养BMSCs,通过观察BMSCs形态以及检测ALB、AFP、糖原、尿素氮的合成来观察它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肝衰竭大鼠肝匀浆按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分为6个部分,其中4个部分的蛋白可以导致BMSCs转变成较为典型的多角型、卵圆形细胞,并且这些细胞中的AFP、ALB、糖原染色、培养液中尿素氮浓度也有明显增加,以第3、第4部分蛋白更为显著。结论急性肝衰竭模型肝匀浆蛋白可以促进BMSCs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其中以第3、第4波峰蛋白更为显著。
朱海鹏高志良彭亮谢婵郑玉宝陈桂轩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肝匀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样细胞
HBsAg阳性与肥胖的关系分析
2010年
目的研究HBsAg阳性与肥胖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者512人,检测HBsAg阳性者与HBsAg阴性者之间与肥胖相关的指标(如体重、BMI、腰围、腰臀比等)、及与炎症相关的指标(IL-6、CRP、TNF-α等)以及肝功能、血脂等,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与HBsAg阴性者相比,HBsAg阳性者的腰围、腰臀比显著增加,但血液中HBV-DNA阳性者和HBV-DNA阴性者腰围、腰臀比、IL-6、CRP、TNF-α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群中,HBsAg阳性与人体朝着向心性肥胖发展具有相关性,其作用机理与HBV-DNA阳性相关性不大。
朱海鹏谢婵曹焕焕翟洁卿程桂轩吴福全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肥胖中心性肥胖炎症
羊水、脐带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羊水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F-MSC)、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从妊娠中期羊水、新生儿脱落脐带、正常成人骨髓中分离获取原代AF-MSC、UC-MSC和BM-MSC。观察形态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分子。取传代培养的第3代的AF-MSC、UC-MSC和BM-MSC体外诱导培养后,观察体外诱导成骨成脂多向分化情况。将不同细胞浓度的AF-MSC,UC-MSC和BM-MSC分别加入到植物血凝素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比较3种不同来源的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结果分离培养的AF-MSC,UC-MSC和BM-MSC分别表达MSC特异性表面分子CD29、CD70、CD90,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分子CD45。体外传代培养的AF-MSC、UC-MSC和BM-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中,当淋巴细胞∶MSC为1∶1、1∶10、1∶50、1∶100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AF-MSC最强,BM-MSC最弱。结论 AF-MSC、UC-MSC和BM-MSC均具有抑制植物血凝素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以AF-MSC抑制效果最强,BM-MSC最弱,其抑制效果与MSC数量有关。
朱海鹏彭亮王培培杜巍殷思纯李发武
关键词:羊水脐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
不同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治疗慢性丙肝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两组患者各13例,分别肌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1.0、1.5μg/kg,每周1次,口服利巴韦林胶囊均为1000 mg/d。疗程为24周。每周进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和丙型肝炎正链RNA病毒(HCV-RNA)载量检测及28项生化检查,计算应答率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剂量对治疗慢性丙肝的疗效相近,其中高低剂量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53.85%(7/13)和46.15%(6/13),部分应答率分别为23.08%(3/13)和30.77%(4/13),应答率均为76.92%,三者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程度总体较轻,但高剂量组的头痛和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均能达到理想效果,且不良反应较轻,二者无显著差异,但考虑到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低剂量组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廖柏明罗光汉朱海鹏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安全性
HAART治疗下HIV感染者Th17/Treg的平衡及其与T细胞增殖、活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接受高效抗逆转录治疗(HAART)的HIV-1感染者Th17、Treg的比例及平衡状态,及其与T细胞亚群活化的相关性,以了解Th17/Treg平衡对HAART治疗下免疫活化及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纳入28例HIV-1感染者(11例接受HAART治疗6个月以上、17例未治疗)及4例健康志愿者,检测并比较其血浆病毒载量、CD4细胞数、Treg、Th17亚群比例,以及HLA-DR、CD38、Ki67等的表达情况。结果 HAART治疗组的Treg及CD25-FoxP3+CD4均高于未治疗组、且表达IL-17的非CD4细胞(CD4-IL-17+)低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Treg比值略低于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ART组CD8群体中HLA-DR+CD38+、Ki67+的比例低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比例与HLA-DR+CD38+CD4、HLA-DR+CD38+CD8及Ki67+CD8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HAART治疗的感染者高比例的Treg及CD25-FoxP3 CD4可能是其免疫抑制的重要因素。Th17细胞比例与CD8的活化与增殖及CD4的活化明显相关。调节Treg及Th17可能成为辅助治疗的新干预靶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感染及其导致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迄今为止。
朱海鹏郑玉宝曹焕焕李发武
关键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活化增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