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盛聪

作品数:95 被引量:469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政治法律
  • 20篇经济管理
  • 20篇哲学宗教
  • 13篇社会学
  • 1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伦理
  • 16篇政治
  • 13篇公民
  • 12篇道德
  • 12篇政府
  • 11篇中国现代化进...
  • 11篇教育
  • 9篇行政
  • 9篇社会
  • 9篇思想政治
  • 9篇民社
  • 9篇公民社会
  • 8篇文化
  • 8篇公民伦理
  • 7篇政治工作
  • 7篇思想政治工作
  • 6篇公共服务
  • 5篇公民人格
  • 4篇新公共服务
  • 4篇预制

机构

  • 83篇福建师范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福建工程学院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作者

  • 91篇曾盛聪
  • 2篇郑巧
  • 2篇洪建设
  • 2篇李小兰
  • 1篇李翔
  • 1篇李莉
  • 1篇黄子鸿
  • 1篇郑哲
  • 1篇李庆双
  • 1篇吴伟彬
  • 1篇林修果
  • 1篇郭为桂
  • 1篇陈志龙
  • 1篇郑淑娟
  • 1篇谢素军
  • 1篇林欣

传媒

  • 7篇探索
  • 4篇哲学动态
  • 4篇理论与现代化
  • 3篇人文杂志
  • 3篇理论与改革
  • 3篇重庆社会科学
  • 3篇台湾研究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社会主义研究
  • 2篇社会科学
  • 2篇道德与文明
  • 2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社会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5篇2004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伦理
2005年
尽管“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或CitizenSociety)直至今日仍是一个歧义纷呈的词,但公民社会中社会主体的“公民身份”(citizenship,又译“公民资格”)是得以确证的,这种确证不仅从公民社会的制度安排与社会结构得以实现,而且亦可从公民社会的精神文化形态——公民伦理中折射出来。毋宁说,公民伦理是读解和探究公民社会的重要精神价值维度。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现实境遇与生存方式的深化,中国现代化发展与公民社会建构实现了历史耦合,公民伦理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公民社会建构的基本精神价值诉求,因此,探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范式及其现代性意义,也就成了培育中国的公民文化与公民伦理精神的逻辑起点。
曾盛聪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进程公民伦理现代性意义公民资格现实境遇公民文化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历史预制、现实预制与价值选择
2005年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植根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诉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精神、社会正义精神等理性精神形态的希冀与期待。
曾盛聪
关键词:公民社会公民伦理公民人格
走向与人本管理的契合
2002年
曾盛聪
关键词:人本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教育文化功能
迈向“国家——社会”相互融吸的整体性治理:良政善治的中国逻辑被引量:15
2019年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为当代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进行了目标校准和方法论定位。在快速变动的复杂社会中,政府既要走出单一主体"独孤求剑"的格局,又要避免陷入西方去政府中心论的窠臼。国家融吸社会的整体性治理,既是中国的良政善治之道,也是"能动社会"的实现方式,它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兼容、治理形式和谐共治、治理手段民主协商、治理成果社会共享,契合了东方国家的政治组织方式与政治价值生态,成就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治理模式。为此,我们亟需跳脱西方治理范式的理想化想象和虚幻性迷局,遵照于当代中国国家建构与政府治理的逻辑,既要强化整体性治理中的政府中心地位,又要提升社会自组织能力与治理能效,还要致力于完善政府与社会的制度化联系与协商机制。
曾盛聪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治理范式民主协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政府公共生产:一个分析框架被引量:3
2017年
"公共生产"是与"公共服务"相类比的概念,是指政府为追求最大化的社会产出而对其掌控的公共资源的配置活动。它从资源配置、要素聚合、社会产出、国民财富创造、经济基础提供等"生产性"而非"消费性"的意义上去界说当代政府职能与政府治理,旨在克服因公共服务理念泛化和绝对化所引致的消费主义偏执。在当前中国经济呈现"L"型走势且全球治理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政府的公共生产有着远比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更为紧迫的意义与价值。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坐实政府的公共生产职能,除了要纠正公共服务理念泛化的偏差并回归到公共生产与公共服务相统一的政府治理理念,还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政府治理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曾盛聪
关键词:政府公共生产公共服务
养老金并轨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困境与思路被引量:9
2015年
我国养老体制并轨改革已箭在弦上。本文基于国务院最新出台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以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从思想观念障碍、改革后待遇差距与转制成本的困境、新旧制度衔接以及对个人和社会影响等4个方面,对方案实施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剖析此次改革的难点和助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福建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体制并轨改革顺利进行的对策思路:即在推进改革中兼顾公平和效率,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以实现新老制度平稳衔接,增强公众对改革的认同,从而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林欣曾盛聪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
新时代党的社会治理规律性认识的演进逻辑与理论意涵
2023年
党的社会治理规律性认识是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的基本遵循。纵观新时代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决策文件中有关社会治理的论述,党的认识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将社会治理置于法治化框架中,围绕制度化建设主线,在系统总结社会治理成果与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诉求深化社会治理的安全属性。该认识的发展以理念转变为伊始,在规范运转的基础上进行主体填充,在发展总结的过程中实现内涵深化,最终呈现为一个整体性逻辑架构。从认识演进回归治理本身,坚持党委领导下的多元参与,以人民为中心向共同富裕迈进,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技术赋能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彰显新时代党的社会治理规律性认识的深刻理论意涵。
李伟哲曾盛聪
关键词:社会治理中国共产党
诚信社会建构的深层检视——制度安排与价值建构的两个维度被引量:3
2004年
通过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方式的差异性比照,探究了当代中国社会诚信危机的根源,从中考证当代中国社会诚信建构的基本理路,厘析制度安排与主体德性两个维度构筑诚信社会的价值合理性基础与方法论判据。指出今天诚信亏缺是传统机械密合社会迅速解构的必然结果,是传统生存方式被釜底抽薪后的制度规范上的阙失。诚信社会建构无疑要仰仗制度安排与重构,但只有当社会的"游戏规则"浸淫着正义精神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失信制约机制时,才能真正提供诚信的制度保障。与之并举,道德的主体性特征,决定了道德主体内在向度的诚信价值建构的合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向传统教化方式的简单回归,它不刻意追求社会大众的德性崇高,而是吁求市民社会日常生活的理性与规范。
曾盛聪
关键词:诚信社会道德
地利共享的正义逻辑与制度安排被引量:7
2016年
分配正义是一个社会历史性概念,而土地红利分配则是当代中国现实的分配正义课题。从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观出发,我国土地制度基础之上的土地增值分配只能遵循地利共享的原则。作为基础性生存资源,土地及其增值关乎人的自由与发展权益,有着财产权之外的逻辑,能否实现土地红利正义分配,关涉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制度正义乃至发展正义等深层次问题。地利共享仰赖具体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坚持土地公有,构建权责统一、程序正义的分配过程与制度体系,完善"颗粒归仓"的土地财政与支出体系,形成土地红利反哺的"补偿正义"制度,对于实现地利共享的正义价值具有重要的制度保障意义。
曾盛聪
关键词:土地红利分配正义
义利关系的历史视域与现代视域被引量:3
2006年
“义”与“利”是道德关系的基本范畴,是“人我关系”在利益维度的折射。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宗法礼治秩序与整体主义的人伦环境,为“重义轻利”提供了充分的价值合理性基础。随着市场化、全球化与网络化生存方式的深化,重义轻利道德价值观逐渐消融。在当代多元化、差异性的社会中,“义”的“私德”性质淡化,其内涵已不再局限于个体之“道义”,而根本上吁求社会与制度之“正义”。构建当代转型社会的制度之“义”,以最终实现“义利统一”的道德机制,成为传统义利观转型与发展的现代性视域。
曾盛聪
关键词:义利关系重义轻利市场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