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晓华

作品数:143 被引量:506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科技计划研究与开发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9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4篇血管
  • 24篇栓塞
  • 23篇造影
  • 21篇肿瘤
  • 21篇成像
  • 21篇磁共振
  • 19篇体层摄影
  • 18篇X线
  • 18篇磁共振成像
  • 17篇动脉
  • 17篇影像
  • 15篇介入
  • 14篇栓塞治疗
  • 14篇出血
  • 13篇体层摄影术
  • 13篇细胞
  • 13篇病理
  • 11篇介入治疗
  • 11篇CT诊断
  • 9篇细胞瘤

机构

  • 140篇广州军区武汉...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7...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40篇曾晓华
  • 32篇孙志强
  • 32篇邱怀明
  • 31篇陈信坚
  • 25篇金德勤
  • 25篇黄文才
  • 21篇王颂章
  • 21篇刘忠
  • 20篇阳昱恒
  • 20篇王鹰
  • 17篇赵林
  • 14篇程少容
  • 13篇李国雄
  • 11篇乔英
  • 11篇袁远
  • 10篇罗超
  • 10篇魏崇健
  • 7篇陈志辉
  • 7篇宋佳
  • 7篇郑湖民

传媒

  • 15篇临床放射学杂...
  • 1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0篇介入放射学杂...
  • 10篇临床军医杂志
  • 7篇放射学实践
  • 6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全军第十六届...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功能与分子医...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医疗卫生装备
  • 3篇医疗设备信息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年份

  • 4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11篇2012
  • 13篇2011
  • 4篇2010
  • 11篇2009
  • 14篇2008
  • 11篇2007
  • 1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脾动脉插管和耳静脉穿刺灌注氟尿嘧啶门静脉检测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001年
对比研究经脾动脉和耳静脉灌注氟尿嘧啶时经门静脉测定的药代动力学 ,以评价在肝恶性肿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 ,经脾动脉灌注化疗药的临床治疗价值。对脾动脉灌注组 (IA组 )和耳静脉灌注组 (IV组 )均行门静脉插管取样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门静脉血中氟尿嘧啶 ,进行药代动力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IA组各血样的血药浓度均高于IV组 ,前者之血药峰值比后者高 6 4% ,前者曲线下面积比后者大 42 %。提示经脾动脉灌注化疗药 ,门静脉内可达较高血药浓度 。
曾晓华王颂章吴笑春金德勤余爱荣郑湖民
关键词:氟尿嘧啶门静脉
尿外渗及尿瘤的CT诊断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尿外渗、尿瘤的发生机理,分析其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尿外渗5例、尿瘤9例CT影像资料,其中11例行1次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追踪CT扫描1次,9例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尿外渗共5例:钝性肾外伤2例,排泄期显示对比剂漏出和肾盏撕裂口;非外伤性尿外渗3例,动态CT可见肾小盏穹隆部对比剂漏出,经肾窦向肾周间隙弥散、肾被膜对比剂漏出各1例;1例经尿道引流膀胱内尿液后,CT复查扫描示尿外渗消失。尿瘤共9例,均为单发,右侧肾周间隙3例,左侧肾周间隙4例,左侧输尿管旁1例,盆腔1例;囊肿最大截面3.4cm×4.2cm^13cm×17cm;呈类圆形6例,肾周间隙铸形1例,串珠状1例,不规则形1例;囊壁厚薄不均,平扫囊壁密度均较囊液略高,增强扫描强化均不明显。大多数病例首次CT增强显示尿瘤内无对比剂充盈。结论梗阻以上尿路内压升高,同时存在着瘘口或先天性薄弱区是尿外渗、尿瘤形成的必要条件,CT对尿瘤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陈信坚刘忠黄文才曾晓华
关键词:尿外渗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CT表现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分析8例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头颅CT表现,8例中男5例、女3例。CT检查13人次,分别行脑组织窗和骨窗观察。其中1次检查3例,2次检查5例。结果:急性骨膜下血肿1例、亚急性血肿3例。CT脑组织窗均表现为头皮下丘样隆起,急性血肿密度CT值为85Hu,亚急性血肿CT值为35Hu;其边缘均不跨越颅缝,邻近脑叶未见异常征象;骨窗观察颅板未见明显异常征象。慢性骨膜下血肿骨化4例,骨窗观察病变区颅骨呈"凸镜"样或"夹层饼干"样之双层颅板表现。结论:CT能准确诊断颅骨骨膜下血肿,并充分显示其大小、部位及其不同时期的演变。
曾晓华刘忠王鹰陈信坚
关键词:新生儿骨膜下血肿CT
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手术前后评估的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320排CTA)对颅内动脉瘤手术前、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经320排CTA检出动脉瘤患者90例,采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价320排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对60例患者(20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40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进行320排CTA随访,对比手术前、后CTA图像,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90例阳性患者中共检出100枚动脉瘤,其中<3 mm的28枚,≥3 mm的72枚。320排CTA诊断3 mm以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6.4%,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0.9%,对≥3 mm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60例患者术后未发现动脉瘤残余,载瘤动脉均未见狭窄或闭塞。结论 320排CT颅脑一站式检查是一种快速、易行和可靠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首选技术,但可能遗漏微小动脉瘤,3D-DSA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程少容曾晓华王鹰陈信坚孙志强黄文才王翅鹏马廉亭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肝癌动门脉短路的X线诊断与介入治疗被引量:9
1993年
本文报告59例肝癌动门脉短路者的X线征象,将其分为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三种。详细叙述了它们的X线血管造影表现。重点讨论了动门脉短路的机理、介入治疗的方式。强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慎重的而不是放弃治疗的态度,给予不同方式的处理,是可以获得积极效果的。
王颂章曹钦昊魏崇健曾晓华乔英
关键词:肝肿瘤介入疗法X线诊断血管造影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评估胶质瘤病理分级的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估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对术前胶质瘤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6例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36例,含I级4例、Ⅱ级32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40例,含Ⅲ级25例、Ⅳ级15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进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及DSC-PWI检查,经工作站后处理软件检测肿瘤实性部分最大r CBV值(患侧与对侧正常脑实质CBV的比值),分析高、低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最大r CBV值,采用t检验分析法。绘制ROC曲线,确定鉴别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最大r CBV值的理想阈值。结果胶质瘤实性部分最大r CBV值与其病理级别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1),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最大r CBV值分别为(0.87±0.93)、(2.04±1.53)(CI±Se),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以胶质瘤实性部分最大r CBV值鉴别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时,所获得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3;以1.35作为理想阈值时,其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3.0﹪。结论胶质瘤DSC-PWI检查所获得的肿瘤实性部分最大相对血容量r CBV值的检测对术前评估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具有很高价值。
王鹰漆剑频孙志强陈友三李畅曾晓华
关键词:胶质瘤
颈外动脉选择性栓塞在颌面外科的应用被引量:1
1995年
自 Sokoloff 于1974年首次报道颈外动脉选择性栓塞(Transcatheter Selective ArterialEmbolization--TCAE)治疗顽固性鼻衄至今,TCAE 在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已取得巨大的进展,尤其是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的发展和栓塞材料的进一步筛选,TCAE 在颌面外科的应用价值得以肯定。一、TCAE 技术TCAE 技术包括穿刺插管、颈外动脉造影、选择性或超选择性造影及血管的内栓塞。颈外动脉插管有两种方式,一是颈外动脉手术显露直接穿刺插管,因有较大创伤性现已不用;二是 Seldinger 技术股动脉穿刺插管。
曾晓华王颂章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学颈外动脉选择性栓塞
中老年人不典型肺结核的CT诊断(附30例误诊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结核的多层CT影像表现及CT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术前误诊为肺癌的不典型肺结核多层CT影像学资料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本组30例不典型肺结核中,发病年龄在45~73岁之间。发生于两肺上叶21例、下叶6例,右肺中叶3例;依病灶表现的形态为球形病变12例(占40%),楔形病变18例(占60%),平扫无一例发现钙化灶。18例楔形病灶均伴有邻近胸膜增厚,球形病灶中6例(占20%)伴有邻近胸膜局限性肥厚。30例不典型肺结核中,12例病灶(占40%)直径〉4cm,12例病灶(占40%)周围伴有明显纤维瘢痕,6例病灶(占20%)内部空洞形成。21例不典型肺结核行CT增强扫描,其中18例病灶不均匀强化,9例于动脉期可见“血管穿透现象”,3例不典型肺结核伴有纵隔内环形强化的肿大淋巴结,并呈环形强化表现,内部可见明显的液化坏死区。结论中老年不典型肺结核较容易误诊为肺癌,其CT表现多变,在充分应用多层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
阳昱恒薛阳孙志强宋佳罗超黄文才曾晓华
关键词:不典型肺结核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误诊
颌面部血管瘤: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
目的 探讨颌面部血管瘤的颈外动脉造影诊断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25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先行患侧颈外动脉主干侧位造影,明确颌面部血管瘤的具体部位、瘤体大小、供血主源,...
曾晓华邱怀明
关键词:血管瘤栓塞颌面部
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方法:35例肾移植前供体肾脏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获得图像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对肾动、静脉血管进行多种方法重建,了解供体及肾脏血管解剖结构。结果:35例亲体肾移植供肾者,肾动脉显示81支。27例双肾均由单支动脉供血,5例一侧肾均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侧肾见2支副肾动脉,1例双肾各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侧肾动脉狭窄,共发现肾囊肿7个,肾结石3枚。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可以基本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移植前亲者供体肾脏的血管进行综合评价。
孙志强李国雄陈信坚黄文才曾晓华金德勤
关键词:肾移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